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体的体液环境必须具有适宜的酸碱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人体血浆的酸碱度变动范围很小,pH保持在7.35~7.45之间,平均为7.4。根据原因的不同,酸和碱的平衡失调作为单纯型的平衡失调共分四种。另外,病情复杂时,尚可有两种以上的紊乱同时存在的混合型酸碱失衡。而如何通过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分析,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急慢性,代偿程度,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文着重阐述怎样通过病史,体征,生化电解质测定及血气酸碱测定来正确判断酸碱失衡问题。

  • 标签: 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失衡 治疗 平衡失调 临床医生 实验室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碱失衡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已经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继续留院观察治疗。结论及时的确诊、正确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酸碱平衡失调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烧伤病人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上首先要去除病因,并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酸中毒则用碱液治疗,防止心血管衰竭。

  • 标签: 烧伤 酸碱平衡失调 诊疗
  • 简介:炎症介质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炎症反应的调节通路和肿瘤血管生成调节通路存在较大的重叠。研究证实,包括COX-2、IL-1、IL-6等在内的众多炎症介质不仅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炎症介质 血管生成 肿瘤干细胞
  • 简介:血气分析的质量状况应经常地进行观察分析。不合格的标本、未标准化的参考液、不合乎要求的仪器、不正规的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使血气质控较一般化学检验难度大。为此,本文从标本采集到发出报告为止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1标本质控1.1血标本来源标本以桡动脉血为主,股动

  • 标签: 酸碱测定 血气分析 质量控制 质控液 标本采集 导出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促炎症消退介质(SPMs)是一类新型的内源性炎症调控介质,包括脂氧素、消退素、保护素和巨噬细胞源性消退素家族。目前研究发现,SPMs为机体自身合成物质,可以促进炎症消退、清除病原体、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并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伤愈合和神经保护等功能,对角膜炎症、干眼、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SPMs家族各类分子在多种眼科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眼科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促炎症消退介质 角膜 干眼 葡萄膜炎 视网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体液中进行,体液的含量、分布、渗透压、pH及电解质含量必须维持正常,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探讨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保证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标签: 水电解质 酸碱失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酸碱平衡法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6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酸碱平衡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2.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阴道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除了必须的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为其提供酸碱平衡法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阴道分泌清洁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酸碱平衡法 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溶液的酸碱度氢离子(H+)浓度指数是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俗称"pH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氢离子浓度指数一般在0-14之间,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 标签: 酸碱度 氢离子浓度 酸性物质 浓度指数 体内 主要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液酸碱度对儿童重症肺炎的影响。方法 收集于2017 年5 月至2022年1月入住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诊断为重症肺炎,入院后动态监测胃液PH值的患儿的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根据患儿的胃液PH值分为PH≤4组与PH>4组。用IBM-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非参数Mann-WhitenyU检验、Pearson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最终纳入166例患儿,其中胃液PH≤4组40例(24.1%),胃液PH>4组126例(75.9%);两组性别、年龄、危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PH值低的重症肺炎患儿更易并发消化道出血。结论 提高儿童重症肺炎患儿的胃液PH值可降低继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 标签: 胃酸 儿童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酸碱平衡及血气变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血气参数与酸碱失衡类型。结果51.3%PaO2在80mmHg以下,15.0%在60mmHg以下;37.5%pH在7.35以下,17.5%pH值在7.45以上,32.5%K+在3.5mmol/L以下,85.0%出现类型不一的酸碱平衡;20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12例呼酸并代酸,5例呼碱并代酸,3例单纯代酸。65.0%治愈,35.0%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酸碱平衡或者低氧血症,若有心源性休克伴随症则通常也会伴随代酸,若患者出现呼酸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则提示病情在恶化,需予以高度关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气变化 酸碱失衡
  • 简介: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方法对79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血清钾、钠、钙和抗凝全血血气分析。结果有21.5%的患者出现低血钾,30%发生低钙血症,并且有18.9%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大量输血后,要及时检测电解质,掌握机体酸碱平衡状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 标签: 大量输血 电解质 酸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