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啤酒糟和统糖按不同比例袋袋发酵,分别在0、30、60、90、120开袋取样进行感官评定,pH值、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tN%)、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NDF和ADF)及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和水分含量均对发酸效果有显著影响;pH值、DM、CP、NDF、ADF随发酵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或减少;NH3-N/tN%、乳酸均逐渐增加;各组发酵饲料以含水量50%、60%的发酵效果最好,其次是40%,而70%最差。

  • 标签: 啤酒糟 统糠 发酵 发酵饲料
  • 简介:选择16头同龄的长白猪×上海白猪二元杂交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头断奶仔猪,以基础日粮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30%(折风干饲料)鸡粪啤酒糟混合饲料为试验组;以探讨鸡粪啤酒糟混合饲料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虽在日增重、料肉比方面不及对照组,但经济效果试验组却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头猪净增毛利89.28元,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

  • 标签: 鸡粪 啤酒糟 混合发酵 生长肥育猪 生产性能
  • 简介:以花生仁、红枣、冰糖为原料,将花生仁、红枣分别制成花生浆和枣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冰糖溶解混匀,接种经驯化的乳酸混合茵进行乳酸发酵,由正交试验筛选出混浆发酵的冰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及花生浆与枣浆的质量比,制成具有独特营养与保健功能及风味诱人的饮料。

  • 标签: 花生 红枣 冰糖 发酵 功能饮料
  • 简介:发酵初乳的制作制作发酵初乳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具体过程是:先将挤出的初乳用纱布过滤,存入干净桶里密封保存,并置于常温下自然发酵。每天要均匀搅拌两次。当初乳酸度达到85°T-130°T之间时,肉眼观察可见色泽微黄,气味芳香并略带酸味,搅拌时可见是黏稠度增加,上部呈块絮状,下部清流澈透明(乳清),这时发酵初乳制作完毕,备用。

  • 标签: 发酵初乳 犊牛 制作方法 饲喂技术
  • 简介:本活动是《科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材中的一个活动。我们对本活动进行了如下探究。1温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1)取60g面粉和60mL清水充分搅拌均匀,将1g干酵母加少许温水调成糊状,加入面粉糊中,充分搅拌均匀。(2)用汤匙分装到6个100mL烧杯中,每个烧杯装20mL(注意慢慢加,快到20mL时要特别慢,尽量让其水平,侧壁上不沾面粉糊,以免影响观察)。(3)将晓杯编号A1、A2、A3、B1、B2、B3,其中将A1、A2、A3置于冰箱冷藏室中(4℃);B1、B2、B3置于室内阳台(34°~35℃)。观察并记录结果。(见表1)

  • 标签: 中学 《科学》课程教学 酵母菌发酵 影响因素 温度 干酵母量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底物葡萄糖,乳酸,葡萄糖和乳酸的混合物对固定化丙酸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32g/L;以乳酸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22g/L;以葡萄糖和乳酸为混合底物的最适浓度为葡萄糖10g/L+乳酸40g/L,丙酸产量为0.48g/L;混合底物比单一底物更有利于丙酸的生产.

  • 标签: 丙酸 乳酸 混合 底物 发酵 葡萄糖
  • 简介:将平菇汁和牛乳混合,将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以1∶1的质量比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以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配料组合,研制出具有浓郁平菇风味的乳酸发酵酸奶.

  • 标签: 乳酸菌发酵 平菇 酸奶 研制
  • 简介:从被超声波破碎的猴头发酵菌丝细胞热水提取液中,经乙醇分级分离得到单一级分,HPA经SepharoseCL-6B柱层析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56×105.经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甲基化分析确定此多糖以(1→4)糖苷键连接,平均每8个残基上有1个分枝,分枝点在O-3上,分枝末端残基为Glc1-.

  • 标签: 猴头菌 菌丝体 水溶性多糖 HPA 化学结构 甲基化产物
  • 简介:用气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的乙酸进行了分析。以丙酸为内标,样品用硫酸酸化后再用乙醚提取,在HP-FFAP毛细管分析柱上进行色谱分析,采用FID检测器检测。该方法样品制备过程简捷精密度和回收率都很高。乙酸的回收率为99.44%-102.41%,变异系数1.69%-6.11%。方法的建立为工程发酵控制和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手段。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分析 乙酸 工程菌发酵液
  • 简介:通过不同菌株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米曲霉F97。经过在子及正交试验。确立了产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4%,KH2PO40.1%,蛋白胨0.1%,水所苷0.05%,并按所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发酵液最终酶活达184.18u/mL。

  • 标签: 发酵 培养基 Β-葡萄糖苷酶 米曲霉 菌株筛选
  • 简介:本文用纸片法,DC平皿法和DC高层管法对104份食品检样检测MPN,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8%、17.31%、10.58%。三种方法与发酵法的符合率在90%以上,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时间由发酵法的72h缩短为15—18h,工作量减少三分之二,节约培养基四分之三,无需特殊没备和试剂,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易于观察结果等特点,不失为食品卫生细菌检测的有实用价值的快速检验方法。三种快速方法中,又以纸片法最简便。

  • 标签: DC半固体 发酵法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
  • 简介:为了实现所筛选的对虾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作用的产业化生产,本文选择三株具有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菌株为代表,对作用发酵生产和菌体收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作用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蛋白胨25,酵母粉5,磷酸铁0.2,灭菌前培养基的pH可先调为8.0,搅拌方式为搅拌1h间隔1h,出罐时间以20h为宜.菌体收集以等电点沉降法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其中菌株Lt7222的最适沉降pH为3.67、Gy7018为4.02、Lt7511为3.40.菌体回收率可达90%,回收后菌体的存活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 标签: 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 作用菌 发酵工艺 菌体收集
  • 简介: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菌种泡辣椒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30℃、接种量5%、肠膜明串珠: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1:2:1、发酵时间2~3d.选用CaCl2和CaCO3进行保脆工艺研究,得出按泡菜液重量计0.3%的CaCl2就可达到较好的保脆效果.进行了调味实验,确定白糖浓度及食盐补加浓度分别为2%、6%.

  • 标签: 多菌种 泡辣椒 保脆 乳酸菌 肠膜明串珠菌 泡菜
  • 简介:发酵液为分离菌种源,采用发酵单胞的鉴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以及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对发酵单胞的鉴定,分离鉴定的菌种与酵母混合培养,检测发酵单胞对啤酒风味物质(乙醛,以异戊醇为代表的醇类,二甲基硫,乙酸乙酯为代表的酯类)的影响.

  • 标签: 啤酒酿造 发酵单胞菌 啤酒酵母 啤酒风味
  • 简介:231例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分别占混合感染的56.7%、26.8%,G-杆菌与G+球菌混合感染50.6%、G-杆菌混合感染36.8%

  • 标签: 分布耐药 感染病原菌 混合感染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一种水中大肠群的快速检测方法——酶底物法,并对此方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氏以及粪大肠群分别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1)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群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呈中度正相关(配对t检验t=2.57,0.025〈P〈0.05;直线相关分析r=0.597,0.025〈P〈0.05);(2)酶底物法对大肠埃希氏的检测结果与多管发酵法对粪大肠群的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r=0.863,0.025〈P〈0.05)。结论:酶底物法可以有效的检测水中的总大肠群和大肠埃希氏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