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指导下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应用旋磨加药物支架植入术近期预后情况。方法将40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64排螺旋CT指导组。CT指导组在斑块CT值大于200HU时的钙化病变行旋磨加药物支架植入,常规治疗组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药物支架植入术或补救性旋磨术.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VS.9.2%,P=0.739;1.5%vs0,P=0.249;3.9%VS.2.0%,P=0.382;7.3%vs5.6%,P=0.547)。两组支架内血栓总的发生率及早、晚期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造影随访提示支架内及血管段再狭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支架内最小直径及血管段最小直径常规治疗组均较CT指导组有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0.56)mmvs.(2.67±0.62)mm,P=0.032;(2.49±0.50)mmvs(2.57±0.57)mm,P=0.021)];而支架内管腔晚期丢失及血管段管腔晚期丢失cT指导组均比常规治疗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9±0.07)mmvs.(0.22±0.06)mm,P〈0.001;(0.22±0.09)mmvs(0.25±0.07)mm,P=0.003)]。结论通过无创64排螺旋CT了解钙化病变性质,提前合理分类,术中有效结合旋磨术及药物支架植入术,将有效提高即时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出现,是处理重度钙化病变的较佳办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旋磨术 药物支架 冠状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治疗。结论对于心绞痛的病人,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量,减轻胸痛。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脉病变最基本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一直以来,心血管领域关于冠心病的认识都是基于这项检查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程度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观念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易损斑块绝大数会引起血管腔的轻、中度管腔狭窄。轻、中度管腔病变比解剖上及功能上重度管腔病变引发的心肌梗死风险更高。然而,随着近年医学观念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这个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斑块 狭窄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硬化斑块组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597例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男1090例,女507例,年龄35~71岁)。其中382例发现存在动脉斑块。我们比较了冠心病和斑块组成[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混合斑块(MP)、多支病变和梗阻性狭窄]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血管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0)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vs.(173.7±98.1)cm3,P值分别为0.012、0.008、0.004及0.002]。存在梗阻性狭窄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者[(279.2±99.81)cm3vs.(173.7±98.1)cm3,P<0.001]。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MP、多支血管病变和梗阻性狭窄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者(P<0.001)。结论存在冠状动脉斑块、CP、NCP、MP、多支血管病变和梗阻性狭窄患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足。方法116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CTCA检查,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作对照,分析1508个冠脉节段,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结果,结果CTCA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灵敏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66%、86.49%、98.04%、90.40%、97.11%。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快速、安全、价廉,有望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64排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在血管内科属于一种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这项手术的具体步骤为穿刺股动脉、置入动脉鞘管、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剂、观察是否发生病变。这一手术形式主要可以用来查看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及其病变情况,用以确定治疗方法。也可以用这一方法来排除患病的可能性,治疗过程的风险比较小,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心律不稳、血压过低或者是少量的出血。所以为了促使手术能够顺利、成功,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多年护理经验浅谈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长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介入治疗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长病变的PCI成功率95.3%。结论介入技术的提高、器械的合理选择、药物支架的应用等使冠状动脉长病变的PCI效果满意。

  • 标签: 冠状动脉长病变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个月”入院。否认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体检:BP:121/60mmHg(1mmHg=0.133kPa),HR:8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O.8cm),少中量二尖瓣反流。

  • 标签: 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肺动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63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60例,穿刺成功率95.2%。失败3例。术后3例出现穿刺点渗血,经重新加压按压包扎后,患者病情平稳,穿刺点未见渗血及血肿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有脑钠肽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力衰竭及休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37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者88例(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糖尿病患者63例,冠心病家族史患者42例,高脂血症患者58例。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较多,且以多支病变为主。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中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杂粮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疗程24小时,观察24小时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24小时内及30天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4%、7.27%,对照组则为14.55%及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大出血病例,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可靠,可明显降低24小时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患者的康复率高,已经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狭窄I、II级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狭窄III级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预后程度进行评价。结果43例心肌桥患者的预后评价,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coronary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和Apo—A1:(1.12±0.21)g/L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缓慢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人术后支架与冠状心脏动脉造影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冠心病患者84例,实施支架术后及冠状心脏动脉造影,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护理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不良方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后 规范化全程护理 冠心病 术后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