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阐述了酵母表达系统在表达外源基因特别是大分子真核生物基因方面的优越性,分析了由于酵母表达系统的局限性如聚合体的存在、信号肽加工不完全、内部降解等而造成的产物不均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酵母 基因工程 不均一性
  • 简介:许多大型药用担子菌被发现具有抗癌、杀菌、降糖、降血脂等活性,成为药物开发的新潜在资源,深受人们青睐。文中对2010年以来的担子菌新结构活性产物根据活性类型进行综述,特别关注了2014年至今中国作者的研究,重点描述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 标签: 担子菌 次级代谢产物 新结构 活性
  • 简介: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发现新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源泉。结合作者的工作,文中通过对内生真菌天然产物的分类,对这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生真菌 药用植物 天然活性产物
  • 简介:对生防链霉菌Ⅲ-61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分,其最适配方为黄豆粉1.5%,蛋白胨0.3%,蔗糖1.0%,淀粉1.3%,磷酸二氢钾0.02%,硫酸镁0.025%,氯化钠0.5%,配咸水溶液,调pH至7~7.4,加碳酸钙1%。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了最优培养条件组合:液体种龄24h,接种量5%~10%,500mL摇瓶培养基装量为80mL,摇床转速240r/min,培养温度31℃,发酵周期96~120h。此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的组合昕得菌株Ⅲ-61发酵液对主要靶标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49.5mm,较优化前提高了45.59%。

  • 标签: 链霉菌Ⅲ-61 抗真菌活性 发酵培养基 培养条件
  • 简介:从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叶中分离出株内生真菌——瓶霉菌属(Phialophorasp.)。鉴定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皂甙类、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并通过薄层层析证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粗提物与黄芪植物水煎液的粗提物含有相同的成分。证明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物对4种常见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 标签: 黄芪 内生真菌 皂甙 多糖 黄酮 抑菌
  • 简介:【背景】转基因抗除草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目标除草,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性除草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水稻而使用单除草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性除草丙·苄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的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转基因水稻种植,在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灭生性除草的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的群落演替还需要进步研究观察。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草铵膦 丙·苄 杂草群落动态
  • 简介:【背景】螺旋粉虱是新入侵海南省的严重为害经济作物及园林苗木的害虫。目前,植物源杀虫因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中。【方法】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了9种植物性杀虫对螺旋粉虱的毒力。【结果】在供试的9种植物性杀虫中,除虫菊素和鱼藤酮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24h的LC50分别为2.56和34.15mg·L-1;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的毒力次之,LC50分别为158.36和311.02mg·L-1。除虫菊素对螺旋粉虱若虫和卵也有定的触杀作用,LC50分别为61.42和77.39mg·L-1。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分别与除虫菊素以1:1的比例混合,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3.11和224.35。【结论与意义】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对螺旋粉虱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印楝素或鱼藤酮与除虫菊素(1:1)的混合物不仅能增强触杀效果,而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除虫菊素 印楝素 鱼藤酮 螺旋粉虱 杀虫活性
  • 简介:作为名年轻的生理学工作者,我第次参加张锡钧基金会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论文交流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理学界专家、学者及年轻同行们共聚堂,在宽松而热烈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我的论文有幸获得等奖,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欢喜、激动,也夹杂着些许的忐忑。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要感谢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天乐研究员的谆谆教导。同时,也由衷的感谢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次获奖,

  • 标签: 科学研究所 中国生理学会 交流会 基金会 工作者 研究员
  • 简介:目的:阐明头圈在小儿手术中预防负极回路垫对小儿头部灼伤的作用.方法:收集小儿外科2h以上全麻手术100例,年龄0-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头部垫头圈与小儿负极回路垫绝缘;实验组不做特殊处理.手术结束后观察小儿头枕部皮肤有无灼伤.结果:实验组小儿灼伤例数达10例,灼伤率达20%,其中重度灼伤1例.对照组无灼伤.讨论:在手术过程中,电刀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儿局部面积小,导致负极板的黏贴难度大,所以临床小儿外科手术多用负极回路垫作为电刀负极回路.小儿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负极垫收集电流始终产生热能,以及小儿头枕部接触面积小,肌肉菲薄且摩擦力大,常有术后导致小儿头枕部灼伤.故我们在术前预防性放置患儿头圈将枕部悬空,与负极垫绝缘隔离.根据实验观察,放置头圈后患儿头枕部灼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小儿外科术前预防性放置头圈,尤其是长时间手术者对预防患儿术后头枕部灼伤有明显作用,应做为小儿外科术前常规准备.

  • 标签: 负极回路垫 小儿头枕部灼伤 头圈
  • 简介:变色圈试验证明平菇可以选择性优先降解稻草中的木质素,培养15d后,平菇对稻草中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7.86%,对综纤维素降解率为2.44%,选择性指数为9.79。生料栽培平菇后,稻草中的木质素被降解50.24%。用气—质色谱(GC/MS)和红外光谱(IR)对木质素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平菇对稻草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降解产物中检测出了大量含有苯环的小分子,证明木质素聚合体的降解首先发生在单体的侧链及单体间的连键上,发生Cα-Cβ、β-O-4等断裂,形成了单体。在进步的降解过程中,平菇表现了其自身特有的降解机制,取代苯环单体上的甲氧基为甲基,而后发生苯环的开裂,这与报道的白腐菌降解过程有所不同。红外光谱分析中,平菇对木质素的降解明显,降解产物中含有很多木质素单体所特有的基团,如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等,说明木质素的降解首先发生的是侧链的氧化反应。

  • 标签: 平菇 稻草 生物降解 木质素
  • 简介:目的:研究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否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活性测定。方法:合成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全基因,构建轻重链双表达盒表达载体,转入毕赤酵母中;通过表型筛选和诱导表达实验得到抗体表达工程菌,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活性测定。结果:表达产物存在于表达上清中,摇瓶表达水平达到53.7±2.9mg/L;毕赤酵母表达的抗体的轻重链能够自发通过二硫键装配成正确的抗体结构,其中重链发生了N-糖基化;酵母表达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高表达p185erbB2肿瘤细胞SKBR-3的生长,半数有效浓度为0.17mg/L。结论:实现了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为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为抗体等人用剂量较大的复杂型糖蛋白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备平台提供了基础。

  • 标签: 基因工程抗体 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毕赤酵母
  • 简介:通过大量筛选从银杏茎中分离到株内生真菌(编号为No.1028),其代谢产物对重要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和23%。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对内生真菌N0.1028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黄豆饼粉比较适合其生长和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Na^+对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培养条件 真菌病害 抑制作用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的性能特点、原料组成、应用场合、安全要求等方面内容,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技术标准,分析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食品级润滑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加工过程存在隐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级润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食品机械 专用润滑剂 应用
  • 简介:通过论述循证医学对浅部真菌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意义,回顾其在中医药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研究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医对浅部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已知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药有很多,但由于中药单方和复方成分复杂的特点,这类相关研究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整体科研设计思路。该文介绍了澳大利亚抗真菌药物——茶树油的研发历程,探索中医药治疗浅部真菌病的循证医学之路(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结合提供思考与设想,也为浅部真菌病的中医药规范化诊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循证医学 中医药 抗真菌
  • 简介:免疫调节是能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治疗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免疫调节的作用是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可以根据来源不同进行分类。免疫调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免疫系统中任环节的反应和作用,如刺激免疫细胞的功能或是拮抗免疫分子发挥作用。免疫调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肿瘤、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都依赖于免疫调节荆的作用。因此,研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开发有效的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调节的发展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 免疫抑制剂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城市小区中生物气溶胶的扩散模拟和污染区域的划分,为反生物恐怖危害评估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典型生物炭疽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离散相模型对小区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对扩散后生物气溶胶的数目分布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吸入式炭疽的剂量-反应模型进行污染区域的划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生物气溶胶在小区环境中的扩散规律及数目分布,并依据人员感染炭疽概率的不同划分出小区内的污染区域。结论:利用离散相模型和剂量-反应模型,可以对城市小区中生物气溶胶的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并划分污染区域,为反生物恐怖危害评估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生物恐怖 小区环境 气溶胶 扩散模拟 离散相模型 剂量-反应模型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 标签: 薇甘菊 除草剂 鲜重抑制率 抑花率
  •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30余年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取得的成就,指出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开展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 标签: 果树 种质资源 回顾 建议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复方山豆根颗粒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复方山豆根颗粒中的山豆根、黄芪、鱼腥草.结果生产工艺具有可行性,质量可以控制且有保证.结论实验研制出的复方山豆根颗粒生产工艺与检验方法,可靠性高,可控制产品生产与质量.

  • 标签: 复方山豆根颗粒剂 制备与质量 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酮康唑涂膜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手、足癣患者16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9例外用酮康唑涂膜,B组76例外用克霉唑软膏,两组均分别将药物外涂于局部皮损处,2次/d,连用4周,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按照判断标准,采用单盲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A组总有效率为79.8%,B组总有效率为56.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酮康唑涂膜治疗手足癣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酮康唑涂膜剂 手足癣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