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不同设计方式的线路侧蚀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不同设计方式的线路使用不同的底片补偿,达到酸蚀后线宽一致的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工艺制程中对蚀刻因子的影响,如:曝光、显影和蚀刻

  • 标签: 侧蚀 底片补偿 酸蚀 蚀刻因子 曝光 显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检测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为A组,6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为B组,60例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为C组。利用化学发光对三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被试的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以及诊断符合率,说明化学发光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①A组TT3、FT3、TT4、FT4水平均明显大于C组;B组TT3、FT3、TT4、FT4水平明显小于C组;A组TSH水平明显小于C组;B组TSH水平明显大于C组;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T3、FT4在A、B两组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TT3、TT4;并且FT3在A组中的诊断符合率大于FT4,在B组中的诊断率小于FT4。TSH在A组以及B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00%、95.00%。结论使用化学发光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较高,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早期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准确参考,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甲状腺激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IA)与胶体金检测丙肝抗体(HCV-Ab),因其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得到广泛推广,在全国大部分实验室得到推广应于,丙肝病毒抗体(HCV-Ab)输血前筛查检测。用两种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入院患者输血前筛查,收集116例弱阳性HCV-Ab标本,S/CO值在1.5~11.0间的阳性血清标本,即临界值附近的阳性血清标本然后用CLIA和胶体金同时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CLIA检HCV-Ab阳性标本116例,灵敏度为100%,而胶体金只检出19例阳性标本,S/CO值在6.1~11.0时胶体金的灵敏度为16.4%,S/CO值≤6.0时胶体金法则无法检出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CLIA,胶体金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区别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RA患者和50例非RA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CLIA与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结果ECLIA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6.0%,ELISA分别为76.0%、78.0%;ECLIA检测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42.0%,ELISA阳性率为49.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法总体符合率为82.2%,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抗CCP抗体检测中,ECLI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优于ELISA,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以SOLO分类为基础,对2015年新课标Ⅰ高考化学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课程倡导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高考试题中,并由高考试题不断向外传播。

  • 标签: 高考化学 SOLO分类法 思维层次水平 试题研究
  • 简介:探讨了化学探头和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关系.分别用F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和系统误差都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方法测定溶解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分别为0.35%,0.33%.进而又探讨了溶解氧与NaCl含量、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随NaCl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 标签: 化学探头法 荧光光谱法 溶解氧 显著性差异 F检验 T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完全替代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进行患者输血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可行性,并制定化学发光检测弱反应性标本的复查策略。方法首先采用CLIA试剂筛选出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S:CO(absorbancesignalofsample∶cutoffvalue,即样本吸光度值∶临界值)〉0.30的血清样本,再采用2种ELISA试剂复查,最后以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reponemapallidumhaemagglutinationassay,TPHA),对3种试剂均在临界值以上(S/CO≥0.80)或至少1种试剂临界值以上的标本进行确认。评估检测效果,制定复查策略。结果应用CLIA试剂从5000份标本中筛查出梅毒特异性抗体S/CO〉0.30的血清样本141份,经2种ELISA试剂复查后,CLIA检测结果S/CO≥0.5、ELISA检测结果≥0.8的阳性率为92.5%;3种试剂或至少1种试剂检测结果S/CO≥0.8的72份标本,经TPHA确认阳性58份,其中2份标本CLIA检测结果0.8〉S/CO〉0.60。结论CLIA与ELISA方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存在一定不符合性;建议对CLIA检测结果S/CO〉0.50标本采用ELISA联合检测,对S/CO〉0.60的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idumparticleassay,TPPA)或TPHA确证。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输血前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1.6个人排成一排,甲、乙二人必须相邻的排法有种.2.用1,2,3,4,5,6,7,8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八位数,其中1与2相邻、3与4相邻、5与6相邻、7与8不相邻的八位数共有多少个?3.某道路旁有10盏路灯,为节约用电,准备关掉其中3盏.已知两端的路灯不能关,并且关掉的灯不能相邻,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灯方法?

  • 标签: 捆绑法 插空法 隔板法 节约用电 位数 路灯
  • 简介:本文阐述了在互动反馈教学中采用“五问五方”精心设计化学教学活动,以增强学习即时评测,融合导学案、教学微视频,探索智慧教与学的实践,并以具体课例加以说明。笔者从中感悟到教师“五问五方”的精心设计,有助于实施智慧的课堂教学。

  • 标签: 互动反馈 智慧教与学 教学微视频 课堂实效
  • 简介:摘要尿液分析又称尿常规,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往往可从尿液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对泌尿系统和糖尿病的筛检有重要价值1。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会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有形成分。尿异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也常是提供病理过程的重要线索,由此可见尿液分析在临床应用的广泛性。而对于尿液的检查,临床的方法比较多,不同的检测方法由于实验原理不同,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尿干化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尿液分析的检测速度,由于其操作的简便、快捷性,在临床使用广泛.在尿液标本的RBC与WBC检测中,干化学法检测无法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临床必需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干化学法 显微镜法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路感染的尿沉渣及尿干化学检查,分析对比其结果意义,并探讨尿沉渣和尿干化学法的检测结果对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具体价值。方法对201例疑似患尿路感染的门诊或住院患者金进行尿培养,其中阳性30例作为实验组,阴性17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其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结果分析,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来评价两种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结果在3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尿沉渣检测的WBC、BACT、ASP以及尿干化学结果亚硝酸盐(NIT)、白细胞酯酶(LEU)等,23例尿沉渣WBC、BACT、ASP显示阳性,8例尿干化学NIT、LEU同时阳性,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初步诊断中,尿沉渣和尿干化学法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尿沉渣结果对尿路感染的明确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沉渣 化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集的160份尿液检验标本,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对尿液标本进行检验,对比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验结果。结果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对尿常规中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23.7%,略高于显微镜手工的(21.2%),而显微镜手工对尿蛋白、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7%、21.8%),略高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16.8%、19.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均存在较高的诊断价值,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操作方便快捷,但显微镜手工也不容忽视,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这样才能保证尿常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尿检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00例,采集新鲜尿液标本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的尿干化学法与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对其白细胞进行检验,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检验的阳性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经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白细胞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0%和60.5%,误诊率分别为0.5%和3.5%,漏诊率分别为1.0%和10.5%,两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误漏诊率的比较上有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对尿液标本中的白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尿液中白细胞检测的了灵敏度、准确性,检测的可靠性强,而且能大大降低检测中的误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检测 尿沉渣镜检法 白细胞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18-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的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5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尿常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红细胞检测阳性率稍高于显微镜检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干化学分析尿蛋白、白细胞检测阳性率略低于显微镜检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不论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还是显微镜手工进行检验在结果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性,都可以使用,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在临床上使用时应该结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价值。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检测尿常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份尿液标本,分别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率稍高于显微镜手工,但两数据对比(P>0.05),而显微镜手工检测尿蛋白、白细胞的阳性率稍高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两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均具有较高检测价值,各具特点,任何一种方法均不容忽视,唯将两种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检测价值,提高标本检验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