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纵观了2011年各省市的中考压轴题后,笔者认为许多压轴题都别出心裁,特别是某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第23题,构思巧妙,灵活多变,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不可多得的压轴题,值得数学老师研究剖析。下面笔者就这道题谈谈其解法剖析探究,以与广大师生交流。

  • 标签: 中考压轴题 中考数学试卷 构思巧妙 数学老师 师生交流 课本
  • 简介:请看2005年济南市中考试题的压轴题:我们常用各种多边形地砖铺砌成美丽的图案,也就是说,使用给定的某些多边形,能够拼成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这在几何里叫做平面密铺(镶嵌).我们知道,当围绕点拼在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时,就能够拼成个平面图形.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平面密铺的问题,其中在探究用两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做平面密铺的情形时用了以下方法:

  • 标签: 中考题 平面图形 正多边形 中考试题 学习小组 压轴题
  • 简介:近来编辑部陆续收到多篇题多解论证安徽今年中考题的稿件,认为该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从不同侧面覆盖了平面几何各章节的内容,具有以点代面的综合特点。限于篇幅,摘用来稿最早的两篇刊载于下,请其余作者鉴谅。

  • 标签: 证法 数学教学 射影定理 综合特点 辅助线 四点共圆
  • 简介:例题如图1,在△4BC中(BC〉AC),LACB=90°.点D在AB边上,DE⊥AC于点E,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S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

  • 标签: 中考题 说明理由 CBS 角相等 EDC 三角形
  • 简介:如图1所示的L形铁皮,工人师傅想用条直线将其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你帮助工人师傅设计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案(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或简要文字说明)。(2003年宿迁市中考试题)

  • 标签: 中考题 2003年 文字说明 中考试题 写作法 宿迁市
  • 简介:题目(2002年苏州)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侧壁有溢水口C,容器内的液面恰好与溢水口C齐平,先将个由均匀材料制成的船形物A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当船形物A漂浮在液面上时(如图乙)所示,从溢水口溢出的液体的体积为V;然后使船形物A翻转90°,当它漫没在液体中后,容器内的液面下降了h(在船形物由漂浮到浸没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液体未溢出),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则:

  • 标签: 浮力题 中考 多解 圆柱形 容器 液体
  • 简介:中考物理试题,对初中物理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些边远的农村中学,更凸显出其意义的重要性.下面从近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选出例,针对性地谈谈它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中考试题 中考物理试题 解析 教育教学 课标理念 初中物理
  • 简介:<正>纵观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殊不难发现,大多数地区都在填空题的压轴题处设置了难度较大的试题,有的试题甚至极难,考生怨声载道,老师也为之汗颜,般没有解题过程的填空难题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给学生个满意的答案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近日,学生拿来

  • 标签: 填空题 等腰梯形 相似三角形 一元二次方程 基本图形 解题过程
  • 简介:2011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3题,以“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了学生题多证,题多变的解题和编题能力.该题源于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66页14题,起点低、坡度缓,且解法灵活多样,可以有效地对不同思维能力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第(2)小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现通过梳理该题第(2)小题的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力求通过题多变,题多证的创新思维,揭示基本图形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标签: 试题赏析 “空间与图形” 等边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中考 一题多证
  • 简介:摘要中考重点考查的是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而每年专家们精心编制的中考题总能给我们平时的教学带来种种的启发。本文试从立足教材,研究实验;立足生活,构建科学网络;开发课本资源,巧编试题三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 标签: 中考立足教材立足生活开发课本资源
  • 简介:“全等与相似”作为空间与图形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内容,是中考个热点,也是个难点,近些年来,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涉及.解决与图形全等或相似有关的问题,需要掌握基本图形(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概念、条件和性质,同时要学会从般的几何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学会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探索基本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学会综合利用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分析问题,更要注意转化、构造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将“全等与相似”两者类比研究更相得益彰.

  • 标签: 中考题 模拟题 基本图形 推广 性质分析 数学思想方法
  • 简介:题目: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若点P在边BC上(如图1),此时h,=0,可得结论:h1+h2+h3=h.

  • 标签: 中考题 ABC 三边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