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以亚专科为基础的专科护理建设模式,探讨医院临床专科护理建设中的实践成效。方法构建以亚专科为切入点,医护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专科护理建设模式,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从9个重点护理专科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综合评价科室层面专科护理建设成效,护士执业环境以及患者就医体验。结果以亚专科为基础的专科护理建设项目实施后,新增专科特色护理17项、重点护理技术14项,构建12个亚专科护理品牌项目。以亚专科为基础的专科护理建设项目实施后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体得分为(80.40±15.72)分,高于实施前的(77.97±16.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质量管理、内部支持、医护合作、专业提升、人力配备、社会地位及薪酬待遇维度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实施后,出院患者满意度提升,院级层面表扬事件由218件增加到567件。结论以亚专科为基础的专科护理建设模式在促进科室层面专科护理建设,改善护士执业环境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 亚专科 医护一体化 专科建设 护士执业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文献检索和内部咨询的基础上,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初步形成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后确立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内容。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1和0.910,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61~5.00分,变异系数为0~0.13,认同程度为88.30%~100.00%,最终形成17项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构建的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了专科疾病护理的关键内容,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能指导临床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

  • 标签: 风湿免疫 结构-过程-结果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参与专科危急值管理对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项目修订专科危急值报告项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并实施。结果该院肾病学科2017年的危急值知晓率、8 min内接收率和及时处理率与2016年相比均显著改善,两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危急值报告能提高护士的专科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危急值 专科护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构建对临床护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构建后43名护士以及3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实施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构建前的43名护士以及300例患儿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专科技能掌握情况,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情况以及患儿父母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科技能掌握合格率为100.00%(43/43),高于对照组的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发生率分别为0.33%(2/300)、1.00%(3/300)、0.33%(1/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8/300)、3.67%(11/300)、3.0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父母满意度为95.67%(28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7%(27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构建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父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在医联体模式下,构建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建立医联体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微信联系平台,实施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管道护理专科护理技术及疑难并发症会诊指导,定期开展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比较患者在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前后的护士工作能力;对100例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1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的护理并发症较开展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开展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护理会诊 医联体 专科护理 满意度
  • 作者: 林梦 马晶晶 陈秋蓉 陆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血液肿瘤患儿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血液肿瘤患儿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构建指标体系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15名来自儿科、血液肿瘤科领域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血液肿瘤患儿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15/15),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97~0.609(均P<0.01)。最终形成的血液肿瘤患儿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血液肿瘤患儿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且专科特色突出,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血液肿瘤患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血液肿瘤 儿童 德尔菲 指标构建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有专科特色且科学、实用的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于2018年8月成立研究小组,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级别与质量评价标准筛选并确定相关文献,结合文献所涉及的指标初步形成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架。2019年1月编制专家函询问卷,从青岛市医师协会及护理专家委员会中随机抽取20名专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构建乳腺专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体系并进行修订及确认。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0.858,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构建了包含患肢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淋巴水肿预防措施知晓率等11项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用性强,可信度高,有专科特色,可用于乳腺疾病患者的全程护理质量评估和管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精准、科学的评价。

  • 标签: 乳腺疾病 德尔菲法 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专家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专科小组的团队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的6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立护理专科小组,选拔小组人员方案,制定小组工作职责;确定组织管理结构,拟定亚专科小组运行项目书,建立小组工作制度,制定小组培训方案,推行绩效管理机制,拟定考核运行机制。比较ICU护理专科小组开展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结果ICU护理专科小组构建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优质护理、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ICU护理专科小组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学科和人才管理模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亚专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专科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谵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谵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间、谵妄持续时间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及谵妄持续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谵妄患者采取专科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不仅缩短了患者的机械通气及谵妄持续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患者预后的效果亦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 标签: 专科护理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现状认知及需求。方法2020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7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自行设计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16份问卷,其中11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于中医护理专科化持支持的态度,同时在工作中也会主动实践中医护理措施。97.37%(111/114)的护士有参加中医专科认证的需求。发展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主要困难是中医护理的内涵不清晰、学科定位有争议、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结论中医护理专科化的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有着强烈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 标签: 中医护理 专科护士 发展现状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个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阻肺患者50例,由门诊专科护士实施个案管理,分析实施前、实施后6个月的体质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差异,同时分析个案管理后的用药依从性变化差异。结果实施个案管理后6个月患者mMRC评分[(1.9±1.2)比(1.4±1.1)分]、6MWD[(238.1±84.9)比(284.1±113.8)m]和CAT评分[(19.7±6.6)比(17.1±5.9)分]等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自觉症状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均P<0.05)。实施后6个月患者BADL评分[(87.8±5.4)比(90.0±7.5)分]、SGRQ总体评分[(48.0±7.5)比(45.0±6.9)分]也均有改善(均P<0.01)。患者随访1、3、6个月后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1±0.8)、(7.4±0.8)、(7.7±0.5)分(P<0.01)。结论实施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可以有效管理慢阻肺患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自觉症状、自理能力和运动耐力等。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门诊病人 护理 个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实践模型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专业护士共30名,采用护理专业实践模型培训方法,对比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及医院静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前护士专业态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护理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得分分别为(2.74 ± 0.66)、(2.28 ± 0.57)、(2.62 ± 0.48)、(2.52 ± 0.32)、(2.38 ± 0.38)、(2.68 ± 0.70)、(2.32 ± 0.48)分,培训后分别为(4.02 ± 0.88)、(4.10 ± 0.60)、(3.97 ± 0.61)、(3.69 ± 0.38)、(3.78 ± 0.60)、(4.07 ± 0.87)、(3.86 ± 0.69)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542~12.226,P<0.01)。2016年医院静脉炎、输液反应、输液渗漏、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8%(53/18 731)、0.17%(31/18 731)、0.19%(35/18 731)、0.05%(10/18 731)、0.33(62/18 731),2018年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2%(37/23 183)、0.07%(17/23 183)、0.09%(20/23 183)、0.01%(3/23 183)、0.19%(45/23 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6~15.074,P<0.05或0.01)。结论以护理专业实践模型为基础的项目培训可以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利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梯队建设。

  • 标签: 专业实践模型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构建和实施效果。方法心血管内科成立研究小组,查阅心血管内科专科疾病的诊疗及护理指南,参考已有的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筛选出护理质量问题,制订出3项重点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即血管活性药及高危药物外渗率、低分子肝素注射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及介入穿刺伤口出血、血肿(动脉)主动发现率。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分析、改进,进一步对科室内护士进行培训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2016—2018年度3项监测指标数据。结果心血管内科2017年3项指标相比2016年均有改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3项监测指标数据均较2017年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专科护理质量展开持续改进,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持续质量改进 专科护理 质量监测指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各医院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各医疗单位普外科护士57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调查量表,以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3个选项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分对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医疗单位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护理证据判断、数据库运用、证据资源整理、评判性思维应用和研究参与经历高度相关(P<0.05),而资料检索程序、文献资料评价和证据应用质量评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各医疗机构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是提高专科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循证护理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和预测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前期质性访谈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形成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的条目池;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项目分析法等进行条目筛选,形成初始版评估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115例全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评估表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0.825。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包括25个条目,评估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5(95%置信区间:0.790~0.939),当截断值为15.500分时,评估表的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899、约登指数为0.621,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我国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患者的护理风险。

  • 标签: 口腔 全麻 住院患者 量表 护理风险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医院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8月选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级医院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的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三甲医院造口专科护理门诊设置现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29%。结果共313所三级医院开设了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在313个造口专科护理门诊中,86.58%(271/313)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出诊方式为护士独立出诊;造口门诊开设年限为(6.27±4.08)年;每周开诊时间为(5.30±3.93)个半天;月门诊量平均为100人次,最少4人次,最多3 000人次。岗位管理方面,50.48%(158/313)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岗位类型为兼职;管理者学历多为本科(74.44%,233/313);管理者职称多为主管护师(48.24%,151/313);38.98%(122/313)的医院具有晋级制度;36.74%(115/313)的医院具有绩效管理制度。环境布局、设施设备、物品管理和专科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无统一标准。结论我国三级医院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的建设差异性较大,有待进一步规范统一。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设置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的专职护士岗位,保障出诊护士的培训、晋升和绩效奖励,充分激励造口专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职业发展。

  • 标签: 护理 门诊 造口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用于我国介入手术室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评价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8—9月基于循证的方法检索和评价文献,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框架初步拟定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选取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和陕西省心血管病护理专委会介入学组的30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开展2轮专家函询进行指标修订及确认。结果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70%(26/30)和100.00%(30/3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和0.917,Kendall's W为0.089~0.302(均P<0.05),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3。最终构建了包含1个结构指标、5个过程指标和2个结果指标的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合我国国情,可用于指导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 标签: 手术室 介入 德尔菲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体系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专科护理综合实践培训模式的实施与效果,为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49名护士,于2020年8~10月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综合实践培训,应用柯式评估模型对护士培训的满意度、专科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抢救工作质量达标率等指标的对比,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在反应层,神经外科专科护理综合实践培训模式的满意度得分为(92.39±2.20)分,总体满意度较高。在学习层,培训后理论成绩为(85.08±7.93)分,操作成绩为(92.69±3.62)分,培训后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0/-7.830,P<0.01)。在行为层,培训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得分为(88.77±8.15)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70,P<0.01)。在结果层,抢救工作质量达标率培训前为85.71%,培训后为97.96%,培训后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5)。结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综合实践培训模式对提高神经外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岗位胜任能力 神经外科专科护理 综合实践培训 柯式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慢性伤口护理团队,提高慢性伤口愈合率。方法2017年3月建立专科护士为主导联合血管外科、骨科、内分泌等专科医生及营养师、理疗师组成的多学科慢性伤口护理团队,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对实施多学科模式18个月前后的慢性伤口病人数、治愈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伤口病人数增加52.70%,慢性伤口治愈率显著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慢性伤口护理团队可提高慢性伤口愈合率、患者的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专科护士 多学科协作 慢性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