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慧均是陈隋之际的三论宗大师,他基于中观三论学的立场,大力阐发了中道学说。在慧的教学中,中道更多是作为方法与境界而展现其意涵的。慧首先以初章中假说指出了三论宗与他家对有无理解的根本不同,强调了非有非无之中道与而有而无之假名的一体不二。慧认为二谛是佛所说教门,并指出中道是真俗二谛之外的第三谛。通过对他家佛性观点的批判,慧遮显出中道佛性的意义,把在龙树教学中所不重视的佛性观念圆融地纳入了中观学体系,并以第一义空丰富了佛性概念的涵义。

  • 标签: 慧均 《四论玄义》 中道
  • 简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国家变化甚大,四件大事足够神聊不已,2008年中奥成功,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成功召开APEC会议,加入WTO。如果再自私一点的话还可以加上一件大事,即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国的宗教工作将沿着党和政府指明的方向,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 标签: 宗教工作 主要领导 国家 江泽民 李鹏 讲话
  • 简介:四卷,为辽代僧行撰集.该书收录内典、外典中之俗字、异字,并广引宋代以前之内、外字书加以训解,为辽代重要之字学著作.

  • 标签: 均龙 手镜杂 杂考
  • 简介: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平均主义的源头,而是“平”思想的起点。“”乃均衡、公平之意,其实质是人人“各得其分”,而非人人“份额相等”。“平”思想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适度的等差是社会有序且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其缺陷在于以宗法血缘、政治强权而不是以素质能力为标准来区分等差。先秦儒家“平”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可以为当下中国社会公平机制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

  • 标签: 儒家 各得其分 均平 和谐
  • 简介:《东西》一书是方以智中晚年的代表哲学著作之一,在明末清初"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影响下,方以智以理想型儒家为旨归,提出了"三教归儒"的思想宗旨。他将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看作是理想中的"大成",并通过对孔子"重学"思想的系统阐述、对"名教"的现实意义的哲学辩护,对"不虚生浪死"的死亡哲学思想的论述、鲜明而又系统地表达了他自己的新儒学思想。《东西》一书融合佛、道与部分西方科学思想,体现了方以智"坐集千古之智而折衷其间"的学术理想。而其"折衷"的价值原则即是他心目中理想型的儒家。

  • 标签: 方以智 《东西均》 三教合一 三教归儒 理想型儒家
  • 简介:研究中国传统的公正问题,可以有两种路向。一种是注重观念层面的梳理,是思想史的路向;还有一种是从操作的层面看"实际是什么",是一般历史学的路向。这两个路向研究的结果会非常不一样。最近为了给新编的《大学中国史》教材写个"序论",把头脑里的中国历史重新"过滤"一遍,感触很多,有新的收获。或许年老了,少了些尖锐,多了些平和。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感觉到中国历史上好的"观念"变为现实可行的东西,有很大难度,有"同情的理解"。

  • 标签: 历史学 路向 平均主义 公正 “均” 中国历史
  • 简介:建筑美德是一种物化形态的美德,它是一种通过建造活动展现出来的人为自己造福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人利用人造物来满足生命需求、追求更好生活的外在表征。维特鲁威提出的三个基本建筑美德——坚固、实用和美观,蕴含普适隽永的价值。维特鲁威之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们对其建筑价值观的认识、评价与发展,折射出西方建筑美德观的流变。追寻当代建筑美德,除了遵守建筑的传统美德外,尤其应强调能够协调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美德要求。

  • 标签: 建筑 美德 维特鲁威
  • 简介:建筑设计与"民主"的联系,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城邦时代便可寻见。近代以来,美国下议院的设计呈现出一种非君主化的"平民"秩序;十八九世纪欧美国家议会建筑,正是其代议制民主政体通过建筑展现的政治宣言。20世纪由包豪斯掀起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高潮,也是其民主化追求的体现。"德谟克拉西"的概念伴随着现代性而产生,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跳出概念束缚,展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多义性,以致它在事实上开启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自我革新运动——新现代主义。

  • 标签: 建筑 民主 议会 舆论 现代主义
  • 简介:宝岛台湾省,全境天主堂林立,分布着420多所公开举行弥撒的教堂,规模庞大的哥特式或罗马式的教堂建筑不多见,一般都是中小型圣堂为主,历史较短。近年新造的教堂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装饰,趋向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格局新颖、色彩和谐,体现出现代气息。特征标志:十字架古老的十字架,历来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共同标志。在一般情况下,教堂的十字架总是安置在建筑物的制高点,好让人们从老远的距离就看到,引起注目;也

  • 标签: 教堂建筑 圣堂 基督教新教 宝岛台湾 特征标志 罗马式
  • 简介:地处乌蒙山区的织金县是我国清代著名历史人物丁宝桢的故乡。其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县内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县城城关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镇内文物古迹,门类齐全,数量众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省文物局正以“织金古建筑群”为名,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城关镇 省级 县城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织金县 中国
  • 简介:如著名的日本设计家深则直人所说.设计师是“通过设计来造物的人”.那么艺术设计师则是按照美的法则来造物的人。本栏目将陆续介绍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师,也欢迎崭露头角的我国中青年设计家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

  • 标签: 建筑设计 建筑观 艺术设计师 大师 三性 美的法则
  • 简介:五台山显通寺西侧的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密檐式墓塔,塔旁古老的坟莹里,安葬着一位三百七十年前的高僧、明代中叶山西杰出的建筑家妙峰和尚。妙峰,姓徐(一说续),名福登,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卒于明万历

  • 标签: 显通寺 建筑家 山西省临汾市 万固寺 临汾县 明万历
  • 简介:本文尝试采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离的方式对回族民居进行梳理和呈现,即从全国范围内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到'围寺而居,以坊而治'的传统聚居社区组织方式,再到'形散,神不散'的具体民居建筑,三个层面呈现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三大特征。

  • 标签: 回族 民居 建筑文化
  • 简介:碧山寺座北面南,背靠之山碧绿苍翠,风光秀丽。平面布局为长方形,长145米,宽137米,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计有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5通。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戒坛殿和藏经殿。寺前有照壁、牌楼,两翼是配楼、禅房、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

  • 标签: 五台山研究 弥勒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 华严经 婆罗门
  • 简介:周口地区作为中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传统民居承续着中原传统人文精神和自然情怀。周口地区传统民居作为豫东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重新整理我们的传统资源并使之在当下以有机的形态得以延续,不仅仅是如何保护传统这么简单,更是关系到如何立足当下,依据一定地域和文化,针对民居环境进行重新认识和再设计的一个现实问题。周口地区从当时的现实出发建构起基于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及文化背景的经典民居,其过程和结果所蕴含的传统智慧可对当下的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标签: 传统民居建筑 周口地区 空间布局
  • 简介:显通寺建筑与塑像树仁显通寺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中央,背靠凌云耸峙的灵鹫峰,面南巍峨壮观的大白塔,西着冲涮烦恼的寿宁法水,门临通往佛国圣境的菩萨之路。寺院开阔,占地43700平方米。殿宇宏伟,计有400余间。中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堂,廊房禅堂,左右对称美...

  • 标签: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印度大乘佛教 文殊殿 五台山佛教 大雄宝殿 康熙皇帝
  • 简介:龙泉寺建筑及塑像概述高明和龙泉寺,俗称九龙岗,位于台怀镇西南10余里的小车沟村的九龙岗山麓。寺庙由九道山岭环抱,犹如九龙会饮。寺东有泉,清澈见底,甜似甘露,谓之龙泉。寺依泉名,故称。龙泉寺,传说为宋将杨业家庙。之后改成佛寺,不过只属于五台山“诸山丛林...

  • 标签: 五台山 龙泉 天王殿 弥勒佛 石雕艺术 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