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艾丽丝老师在一个周末布置了课外作业:做一项实验。通常,实验往往都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关,但是这次实验的内容却要求阐述“自由”概念。

  • 标签: “自由” 实验 课外作业
  • 简介:一、引言"说谎",词典上给予的定义是"假话骗人",是一种蓄意和深思熟虑后对真实情况加以隐瞒或歪曲的行为。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儿童说谎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谎却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说谎的问题真的有成人想象得那么严重吗?该如何消除儿童说谎的问题呢?下面这个实验会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供有益的启发。二、实验介绍1.实验目的给孩子布置任务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充满诱惑的实验情境,以孩子的反应来检验儿童是否会撒谎。

  • 标签: 说谎 心理理论 实验研究
  • 简介: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 标签: 心理实验 权威 惩罚 学习 创新
  • 简介: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theory)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激活行动、扩展认知、建设资源和缓解压力的功能。但是积极情绪是否是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变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研究让37名女大学生先完成中国情感量表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然后进行压力情境实验,通过生理多导仪记录实验前后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以压力下的生理恢复时间作为压力适应的指标。最后通过中介检验程序分析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压力下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生理恢复指标显著相关(r=-0.75,P〈0.001);(2)当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积极情绪对压力适应的预测显著,心理弹性对生理恢复指标的预测下降,但是依然显著(r=-0.62,P〈0.001)。结论: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弹性 积极情绪 压力适应
  • 简介:在构像理论中,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的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的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的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的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的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决策的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的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筛选信息的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的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的可能有所减少。

  • 标签: 构像理论 筛选 选择 定向收拢
  • 简介:以2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关系复杂变化的三种虚拟外星生物实验材料,创设个人功能预测的关系类别的间接学习条件和参照性交流功能预测的关系类别的间接学习条件,探讨关系复杂对关系类别间接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关系类别的功能预测间接学习过程中,关系复杂和学习条件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具体来讲,关系复杂对关系类别间接学习的影响仅显著地表现在参照性交流关系类别间接学习过程中;当学习材料为4特征复杂关系时,参照条件下被试功能预测成绩极其显著高于个人条件,当学习材料为6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同功能简单关系时,两种学习条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当学习材料为6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异功能简单关系时,个人条件极其显著高于参照条件。

  • 标签: 关系复杂性 关系类别 间接性学习 参照性交流 参照惯例
  • 简介: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人类其他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批判和革命。因为辩证法的本性是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本性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功能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本身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历史。这一显著特征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和变革现实,必须对当代社会现实做出真假、对错、善恶、美丑的独立判断和深刻分析,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物质武器,必须对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潮作坚决的斗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现实 人民群众
  • 简介:目标意图和执行意图作为目标的不同形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试图考察目标意图和执行意图与表达抑制相结合之后,在调节情绪反应方面的作用。实验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执行意图组被试在观看负和中性图片时对自身情绪唤醒度的评价均显著低于目标意图组,在观看负图片时其情绪唤醒度也显著低于控制组。(2)执行意图组被试在各项生理反应指标上均显著低于目标意图组和控制组,主要表现为形成执行意图的个体在皮肤电导增加量、皮温降低量和指脉增加量上均显著低于形成目标意图或不形成任何意图的个体。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仅给出情绪体验下调目标的目标意图,与表达抑制结合在一起的执行意图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

  • 标签: 执行性意图 目标性意图 表达抑制 情绪调节
  • 简介:本质主义美学观念已为后现代思想所摒弃,然而后现代的宠儿——身份政治和权力历史的美学批评却也在文化研究中遭遇了尴尬。以本尼特和亨特为代表的反美学立场使得美学彻底沦为权力历史的工具,从而有悖于他们思想来源的马克思主义辩证立场。简·朱茀在肯定他们的反美学观点为后现代思想解放做出贡献的基础上,以一种福柯式的方法和激情,检讨了西方性爱文学的合法化历史,探究美学在其中固执与嬗变、规约与反叛的种种情形,析出了色情美学最终导向过度实践、超越道德主义规训的自由基质和历史效果,从而使得权力理论意义上的非法历史具有了朝向自由的基础合法和进步

  • 标签: 美学 文化研究 过度实践 自由
  • 简介:庐山慧远的法思想,既受到毗昙学之影响,以“不变”来言说法。同时又受益于罗什所传之般若中观学,故在晚年亦以“无性”来诠释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慧远所说的“不变”之法,是就无为法、涅榘而言的,并非指有为法的自性。另一方面,作为涅檠的法,还没有完全脱离凡圣二元对待的毗昙学模式,与中观当体即空之理论有所不同。

  • 标签: 慧远 法性 不变 涅檠
  • 简介:"改变世界"是指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的社会历史活动。由于不想、想不到和做不到,这一活动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视野里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哲学之所以主张"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由于自然科学长足发展所预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大工业发展所预示的社会发展未来的趋势,作为大工业主体的工人阶级的要求,以及这种趋势和要求的正确反映的前期理论准备,使"改变世界"成为可能。然而,真正地现实地"改变世界",有一个理论和认识上由抽象向理性,具体、历史发展中的理论向实践和实践进程中的跨越相完善的转化过程。这对于我们以清醒的头脑理解和实践"改变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改变世界 可能性 现实性
  • 简介:一、研究背景二十世纪80年代,在中国诞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思维科学。思维科学的基础层次是思维学,是研究个体思维基本活动形式的学科。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 标签: 思维科学 策略教学 有效性 80年代 二十世纪 个体思维
  • 简介:我是个即将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女生,以前在家里和学校是人见人爱的乖乖女。性格随和的我从小就是快乐和自信的代名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恼和忧愁。见过我的人都十分羡慕我,夸我像个天使。我也很开心,因为相信自己就是个天使。成长的生活是快乐的,但随着一天一天地长大,我发现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自信,痛苦和失落几乎成为我生活的主题,就如同从山顶跌进了无底深渊,早已摔得粉身碎骨。我感到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办,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

  • 标签: 交往 少女 成年人 代名词 快乐 自信
  • 简介:政治的正当,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政治正当的解释范式,主要经历了从政治正当的伦理学解释范式、政治正当的社会学解释范式,到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的正当解释范式的演化历程.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的政治正当解释范式,是现代人类社会安排政治生活秩序的文明趋势与方向,其真正确立的根本标志是宪政制度的建立.因此,所谓现代政治文明,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在现代宪政制度基础上的一整套政治哲学、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和制度安排的集成.究政是现代政治正当的制度创制.

  • 标签: 政治 正当性 解释范式 价值与制度相统一 宪政制度
  • 简介:在《淮南子》一书中,其理想人格的代表是真人,真人优游于世,超越生死并具有无限能力。“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本经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

  • 标签: 《淮南子》 “性” 修真 理想人格 真人 生死
  • 简介: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 标签: 道家 佛教 道德评价 真平等 法界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的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的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的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保持政党纯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已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纯洁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身纯洁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党的纯洁建设作一回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纯洁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
  • 简介:学校教育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联系我们的教学工作,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和创造思维。

  • 标签: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主动推 动造性思维
  • 简介:森把罗尔斯处理正义问题的进路概括为以追求单一的完美正义原则为目标的先验制度主义,他批评这种进路既非必要亦不可行。通过澄清一些误解,能够论证在正义这个问题上,界定单一的正义原则是必要的,但罗尔斯的所谓合理的正义观念的确面临着由一种高阶无偏倚性要求带来的多元化压力。为此,罗尔斯提出了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压力的途径及合理性。

  • 标签: 正义 不偏不倚性 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