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说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那么冠状动脉就相当于心脏的“输油管道”,为心脏昼夜不停地输送营养和氧气,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 发动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逆转作用。方法所有患者入选前均行冠状动脉CT检查,选取至少1处冠状动脉狭窄在25%~69%的病变为靶病变,选择患者60例,以中药汤剂免煎颗粒,日一剂冲服200毫升分2次口服,4个月为一个疗程,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与未服用中药汤剂患者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冠状动脉斑块减小或消退;血脂检查表明TC、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与未服用中药汤剂患者对比观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加速动脉硬化脂性斑块吸收,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药汤剂 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控制的影响因素,为相应的干预方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分为存在斑块的观察组(n=104)以及无斑块的对照组(n=112),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对以上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果高龄、男性、长病程、HbA1c升高、LDL-C升高、CRP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是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群体,随着病程延长,风险性随之增加,HbA1c、LDL-C及CRP升高是斑块发生发展的危险信号,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对待以上风险因素,是实现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碘基图在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能谱模式扫描的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上获得各组的能谱曲线图、碘基图像和水基图像,计算斑块标准化碘浓度,即标准化碘浓度=斑块碘含量/主动脉碘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73处,其中脂质成分21处,纤维成分40处,血栓样组织12处.不同类型非钙化斑块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672).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对碘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性质的斑块成分鉴别有较大的意义,可早期提示脂质成分等不稳定斑块,为明确斑块性质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oronaryarteryspasmsyndrome,CA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CA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例1因胸腔穿刺后突发剧烈胸痛、全身紫绀、低血压、心电图V2~V6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拟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考虑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导致心肌梗死;例2因反复胸痛意识障碍1年就诊,发作间期多次常规心电图及24h长程心电图均仅2、3、aVF、V4~V6ST-T非特异性改变,住院发作时急查心电图示2、3、aVF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aVL、V4~V5ST段水平压低,3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段狭窄30%,考虑右冠状动脉痉挛,安装永久起搏器预防猝死。结论CASS在我国并非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基层医院医师接诊缺血性胸痛患者,特别是伴发作性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者,应想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可能,避免不适当的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应用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进行诊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间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接受护理后显示,研究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诊治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采取围术期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经皮介入封堵术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经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术并成功封堵。结论:经皮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经治疗后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逆转作用。方法所有患者入选前均行冠状动脉CT检查,选取至少1处冠状动脉狭窄在25%~69%的病变为靶病变,选择患者60例,以中药汤剂免煎颗粒,日一剂冲服200毫升分2次口服,4个月为一个疗程,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药汤剂 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观察患者的心肌桥-冠状动脉深度和狭窄程度情况,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的关系。结果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心肌桥的桥段、桥前段与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是3.3%、30%、3.3%。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对6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可以将患者心肌桥部分、长度与冠状动脉管腔情况显示出来,有效对心肌桥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检查出冠状动脉硬化易发部分在桥前段,壁冠动脉和桥后段很少会累及。

  • 标签: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CAE,coronaryarteryectasia)是一种冠状动脉扩张为主的血管病变,扩张的冠脉直径大于附近正常血管的1.5倍。文章概述CAE的发病机制、临床危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coronaryarterydisease)的区别、与全身其他血管扩张的关联、治疗的特殊之处。方法以近年来CAE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文献,概述CAE的研究进展。结果CAE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5%,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AE可对冠脉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冠脉病变;粥样硬化重、特定的ACE、MMP基因型、不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更容易出现CAE;治疗上CAE与CAD基本类似,但不适合用硝酸酯类等药物。结论CAE是一种有临床危害的不同于CAD的冠脉病变,需要临床重视及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 标签: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粥样硬化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份至2017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这65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就这65例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介绍。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得到的图像可以得知,冠状动脉阳性的敏感性为89.2%,65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2.3%。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GErevolution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技术、GErevolution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对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GErevolution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为93.42%(71/76)。结论GErevolution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其优势体现在安全、便捷、创伤性小,可提供高质量图像,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GErevolution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冠心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