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农村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及学习倦怠水平进行调查,并探讨二者对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贵州省黔西县某农村中学抽取325名农村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及学习倦怠量表测量被试的学业自我效能及学习倦怠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级被试在学业自我效能总分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学习行为自我效能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90,5.062,5.907;P〈0.05);不同年级被试在学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耗竭、学习低效能、师生疏离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8,6.746,3.830,4.198;P〈0.05)。男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情绪耗竭、师生疏离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4,2.486,2.167;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被试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P〈0.05),其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且其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可以共同预测学业成绩,二者可共同解释因变量学业成绩变异的16.1%。结论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二者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和干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

  • 标签: 初中生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倦怠 学业成绩
  • 简介:以28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教师期望对学业效能的影响,以及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作用。结果如下:(1)教师期望与初中生自尊成正相关,教师期望与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成正相关;(2)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中介效应。

  • 标签: 初中生 教师期望 学业自我效能感
  • 简介:采用职业认同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和学业情绪问卷对210名医学生进行测量,考察了医学生职业认同与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职业认同、自我效能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低唤醒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②自我效能在职业认同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标签: 医学生 职业认同 学业情绪 自我效能感
  • 简介:[目的]探讨高职大专护生学习适应与心理健康状况、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高职大专护理专业学生432名,采用学习适应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学业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兴趣、父母不同关心程度的高职大专护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习适应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与SCL-90的10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呈负相关(P〈0.01);学习适应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与学业自我效能总分和2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学业自我效能是影响高职大专护生学习适应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学习适应性 自我效能感 学业 心理健康 高职 大专护生
  • 简介: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父母参与和学业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在中国中部某市所收集的7089名四年级学生的数据分析发现:(1)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父母参与—学业自我效能这一中介链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效应。

  • 标签: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业成就 父母参与 学业自我效能感
  • 简介:本研究以379名四到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及其父母报告的教育卷入行为,并通过学校获得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发现,小学生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均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与父母教育卷入的三阶交互作用显著。对三阶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1)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较高且教育期望较高时,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有负向预测作用;(2)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较高但教育期望较低时,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3)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较低时,无论其教育期望高或低,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水平牵制了其教育期望是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

  • 标签: 父母教育卷入 学业成绩 教育期望 学业自我效能感
  • 简介:考试焦虑是研究外语学习成绩的情感变量之一,与学习者个体因素有关,其中人口统计学变量在个体因素中最具直接性,且对外语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外语教学与心理学的跨学科理论为基础,以高职教育603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分析外语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效能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成绩排名等因素)上的差异,并探讨外语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关系的相关规律。结果显示:(1)81.5%的高职学生存在中高级别的外语考试焦虑;(2)外语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效能在性别、成绩排名、班干部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外语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效能在独生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高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外语考试焦虑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研究得出以下启示:(1)增强学生外语学习的成功体验,提升自我认同度,降低考试焦虑情绪;(2)教学者要关注性别差异,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缓解外语考试焦虑。

  • 标签: 外语考试焦虑 学业自我效能感 人口统计学变量 差异检验
  • 简介: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对中国教师的再次关注。由于对中国教师效能的国际研究文献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本文采用的文献来源国内教师效能的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梳理,显示出国内的教师效能研究存在如使用无效的测量量表,研究角度陈旧等问题,同时对今后的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 标签: 教师效能感 中国教师 文献述评
  • 简介: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变量.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而言,自我效能的高低都会影响其工作和学习中的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工作的效果.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班级管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测评量表,对福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8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得分为(109.77±14.0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次数、文化程度、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创伤后成长是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解释40.1%的变异。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时要注重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改善其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肺肿瘤 康复 自我效验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为精神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山东省17个省辖市根据地域特征划分为6个自然层,整群抽取每层内一个精神病医疗机构,共对6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81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结果: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得分低于国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成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并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提高护士自我效能的干预性措施,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适宜的培训内容,重视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自我效能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高中时期,是我们学习进阶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各学科的学习往往存在相应的难度性与深入性,这时很多同学往往会因为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对学习的动力逐渐流失,甚至由以往主动学习状态转变为被动学习状态,而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且无法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相应的成就感,缺乏持续激励的动力,学习热情不足,最终导致学习陷入到瓶颈阶段,虽然他们极力进行学习,但是很难活学活用,更谈不上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了。

  • 标签: 高中生 数学学习 自我效能感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对医学生从医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0例就读于本校的20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独自匿名填写、现场统一回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及就业目标、理想的工作地点、就业心态、就业压力、待遇水平等内容。结果自我效能评分得分0~31分的有0人;得分32~62分的有5人,占2.6%;得分63~93分的有47人,占24.1%;得分94~124分的有120人,占61.6%;得分125~155分的有23人,占11.7%。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3%的人表示有较大的就业压力,男性对就业压力的感知明显高于女性。自我效能与从医意愿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个人的自我效能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自我效能的培养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从医意愿 医学生
  • 简介:在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领域,自我效能被认为是影响写作过程和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本文依据提升自我效能的途径,深入探讨写长法的内在机制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

  • 标签: 写长法 鼓励式评价 写作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6年5月,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癌痛患者180例,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分别采用常规疼痛护理以及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PSS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率74.44%(67/90),高于对照组56.67%(5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癌痛缓解率。

  • 标签: 癌痛 自我效能 影响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烧伤患者提供焦点解决护理模式的应用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2月-2016.11月间收治58例烧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普通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为普通组患者提供一般临床治疗及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焦点解决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为烧伤患者提供焦点解决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评分。

  • 标签: 焦点解决护理 烧伤 自我效能感 心理焦虑
  • 简介: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的变化。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人际交往效能感 情感温暖 拒绝
  • 简介: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学生因学习兴趣不强、自信心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不够、学习行为不良。怎样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笔者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即让学生体验成功,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让学生获得替代经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 标签: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Bem把性别角色分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及未分化四种。而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近似于通常所说的自信,指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是个体能采取适当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性别角色与自我效能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较少见。

  • 标签: 性别角色类型 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 社会化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 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