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的?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性的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中,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的.他的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的;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特拉维麦克道威尔的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的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的“似真之看”是不可能的,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的.麦克道威尔承认特拉维的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中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的C1与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的主张是不一致的,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 标签: 知觉内容 概念性 直观 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
  • 简介:麦克弗森被誉为“20世纪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西方政治理论家,在与当代自由主义民主交锋的过程中,麦克弗森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揭示自由主义民主的本质根源是“占有性个人主义”,并且基于当代民主理论的前沿,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参与式民主制度以及参与性社会的实践进行了诠释和建构。

  • 标签: 麦克弗森 占有性个人主义 参与式民主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道尔的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的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正>A·A·米尔诺夫是中国非常熟悉的苏联心理学家。五十年代我国翻译出版的高等学校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和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都是他担任主编的。米尔诺夫1894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律师家里。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哲学系。毕业后曾任心理学教师,在红军中进行关于知觉心理的研究和主持心理研究所的记忆的实验研究。1944年米尔诺夫成了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第一个通讯院士并

  • 标签: 心理学基础 苏联心理学 心理学问题 米尔 五十年代 学校心理学
  • 简介:<正>B.F.金纳是美国一个很有名望、影响很大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是一个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哈纳。哈佛大学毕业,于1930年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3年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明尼苏他和印第安那大学任教。1947年起,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金纳受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的思想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早在三十

  • 标签: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积极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
  • 简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由具体运算阶段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具体的思维特点如下: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此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是单一化的思考模式,因此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学会多元化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儿童 认知发展 思维定式
  • 简介:<正>好莱坞最近又多了张新面孔,暂且缓解一下"大牌女星后继无人"的恐慌。R级恐怖大片《凶兆》上映,这位因出演现代版灰姑娘《麻雀变王妃》一夜成名的才女,也令观众的胃口一日寸适应不了,人们还以为她是那个邂逅丹麦王子的平凡女大学生呢!她就是朱莉娅·黛尔

  • 标签: 朱莉娅 学生呢 张新 我自己 新闻摄影 罗伯茨
  • 简介:悼念王斐理神父田志群王斐理神父,圣名斐理,河北辛集市旧城镇人,于1997年5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安息主怀,终年93岁。王神父1917年至1927年先后到河北保定蠡县高家庄修道院读书,1928年进入北京大修院攻读神哲学,1934年晋铎,先后到安国市...

  • 标签: 辛集市 爱国爱教 独立自主 教务管理 文明建设服务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正>以二因素论著称于世的英国心理学家丕曼生于1863年殁于1945年。死后,泰晤士报以一句极为恰当的评语作为悼文的结论:"由于他对心理学问题应用了崭新的统计方法,和他结合深邃理论解释精确实验的非凡才能,他在心理科学的伟大人物中,占有一席不朽的地位。"丕曼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青年时代消磨在

  • 标签: 心理学理论 因素论 心理学家 心理学问题 统计方法 精确实验
  • 简介: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和美德认识论,密和休谟认为,道德评价的最佳视角是作为一个客观的旁观者。为了解释道德真理,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旁观者的评价视角,在道德判断过程中把道德优点和认知优点分离开来。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道德评价或提供道德规范,道德构建主义的主张更加深思熟虑,并优先于评价者的视角。

  • 标签: 亚当·斯密 评价者 道德事实
  • 简介:本文运用雷蒙·威廉的文化唯物主义概念,分析英国两个后朋克乐队"四人"和"克利蒂·波利蒂"的反霸权的艺术实践过程。他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有影响,但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文章首先总结乐队出现以及了解并熟悉霸权概念的历史条件,其次通过分析他们挑战政治与音乐主流观念的歌曲,考察两支乐队相关音乐实践的反霸权意义。文章还指出乐队在用作品表达激进性的同时也与当时的音乐产业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与此前研究不同的是,这篇文章没有局限在"基础/上层建筑"的静态模式,而是把乐队的作品置于音乐产业的发展轨迹中进行动态地讨论,深入地剖析了他们与社会现实互动的非常复杂又充满矛盾的过程。

  • 标签: 四人组 斯克利蒂·波利蒂 霸权 文化唯物主义
  • 简介:祷告是神给人的一种极高的权柄,通过祷告,人可以向神吐露心语、诉说心愿.倾诉委屈、认罪悔改.感恩赞美.接受能力等。圣经中记录着各式各样的祷告,见证着一颗颗伟大的心灵在神前的尽情释放。

  • 标签: 祷告 接受能力 倾诉 圣经
  • 简介:<正>鲁尔河和莱茵河在这里相汇,玻璃温室盛开着鲜花,高大的烟囱退隐成城市的背景。这是德国最著名的工业城,却是一个安详宁静的城。杜易堡夏天不热,成湿的海风轻拂脸庞,像沈信哲哺育的咖喱猫尾巴扫过的微痒。只是有些微燥,是恋爱的季节,这让我不可遏止地想念沈信哲。沈信哲每天一封信,用E-mail发来,编辑得像一篇篇美丽的小资散文。"衣衣,"他说,"我想你,我把你的PP照片放大了挂在床头,就是那次我们去乡村踏青你把手伸向天空的那张。记得那天你对着天空喊了一句‘我爱你’!可你从来没有当面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沈信哲写"衣衣"的时候,用碧绿色的细圆,落款用湖蓝的黑体。沈信哲说,黑体的男人,是阳刚的男人,要给衣衣以力量。22岁的我,留学杜易堡大学。沈信哲是我喜欢的男人,但他在中国,在他的公寓

  • 标签: 杜易 沈信 对我说 我爱你 小资 一封信
  • 简介:《论语》“色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色举矣”章予以新解。

  • 标签: 《论语》 色斯举矣 新解
  • 简介:一道德生活中的"运气"每一个具有生活阅历的人都会有这个感受,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周围所发生的各种各样事情的影响,其中一些事情是我们能够控制、支配的,而另一些事情则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和支配范围。如果其中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但又可以有意义地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事情称为"运气"。

  • 标签: 道德运气 威廉姆斯 道德生活 生活阅历
  • 简介:<正>1988年故去的雷蒙·威廉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文化理论家,他与E.P.汤普森和里查德·霍加特被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者。为威廉赢得文化研究奠基者称号的著作是他于1958年出版的《文化与社会》和1961年出版的《漫长的革命》。如果说《文化

  • 标签: 威廉斯 享受文化 文化研究 标准英语 精英文化 阅读
  • 简介:在汉·约纳看来,导师海德格尔的“纳粹公案”暴露了他个人的道德软弱,更彰显了其哲学思想中的“伦理真空”。他揭示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当中蕴含的本体虚无主义、反律法主义因素,并进而批判了德国哲学观念论传统遗忘身体与自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约纳斯通过生命现象学的建构实现了一次“身体-自然转向”,最终走向责任伦理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 标签: 伦理真空 虚无主义 身体-自然转向 生命现象学
  • 简介:<正>多阿(又译斯多葛)学派是晚期希腊影响最大、历史最长、流传最广的哲学流派。它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和三世初纪,基本上与伊壁鸠鲁派同时。但这个学派的历史和变化却比伊壁鸠鲁派要长而复杂的多,大约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二世纪末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这两个流派以分别代表典型的感性主义伦

  • 标签: 学派 伦理学 理性 伊壁鸠鲁派 芝诺 犬儒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