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以呼吸受限和反复暂停为主要症状,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家用睡眠呼吸对用户上气道施加持续的正压通气(CPAP)。但呼吸面罩若设计不当,可能导致局部“高浓度”CO2的反复吸入,长期对用户的健康不利。本研究以全脸式呼吸面罩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分析面罩内CO2的残留状况及流场特征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呼气末时刻鼻孔附近CO2的残留浓度约为3%,且会被反复吸入,长期将影响用户健康;若将排气孔设计在面罩前端,鼻孔附近CO2的残留浓度将降低到2%,即CO2的反复吸入量减少33.3%。本研究为家用睡眠呼吸面罩基于空气动力学的个体化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机面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CO2残留浓度
  • 简介:摘要呼吸是医学计量常见的计量器具,本人使用瑞典奥利科公司生产的PF-300型呼吸质量检测仪根据JJF1234-2010《呼吸校准规范》对多个品牌的呼吸进行校准,在校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对问题一一进行剖析,总结了呼吸的校准经验,可为计量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呼吸机 校准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使用呼吸是利用机械进行人工通气来维持和改善呼吸的一种支持治疗措施。机械通气与正常呼吸循环生理不同,且完全相反。尽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呼吸与人之间联系更合乎生理要求,但毕竟对人体有不利方面。因而机械通气一经开始,就要想到尽快撤,缩短使用时间,积极创造撤条件。使用呼吸犹如训练运动员,休息与锻练相结合。控制通气模式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但长久的控制通气模式易产生依赖性,呼吸肌废用性萎缩以及气压伤等副作用,难以脱机。

  • 标签: 呼吸机 设置 日常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效针对性护理后,对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97.67%,其中非常满意33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总满意度74.42%,其中非常满意10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11例(P<0.05);观察组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9.3%(4/43),对照组为27.91%(10/4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必要的护理,可降低呼吸肺炎发生率,联合科学、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更加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具备参考价值。

  • 标签: 肺炎 呼吸机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治疗组则采用无创呼吸。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①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平均静脉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气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气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呼吸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各28例的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方法结合呼吸兴奋剂展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运用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施以BiPAP呼吸治疗。通过三天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血气指标。结果通过三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BiPAP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168例实施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64例,占38.1%;机械通气时间3~47d,平均19d;发生VAP的主要原因包括口鼻咽部定植菌误吸、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结论: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改进、呼吸环路管理及做好口腔和消化道护理,对减少和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机 肺炎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的综合临床护理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在以往的病例资料中收集一般资料类似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临床应用的整体效果较好,主要强调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把握撤指征,同时做好撤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

  • 标签: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撤机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无创呼吸使用后临床护理对诊治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COPD的住院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通气治疗,25患者进行专人护理,2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护理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项目比较,P<0.05,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及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专业护理有利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日康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护理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无创呼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患VAP的病人入住ICU,住院总时长明显延长,显著增加了住院治疗费用。医务人员应严格诊断和联合治疗,尽量避免VAP的发生,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中进行机械通气,成为重症医学领域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但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口腔定植菌作为引起VAP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对重症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VAP发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口腔护理 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科ICU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有效措施,以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主要选取了通过ICU呼吸治疗的40例的新生儿,然后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他们病情转归的影响,然后再深入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或减少。结论影响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以后临床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 标签: VAP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我院的2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进行分析,使用无创呼吸治疗,对患者的血气、生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治疗后,血气分析和生理指标均发生了变化,患者的症状、体征、PaCO2、PaO2等指标出现了显著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无创呼吸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可靠。结论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时采取无创呼吸可以对患者的血气水平产生改善,是急救的可靠途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提升效果,临床推介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接受无创呼吸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当中,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急诊科收治的96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无创呼吸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均分成基础组与综合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基础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少于基础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无创呼吸是常用方式,患者同时需要接受综合护理,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急诊 综合护理 无创呼吸机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伴有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高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不同的诱发因素为根据,采取有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出现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营养支持不足、误吸、呼吸道护理措施不到位、自身呼吸系统功能的降低以及外源性传播感染等,然后以具体的诱因为根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饮食护理、控制胃内容物反流、吸痰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外源性传播感染护理等措施。结论采取积极的呼吸护理措施能够使高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使患者的呼吸通道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 肺炎 呼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呼吸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实施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2例,均采用呼吸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所选52例患儿中,48例患儿治愈出院,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为92.31%。所选52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患儿中,12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结论对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使用呼吸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配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呼吸机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停机时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09月—2017年09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63例)呼吸停机时选择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63例)呼吸停机时选择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完成护理后在撤机时间以及撤成功率两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A1组重症患者撤机时间为1.2天-4.2天,患者平均撤机时间为(1.6±0.6)天。患者的呼吸成功撤离共包括62例,撤成功率为98.41%;A2组重症患者撤机时间为1.6天-5.6天,患者平均撤机时间为(2.2±1.3)天。患者的呼吸成功撤离共包括50例,撤成功率为79.37%;在撤机时间以及撤成功率两方面,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呼吸过程中,应该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等,最终有效缩短对患者撤机时间,成功将撤成功率提高,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危重患者 呼吸机停机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