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中开展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收集学习通上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包括访问量及其规律、作业提交完成率及时长、任务点完成率、参与讨论数等。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99名学生在84天内访问40 322次,在讨论课当天出现大高峰,在16:00—20:00访问量最高,29.3%(29/99)的学生访问天数<40。作业提交完成率为98.0%(582/594),31.1%(181/582)的人次提交作业时长<6 h。任务点完成率为99.0%(3 919/3 960)。学生参与讨论数为3(2,7)。86.9%~90.9%的学生认为5个方面的学习效果部分达到或基本达到。结论学生学习行为总体表现良好,但参与讨论数较少,部分学生被动学习,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措施。

  • 标签: 对分课堂 学习通平台 学习行为 儿童少年卫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教学模式下和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为优化线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和2020年参与中南大学生理学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同年参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学生,探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线上学习行为和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习投入、互动行为学习动机3方面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采用SPSS 25.0软件,用函数计算、频率统计、回归分析、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0年SPOC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z=14.36,P<0.001)和人机、人际互动学习水平(z=-11.70、-16.18,P均<0.001)均高于2019年。2019年、2020年的学生整体互动行为与成绩呈中等相关(r=0.42、0.52,P均<0.001),且人际互动行为相关更强(r=0.60、0.55,P均<0.001)。2019年SPOC和MOOC学习者的成绩构成不同(χ2=857.45,P<0.001)。外部动机的SPOC学习学习效果优于内部动机的MOOC学习者(z=-28.42,P<0.001)。结论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和互动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也对其在线学习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在线学习 学习投入 互动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 慕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习障碍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特点,为其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本院185例学习障碍小学生进行分析。男生归纳为9个因子,女生归纳为8个因子,凡依据Achenbach检测出任何一个因子超过正常值即判断为行为问题。结果学习障碍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较普通学生显著增多,且男女、生有别,男生以多动、体诉、社会退缩、违纪、交往不良问题为主,女生以体诉、多动、社会退缩问题常见。结论学习障碍小学生较正常儿童存在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应重视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矫治。

  • 标签: 学习障碍 小学生 行为问题
  • 简介:学习困难1962年由美国心理学家SamuelKirk提出,是教育学上的一种常用称谓,它的含义甚广,相关术语很多,如学习无能(learningdisability)、学习障碍(Learningdisorder)、学习技能发育障碍(Academicskilldevelopmentdisorder)、特殊学习缺陷(Speciallearningdisability)、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braindysfunction)等。

  • 标签: 学习困难 儿童 情绪障碍 行为障碍 矫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间长期居家学习的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的地理区域北部(北京)、东部(上海)、西部(重庆)、南部(广州)和中部(武汉)的5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中6~16岁儿童和青少年在长期居家学习期间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多维度调查,以任一维度阳性作为存在心理行为问题,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并对混杂因素进行逐级校正。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6 906份。其中男3 592人、女3 314人,6~11岁组3 626人,12~16岁组3 280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3.0%(900/6 906),男童为9.6%(344/3 592)、女童为16.8%(556/3 314);其中6~11岁组男童为7.3%(142/1 946)、女童为14.0%(235/1 680);12~16岁组男童为12.3%(202/1 646)、女童为19.6%(321/1 634)。心理行为问题阳性组在性别、亲子冲突、好朋友数量、家庭收入变化、久坐时间、家庭作业时间、屏幕暴露时间、体育活动时间、饮食问题(χ²=78.851、285.264、52.839、26.284、22.778、11.024、10.688、36.814、70.982,均P<0.001)等方面与阴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6~11岁男孩为强迫性、分裂样和抑郁;6~11岁女孩为分裂强迫、多动和社交退缩;12~16岁男孩为多动、强迫性和攻击性;12~16岁女孩为分裂样、焦虑强迫和抑郁退缩。多因素校正及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除了共性的风险因素外,作业时间、网课时间是6~11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OR(95%CI)分别为 1.750(1.32~2.32)、1.214(1.00~1.47),女童OR(95%CI)分别为 1.579(1.25~1.99)、1.222(1.05~1.42),P均<0.05],电子游戏时间是12~16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OR(95%CI)为2.237(1.60~3.13),女童OR(95%CI)为1.272(1.00~1.61),P均<0.05]。结论长期居家学习期间部分儿童青少年可能会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不同年龄和性别组的异常表现和影响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学校、家庭和专科医生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特点和相应的风险因素积极给予更精准的心理支持和综合干预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青少年 心理行为问题 居家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线性回归模型与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习行为的预测效能,探讨不同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方法以全国6 922名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调查数据为例,通过自评学习行为量表获得综合得分;在训练集中,分别利用Lasso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Bootstrap随机森林、提升树四种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对验证集数据进行预测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习行为综合得分为(3.31±0.54),总体达标率为74.02%。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年龄、学校级别、学位类型、学习兴趣、压力和满意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验证集的预测中,线性回归模型的敏感度为0.484,特异度为0.914,准确率为0.801。四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线性回归模型,其中随机森林的提升度最高。结论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生学习行为的预测效果良好,机器学习在预测准确性上优于线性回归模型,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计算效率和可解读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学习行为 预测模型 线性回归 机器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职卫校学生存在许多课堂行为问题。只有观察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策略对课堂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 标签: 中职生 课堂问题 产生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中职学校的教师,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类型。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职教不够等。因此我认为加强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认真监控、及时恰当的处理、培养自管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加强中职学生的就业教育等。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教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妈妈课堂”后,提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48名出生1月龄婴儿的家长。每季度开课1次“妈妈课堂”,对比开课前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开课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教育程度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身份家长的预防接种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身份是父亲的家长知晓率高于其他身份。结论 通过“妈妈课堂” 能够提升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可以改变家长的接种行为

  • 标签: “妈妈课堂” 预防接种 疫苗
  • 简介:摘要:病历数据作为反映临床实践、医疗资源消耗和医疗质量的核心数据,成为评价医院能力和医保基金有效支付的重要依据,但普遍质量低下。传统的电子病历系统以及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规则库或知识图谱的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质控需要。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临床行为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在病历质控任务当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效果中获得良好评价。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明显。这些症状往往会对多动症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学业上,多动症学生往往难以保持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社交上,多动症学生的冲动和过动行为会使他们难以与同伴保持良好的互动,导致社交困难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研究合作学习对多动症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许可以提供多动症学生所需的支持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 标签: 合作学习 多动症 学业表现 社交行为 影响
  • 简介:目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行为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存在睡觉、玩手机等课堂消极行为课堂上不与教师主动交流,遇到不懂的知识也不向老师提问;严重时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和课堂设计,最终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开展“互动式”教学研究,矫正学生等课堂消极行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按学号随机选取200名学生,设置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开展互动式教学研究,观察组学生随堂测验、动手能力及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互动参与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课堂教学 高职高专 教学方法 课堂消极行为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重要环节,其评价标准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标。推进目前单一的质性评价向量化评价发展,是课堂教学评价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基于弗朗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的原理,探索构建基于FIAS的医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评价体系,开辟医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评价路径,旨在帮助医学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强化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增加学生互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标签: 弗朗德斯互动分析 医学教育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习成绩与车祸、溺水的危险行为之间的可能关联,为实施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步行违规、骑车违规、不安全游泳、不安全滑冰的报告率,共调查25710名13-22y学生。结果除外男生骑车违规报告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0.350),5个学习成绩水平之间,不论男生、女生,步行违规、骑车违规、不安全游泳、不安全滑冰等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具体地,学习成绩“差”的,报告率明显高。结论车祸、溺水的危险行为普遍与相对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关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需要更多关注。

  • 标签: 车祸 溺水 学习成绩不良 问卷调查 学生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学习行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当前有关学习行为的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提出了又包含经验主义与还原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学习行为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上,而认知心理学则更加重视人的情感与认知在学习中的驱动作用。两种学习理论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异同,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学习理论的异同及其缺陷,希望能够发挥两者的思想优势,促进素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 学习理论 异同分析 理论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理学课程线上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偏好,以期为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3月至4月,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4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生理学课程授课第一周和第五周分别对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和学习偏好进行调查,通过配对秩和检验、配对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140名学生参加了2次调查。学生对线上翻转课堂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4)和4(4,4),喜爱度评分均为4(3,4),同一学生的2次调查结果显示,第二次调查的满意度和喜爱度评分比第一次调查的评分均有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513,P=0.012;Z=-2.704,P=0.007)。2次调查中分别有56.4%(79/140)和50.0%(70/140)的学生偏好15分钟短视频,43.6%(61/140)和50.0%(70/140)的学生偏好45分钟长视频,同一学生在2次调查中对不同时长录播课程视频偏好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P=0.200);55.7%(78/140)和60.0%(84/140)的学生偏好直播课程,44.3%(62/140)和40.0%(56/140)的学生偏好录播课程,同一学生在2次调查中对不同授课形式偏好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480)。结论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线上翻转课堂学习体验良好,对不同时长的录播课程视频、录播课程与直播课程有着不同的学习偏好,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和教学方式设计应当兼顾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 标签: 翻转课堂 生理学 在线教学 学习偏好 学习体验
  • 简介:摘要雨课堂为移动学习和即时互动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在前期积累的学习资源基础上,利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完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和资源发布功能,构建无时空限制的教学互动方式,创建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互动、学习过程监督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发挥雨课堂移动教学及互动教学功能,有利于提高病理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 标签: 移动学习 病理学 雨课堂 教育信息化
  • 简介:行为是患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就诊时很少论及。虽然性行为不易研究,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调查,这为健康服务计划,流行病学和对性行为的认识都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源。

  • 标签: 行为 20世纪 服务计划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患儿病耻感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应用病耻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学习退缩行为量表对湖南省儿童医院86例脓疱型银屑病学龄患儿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患儿病耻感、社会支持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儿学习退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学龄患儿病耻感总分(42.85±3.98)分,学习退缩行为总分(73.96±3.98)分,社会支持总评分(25.82±3.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病耻感总评分及其各维度与学习退缩行为总评分、心理退缩行为评分及积极学习行为呈正相关(P<0.05),而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隔离、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定期接受随访、接受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影响脓疱型银屑病患儿重返学校后学习退缩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学龄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儿重返学校后病耻感及学习退缩行为较明显,社会应给予患儿相关支持,以减轻患儿病耻感,提高患儿对疾病认知及自信心,让患儿重新适应校园生活。

  • 标签: 学龄儿童脓疱型银屑病 病耻感 学习行为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