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使血压达到160/90mmHg以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6例,随机分为组(50例,每日口服络6.25mg,1次/d,并根据每月随访情况逐渐加量至25mg,2次/d)和常规治疗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收集所有病例有关临床资料,于治疗前、后6个月内随访测量血压、心率、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监测血脂和血糖。结果:治疗后组血压、脉压、c—fPW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0.01),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组治疗后收缩压[(140.63±17.22)mmHg比(127.21±17.02)mmHg]明显降低,c-fPWV值明显减小[(13.65±4.81)m/s比(11.78±5.15)m/s],P〈0.05。结论:在经过治疗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再加用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并能更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 传导测量术 卡维地络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强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评价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8.8%,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控制心室率。

  • 标签: 卡维地洛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室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坎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坎沙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BP、DBP、LVMI、VST、CO、LVEF、E/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坎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坎地沙坦 卡维地洛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依达拉奉和治疗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7例于行急诊PCI术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PCI术后2小时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T(cTnT)指标以了解依达拉奉联合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观察组的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为1.79±0.332,对照组为2.74±0.23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SOD活性上升高于对照组(P<0.01);MDA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cTnT上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因在取印模中的作用。方法在取印模前用1%因向上腭及咽喉部喷雾3次,喷雾后3~10min再取印模,并观察病人的恶心、呕吐反应情况。结果喷因的病人的恶心、呕吐反应明显要轻的多,使取得印模精确度相对高。结论在试托盘时病人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反应者,又无因过敏的,在取模前向上腭喷雾1%因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地卡因 取印模 恶心 呕吐
  • 简介:瑞亚(LaVicaria)拱桥横跨西班牙东南部塞古拉河(SeguraRiver)源头的丰桑塔(Fuensanta)水库,是一座长260m、拱跨径168m的中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拱桥(见图1)。

  • 标签: 钢-混凝土 组合拱桥 西班牙 东南部 中承式 跨径
  • 简介:目的:探讨2种剂量舒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STZ(链尿佐霉素,60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特10mg·kg-1·d-1组(S10组)、舒特20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测体重、24h尿白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肾重,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但血肌酐及尿素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结论:舒特可对糖尿病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而20mg·kg-1·d-1较10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

  • 标签: 舒洛地特 糖尿病 白蛋白 大鼠
  • 简介:意大利建筑界殿堂级建筑师·斯帕,是斯坦普利亚基金会建筑修复的设计者。斯坦普利亚基金会建筑修复设计体现了他的建筑思想。·斯帕从场所出发,重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文脉出发,重视建筑的历史性。其作品与周围的文脉、与威尼斯地区的历史要素密切相关。此外,他的水元素的神奇设计手法和空间动线设计以及不规则的建筑思想也在斯埠普利亚基金会建筑修复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卡洛·斯卡帕 斯坦普里亚基金会建筑 修复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丁尔对患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患有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分别采用丹参酮注射液和丁尔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变化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出现反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丁尔对患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丁洛地尔 脑供血不足 效果
  • 简介:目的利用蒙特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的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Ball(7.2.2)软件模拟10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下各MIC值(1-64rag/L)的达标概率(PTAs),从而选出最佳方案。结果在蒙特模拟中,所有OTIT给药方案的PTAs均明显优于TIT,4g每8小时1次组中OTIT所有给药方案均优于PIT,4g每6小时1次组中2g/0.5h+2g/3-4h及4g每8小时1次组2g/0.5h+2g/4-6h在MIC=32mg/L时PTA仍可达到100%。结论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两步输注法能使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获得更理想的药效学目标,预期可提高危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延长输注 两步输注 传统输注 蒙特卡洛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佐辛芬太尼联合甲磺酸罗哌因用于腹部外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外科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镇痛泵药液配方为D组佐辛5mg+1.192%甲磺酸罗哌因20ml+生理盐水至100ml,FD组芬太尼0.3mg+佐辛5mg+1.192%甲磺酸罗哌因20ml+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术后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舒适度、镇静)、情绪评分和不良反应,评估24、48h的睡眠质量和总体满意度,比较镇痛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及情绪、睡眠质量、总体满意度评分和镇痛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呕心呕吐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D组增高(P<0.05)。结论佐辛芬太尼联合甲磺酸罗哌因用于腹部外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与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因相似,但呕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多。

  • 标签: 地佐辛 芬太尼 罗哌卡因 腹部外科 硬膜外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佐辛复合氟比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后行静脉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佐辛组、佐辛复合氟比芬酯组、芬太尼复合氟比芬酯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复合氟比芬酯组与芬太尼复合氟比芬酯组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单纯佐辛组和对照组,佐辛复合氟比芬酯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复合氟比芬酯组,且无尿潴留和皮肤瘙痒发生。结论佐辛复合氟比芬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多模式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