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医学“三素”和酸碱的联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浅谈蒙医学“三素”和酸碱的联系

图木勒巴根

图木勒巴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2010级研究生内蒙古通辽028000)

【关键词】蒙医学三素酸碱关系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38-02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有密切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和构成,均和五大元素密切相关。其中六味(饮食与药物的六味)(甜、酸、咸、苦、辣、湿)的关系:土、水偏盛甜味,火、土偏盛酸味,水、火偏盛咸味,水、气偏盛苦味,火、气偏盛辣味,土、气偏盛湿味(空:循环);药物是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历代医家把药物性归纳为“六味、八性、十七功”等,认为药物由土、水、火、气、空五种基本元素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而形成。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协日、巴达干,简称为三素。三素在人体内是以对立统一的规律存在的,是人体矛盾的主要方面。赫依——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维持生命活动推进血液运行、呼吸、分解食物、新陈代谢、增强体力、支配肢体和意识活动、接种传代等作用。并且也是保持协日、巴达干两根相对平衡的调节者,也是人体维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引导者。如果赫依本身失去平衡状态时,就会导致病变。赫依具有以轻、糙为主的凉、细、硬、动等六种特性。其中轻、如人的行动灵活、心情急躁等。协日——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热能,具有产生热量和调节体温、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营养七精华也称七要素之成熟等功能。它以巴达干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协日本身失去平衡状态时,就导致病变。协日具有以热、锐为主的轻、臭、泻、湿、腻等七种特性,其中热、如人易于饥渴耐寒等表现,锐、如人的头脑聪明、性情高傲等。巴达干——在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巴达干起滋生、调节体温、滋养正精,增强意识、延年益寿、坚固骨节的作用。并以协日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巴达干本身失去平衡状态,就会导致病变。巴达干具有的重、寒为主的腻、钝、柔、固、粘等七种特性,其中重、如人语言思维迟钝、多眠等表现,寒、如人热量低弱等表现。

三素是人体生存的主导因素,也是产生疾病的内在因素。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都是以三者的平衡与变化为理论依据的。协日、巴达干两者为相互对立的两面,互相制约、相对平衡,赫依作为调节的因素,三者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完成着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

蒙医诊断疾病时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即三诊来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2]。

现在有些学者认为酸性体质就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当酸性物质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受到影响时,人体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就产生了酸性体质。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

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当人的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6.7时,人就会死亡。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得病。酸性体质的人很容易疲倦,老化也加快。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更重要的是酸性体质会影响人的智力。

但是因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第一个就是胃,这个不用说,大家都会多多少少有点了解。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大量的胃酸排除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这就是呕吐后会感觉头晕的原因。另外一个是皮肤,健康的皮肤pH值应该是5.5,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论,一个人的体液或血液pH值呈碱性才健康,那么皮肤、胃、阴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该呈碱性才符合逻辑。

蒙医学认为某一部分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整体,引起平衡失调,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从整体出发来考虑[1]。

参考文献

[1]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百科全书.蒙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

[2]内蒙古中蒙医药研究所.四部医典(上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