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明原因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评估心率变异分析结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7例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估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受试者中,窦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分别有5例、6例、2例,其余受试者动态心电图基本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正常;观察组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SDNN、SDANN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余三组患者均比对照组小,两组患者RMSSD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SDNN日夜比值增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心电图基本显示正常,但是对患者进行心率变异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见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 标签: 不明原因心悸患者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4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了解其自主神经的功能和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54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率变异情况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健康受检者的SDNN为(135.19±26.65)ms,心肌梗塞SDNN为(105.31±29.87)ms,心绞痛SDNN为(115.08±31.23)ms,高血压SDNN为(121.02±28.81)ms,其他疾病SDNN为(125.13±26.42)ms,其他疾病的心率变异和健康受检者相比,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疾病组的心率变异情况和健康受检者相比明显降低,变化最明显的是冠心病组的患者。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心脏神经活动,及时进行心率变异分析,对心率变异存有异常的患者采取措施,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及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脏神经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结果,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50例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连续24小时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的SDNN、RMSSD、SDANN等HRV时域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冠心病患者的HF与LF等频域观察指标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健康人之间差异较大,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观察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心结梗死患者以及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相同数量的正常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2例心肌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2例健康人设定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心率变异分析,然后对比观察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以及PNN50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频域总功率以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检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可根据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时域分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护理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例和健康志愿者89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仅有SDNNIndex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6-22)点的L/F值显著高于(22-6)点,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率变异性异常,早上6点时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24h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心绞痛患者6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59例,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选择同期体检结果为正常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探讨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结果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的SD、RMSSA、SDANN以及PNN50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心病组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心绞痛患者,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干预对我国成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等国内文献数据库,获得有关有氧运动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研究中,通过有氧运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可以显著增大SDNN(p=0.0004〈0.05)、r-MSSD(p=0.002〈0.05)、HF(p〈0.00001〈0.05),显著降低LF(p=0.01〈0.05)、LF/HF(p=0.005〈0.05)。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按年龄分组,30岁以上p=0.0009(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下p=0.1(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总效应量p=0.0004(p〈0.05),说明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按干预时间长短分组,干预时间12周以上p=0.02(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干预时间12周以下p=0.13(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效应量p=0.01(p〈0.05),说明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氧运动干预可以增大我国成年人心率变异性,但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偏倚,所以本研究结果还需更高质量研究进行论证。

  • 标签: 有氧运动干预 心率变异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康复期心率变异性及院外康复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8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康复期心率变异性,并提出院外康复指导。结果老年心肌梗死康复期心率变异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康复期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健康者,临床应该给予针对性的院外指导,以保证患者康复护理的连续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康复期 心率变异 院外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情况,对照组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提供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接受临床治疗时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变异性冠心病的特殊护理方式。结果两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Barthel、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给予变异性冠心病的特殊护理方式将显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给患有慢性心律衰竭的病人服用温阳益气活血汤,评价该药物对病人心率变异性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同步治疗28天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Sdnn、Mssd、Hf、Lf、Pnn50等变异心率指标。结果治疗组的Sdnn、Mssd、Hf/Lf等反应心率变异性的指标明显改善(P<0.05),慢性心衰病人的心功能被显著改善(P<0.05),该药在临床上的疗效确切。结论本研究应用温阳益气活血汤对慢性心衰病人的心率变异性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心衰 变异性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记录24h内各种非周期性的波动对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重复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5年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4例,让患者们接受连续48h的动态心电图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的重复时域,分析心电图的各项指标相关系数以及误差。结果非心梗患者动态记录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昼夜节律显著且具有重复性,其中PNN50及rMSSD对非周期性的干扰较为敏感,且在夜间的信号水平相对稳定。结论24小时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时域分析比长程记录的稳定性更好,可以缩短检测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24h 心电图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心合剂对频发室性早搏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同时评估其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调心合剂口服,对照组以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变化,包括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HF以及LH/HF)两部分。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SDNN、rMSSD、pNN50、HF均有升高(P<0.05或P<0.01),LF、LF/HF则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0%。结论调心合剂能有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改善心率变异性,机制同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抑制交感神经张力,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失衡状态有关。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50-59岁女性定量负荷运动中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及长期健步走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健步走运动项目的科学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步走运动的23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20人,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定量负荷运动,采用MEGA心率变异分析仪测试安静状态5min、定量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结束恢复期10min的MeanHR、MeanRR、SDNN、RMSSD、LF、HF、LF!HF值,对比分析健步走运动组与对照组各阶段心率变异性的特点。结果:安静状态下,健步走运动组MeanHR、MeanRR、SDNN、RMSSD、LF、LF!HF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定量负荷运动过程中,健步走运动组MeanHR、MeanRR、RMSSD、LF、LF/HF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恢复期,两组的MeanRR、LF、LF/HF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健步走运动可降低心率(HR),增加心率变异性(HRV),增强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水平。

  • 标签: 健步走 50—59岁女性 定量负荷运动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采用动感单车运动对中年无规律锻炼人群进行运动干预,分析动感单车运动对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中年人群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中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5—59岁无规律锻炼受试者30人,男、女各15人,进行24周的动感单车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心率变化,选择部分时域和频域指标为观察指标,比较动感单车运动干预前后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活性和迷走神经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变化。结果:运动干预后,中年男性受试者时域指标HR、RMSSD的变化和频域指标TP、HF、LF/HF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干预后,中年女性受试者时域指标HR、SD2的变化和频域指标TP、LF、LF/HF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运动干预方案下,动感单车运动主要通过提高人体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来改善人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继而对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有改善作用,提高了中年人群心脏贮备能力。

  • 标签: 动感单车 中年人群 心率变异性 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