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份到2020年10月在本院高血压患者总共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下的SDNN、SDANN Index、PNN50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在SDNN、SDANN Index、PNN50等指标方面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睡眠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效果。方法:本文研究方法选择我院相关科室在12个月期间,对接受研究分析的试检者,进行心血管疾病随访预测研究分析,根据研究项目的特征,进行模型方式的建立,主要进行的有两层计算方式。结果: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在研究样本觉醒前的心率变异性在构建模型中的性能,呈现的效果是最好的,同时预测的精准度高达83%。结论: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两层构建模型的数据结果,能够充分的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很好的预防,并根据得出的结果,可采取正对性的预防措施,对医生的治疗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心血管疾病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IVF-ET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行IVF-ET助孕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音乐治疗组,B组为空白组;A、B两组实验开始前行精神压力分析检测。实验后,两组患者进行后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率变异性无差异(P>0.05),干预后A组患者在SDNN(ms)、TP均明显高于B组(P

  • 标签: IVF-ET 心率变异性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K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KD患儿679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15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接受初始IVIG治疗14 d内患儿疗效,将其分为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接受初始IVIG治疗前的HRV、DC、血常规、肝功能、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结果679例KD患儿中失访3例,余676例中IVIG敏感586例,IVIG无反应90例。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的HRV指标及D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组的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65.84±38.22) ms比(82.56±21.41) ms,P=0.004]、低频功率(LF)[(192.59±114.10) ms2比(258.18±162.75) ms2,P=0.048]均低于IVIG敏感组。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hs-CRP、ESR、丙氨酸转氨酶(ALT)、cTnI及NT-proBN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IVIG无反应组的ESR[(90.32±37.91) mm/1 h比(65.81±25.34) mm/1 h,P=0.019]、cTnI[(0.83±0.35) μg/L比(0.52±0.18) μg/L,P=0.037]及NT-proBNP[(854.64±293.02) ng/L比(584.95±177.11) ng/L,P=0.011]均高于IVIG敏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OR=0.783,95%CI:0.341~0.979,P=0.021)、NT-proBNP(OR=1.195,95%CI:1.061~1.428,P=0.034)是预测IVIG无反应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NN、NT-proBNP可能是IVIG无反应KD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川崎病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威海市立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分析,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将OSA患者分为认知损害组和非认知损害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RV参数是否为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OSA患者HRV参数与总体认知以及各认知域功能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5例OSA患者,男性80例(69.6%),年龄(58.25 ± 9.88)岁,其中认知损害组61例(53.0%),非认知损害组54例(47.0%)。认知损害组HRV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R interval, 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square root of the mean of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N intervals, RMSSD)、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百分比(percentage of the number of pairs of adjacent R-R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s, pNN50)和频域参数高频功率(power in high frequency range, HF;0.15~0.40 Hz)显著低于非认知损害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优势比(odds ratio, OR) 0.5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80~0.798;P=0.002]、RMSSD(OR 0.516,95%CI 0.342~0.779;P=0.002)、pNN50(OR 0.900,95% CI 0.834~0.971;P=0.006)、LF(OR 0.821,95%CI 0.687~0.982;P=0.030)和HF(OR 0.687,95% CI 0.525~0.899;P=0.006)是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保护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NN(β=0.208,P=0.023)、RMSSD(β=0.228,P=0.011)、pNN50(β=0.186,P=0.040)、HF(β=0.235,P=0.010)与OSA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OSA患者HRV参数SDNN、RMSSD、pNN50和HF下降与认知损害存在独立相关性,提示迷走神经功能下降可能参与了OSA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

  • 标签: 认知障碍 心率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自主神经系统 多道睡眠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观察临床在麻醉诱导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低位硬膜外镇痛的实际作用。方法:将我院麻醉科66例同意调查且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病例资料显示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12月,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无高血压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接受低位硬膜外镇痛,记录不同时期[麻醉前(T1)、开始(T2)、后5分钟(T3)及后45分钟(T4)]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的低频、高频低于麻醉前(P

  • 标签: 高血压 硬膜外 麻醉诱导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正常海勤工作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入住特疗中心的海勤人员89名,将随机数字表法其分成实验组44名,对照组45名,对照组行音乐放松训练,实验组行生物反馈训练,了解两组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RMSSD、HF、LF、LF/HF、SDNN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 海勤人员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 标签: 体重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心率变异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 标签: 体重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心率变异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患者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生活质量 心率变异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s disease, CSV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和颅脑MRI检查的OS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分析分析患者睡前清醒状态下5 min HRV。根据CSVD总体负担将患者分为CSVD组和非CSV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资料、多导睡眠监测参数以及HRV时域和频域参数。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SA患者HRV参数与CSVD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0例OSA患者,男性79例(79.0%),年龄(52.36±8.66)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38.70±24.65)次/h。CSVD组46例(46.0%),非CSVD组54例(54.0%)。单变量分析显示,CSVD组年龄、AHI、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 OD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90)、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square root of the mean of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RR intervals, RMSSD)、高频功率(power in high frequency range, HF)、低频(power in low frequency range, LF)与HF比值(LF/HF)与非CS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AHI、ODI和T90后,RMSSD(优势比0.625,95%置信区间0.389~0.981;P=0.041)和LF/HF比值(优势比1.429,95%置信区间1.011~2.020;P=0.043)是OSA患者CSV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OSA合并CSVD患者的LF/HF升高且RMSSD下降,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迷走神经功能下降,这可能是OSA患者发生CSV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心率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自主神经系统 多道睡眠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变异性与撤机困难的关系,为未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困难撤机结局患者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提供新方向。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9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全部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变异性;依据困难撤机结局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吸痰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困难撤机结局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患者吸痰前后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每5 min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痰后的总频谱(TF)、低频(LF)、高频(HF)低于吸痰前,LF/HF高于吸痰前(P<0.05)。9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困难撤机者25例,发生率为26.04%;发生组吸痰后的TF、LF、HF低于未发生组,LF/HF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他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TF、LF、HF、LF/HF均是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困难撤机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OR均>1,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心率变异性若显示有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困难撤机结局高风险,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尽早给予合理干预,对减少患者死亡、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肺炎 机械通气 吸痰 心率变异性 困难撤机 相关性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使用优质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心功能,不良反应以及心率变异性相比(P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率变异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02~2021.02本院接收的8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426例,予常规治疗;试验组426例,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24h RR平均间期标准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首次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功能检查科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患者首次就诊于我院的病例库资料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99例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101例,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查的24 h动态心电图,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评估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依据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Lown分级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均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室性期前收缩Ⅰ级:54.5%(54/99)与39.6%(40/101)(χ2=4.484,P<0.05;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34.3%(34/99)与9.9%(10/101)(χ2=17.406,P<0.05)]。室性期前收缩0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发生率为8.1%(8/99),低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48.5%(49/101)(χ2=37.995,P<0.05)。室性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发生率为91.9%(91/99)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51.5%(52/101)(χ2=57.146,P<0.05)。室性期前收缩Ⅱ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发生例数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较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窦性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average NN intervals,SDANN)偏高[SDNN:143.00(122.00,166.00)与110.00(95.00,130.50),Z=5.780,P<0.05;SDANN:112.00(100.00,136.00)与96.00(76.00,118.50),Z=4.01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不同指标显示,HRV时域指标SDNN、SDANN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OR=0.949,95%CI:0.922~0.977,P<0.001;SDANN:OR=1.036,95%CI:1.005~1.068,P=0.022),HRV时域指标SDNN、SDANN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SDNN、SDANN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具有一定诊断准确性(SDNN:AUC:0.737,95%CI:0.666~0.807,灵敏度:0.818,特异度:0.634;SDANN:AUC:0.664,95%CI:0.587~0.741,灵敏度:0.737,特异度:0.673。0.5<AUC<1)。结论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呈正相关。

  • 标签: 陈旧性心肌梗死 碎裂QRS波群 心率变异性 室性心律失常 时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ACR测定,HRV参数包括正常间隔到正常间隔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 SDNN)、相临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s, 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the percent of adjacent RR intervals with a difference greater than 50 ms, PNN50)、低频(low frequency, LF)、高频(high frequency, HF)、LF与HF的比值(LF/HF)。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RV与ACR的关系。将HRV参数分为≤25%(Q1)与≥25%(Q2~Q4)两组,分析其与白蛋白尿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显示,HRV参数[ln(SDNN)、ln(PNN50)、ln(LF)、ln(HF)、ln(LF/HF)]减低与ln(ACR)的增加密切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OR=1.669, 95%CI 1.290~2.159)、PNN50(OR=1.372, 95%CI 1.063~1.770)、LF(OR=1.918, 95%CI 1.441~2.551)、LF/HF(OR=1.623, 95%CI 1.220~2.183)在Q1组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较Q2~Q4组更高(均P<0.05);进一步按病程中位数(10年)、心血管疾病分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糖尿病病程≤10年或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SDNN和LF的Q1组有更高的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而在糖尿病病程>10年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SDNN、PNN50、LF和LF/HF的Q1组有更高的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HRV参数减低与ACR升高密切相关,且随着糖尿病的进展,HRV分析中有更多参数的减低增加白蛋白尿的发生风险。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以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七氟醚麻醉,参照组丙泊酚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分钟、10分钟舒张压、心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七氟醚 老年 冠心病 麻醉诱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对心率变异性以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除服用他氟伐汀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实验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钠片80mg,两组患者服用时间均为每晚8时,每日1次。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分别进行24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两组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后身体各项指标及昼夜节律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 P<0.05) 。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治疗前,且( P<0.05),但相较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实验组。结论:根据以上论述表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服用80mg氟伐他汀治疗效果相较于每日服用40mg氟伐他汀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其HRV及昼夜节律,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昼夜节律 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to-HDL cholesterol ratio,MHR)和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以12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429T>C、1704G>T、82G>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MHR比值、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差异,分析上述基因型与MHR比值和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RAGE基因82G>S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轻中度患者相比,观察组以及重度患者的单核细胞、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MHR、低频功率显著偏高,高密度脂蛋白、NN间期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高频功率显著偏低。G-Gly-T、T-Gly-T、G-Ser-T、G-Gly-C的基因频率与NN间期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高频功率、MHR呈正相关,与低频功率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RAG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MHR比值和心率变异性的显著相关,可作为疾病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多态性 RAGE基因 心率变异性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各参数差异以及高NIHSS评分者早期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初次发病急性脑梗死139例患者(观察组)以及无卒中史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观察组入院后进行NIHSS评分并进一步分为<5分亚组(A组,35例)、5~15分亚组(B组,73例)、>15分亚组(C组,31例)。统计对比NIHSS评分亚组与对照组间HRV各参数[包括R-R间期低频功率(LF)、R-R间期高频功率(HF)、交感/迷走平衡指数(LF/HF)、R-R间期(NNI)、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搏数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的差异。其中NIHSS≥5分的104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治疗Ⅰ组(52例)仅给予常规脑梗死药物治疗方案,治疗Ⅱ组(52例)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随访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RV各参数差异及心脏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C组的HRV参数中LF、HF、NNI、SDNN、PNN50、RMSSD均较对照组、A组明显下降(P<0.05),而LF/HF明显增高(P<0.05);C组HRV参数中HF、PNN50、RMSSD又较B组明显下降(P<0.05),而LF/HF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Ⅱ组的HRV参数中LF、HF、SDNN、PNN50、RMSSD均较治疗Ⅰ组明显增高(P<0.05),LF/HF明显下降(P<0.05);治疗Ⅱ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10/52),较治疗Ⅰ组[40.4%(21/52)]明显下降(χ2=5.286,P=0.031)。结论NIHSS评分较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RV各参数均显著下降,更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早期应用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改善HRV各参数水平并能一定程度降低相关心脏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