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课堂"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妈妈课堂"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季爱华

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41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妈妈课堂”后,提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48名出生1月龄婴儿的家长。每季度开课1次“妈妈课堂”,对比开课前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开课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教育程度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身份家长的预防接种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身份是父亲的家长知晓率高于其他身份。结论 通过“妈妈课堂” 能够提升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可以改变家长的接种行为。

关键词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疫苗

最近,“妈妈课堂”的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模式得到了普及。这种模式在提高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疫苗知识的了解程度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本次研究分析“妈妈课堂”在预防接种过程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 1月预防接种门诊建卡的出生1个月的婴儿家长248名进行调查分析。

1.2方法

“妈妈课堂”的健康教育模式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实施,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授课老师是专职的免疫规划人员,他们向辖区内新建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家长提供培训。在开展课程之前,预防接种门诊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短信等方式与参加者进行预约,并明确告知只接受主要监护人的参与。每季度举办一次课程,内容涉及现有疫苗种类、国家免疫规划政策、预防的疾病、替代疫苗的选择、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含义和区别,以及接种的程序和时间等方面的知识。

1.3评价标准

对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信息、预防接种知识(包括免疫规划政策、疫苗预防的疾病、接种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在应用“妈妈课堂”前后进行调查。

1.4数据处理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软件SPSS26.0处理,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组间差异,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基本信息

听课人员共有248名,其中112名为母亲(45.2%)、95名为父亲(38.3%),其他身份家长41名(16.5%)。年龄范围21-65岁,平均(32.6±9.7)岁。28名为初中及以下,50名为高中及中专,71名为大专,99名为大学及以上。

2.2“妈妈课堂”开课前后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

开课后,248名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妈妈课堂”开课前后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n(%)]

知识

开课前

开课后

X2

P

免疫规划政策

176(71.0)

222(89.5)

34.25

0.00

免疫程序

180(72.5)

225(90.7)

53.18

0.00

疫苗预防疾病

170(68.5)

232(93.5)

128.49

0.00

接种不良反应

115(46.4)

104(41.9)

89.54

0.00

2.3不同受教育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情况

开课后,不同不同受教育程度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见表2。

表2   “妈妈课堂”开课前后不同受教育程度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n(%)]

教育程度

人数

开课前

开课后

P

初中及以下

28

14(50.0)

23(82.1)

0.00

高中及中专

50

29(58.0)

45(90.0)

0.00

大专

71

42(59.2)

65(91.5)

0.00

大学及以上

99

75(75.8)

93(93.9)

0.00

2.4不同身份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开课后,不同身份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其中父亲身份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其他身份。见表3。

表3   “妈妈课堂”开课前后不同身份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率[n(%)]

身份

人数

开课前

开课后

P

母亲

112

76(67.9)

105(93.8)

0.00

父亲

95

61(64.2)

90(94.7)

0.00

其他

41

22(53.7)

31(75.6)

0.00

3讨论

自实施“妈妈课堂”以来,预防接种门诊每季度开设一期培训,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率。本次研究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家长的预防接种知晓率具有明显差异:教育水平高的家长可以很好的理解“妈妈课堂”的内容,还能尽快掌握预防接种知识,推动接种行为的变化。同时,研究还显示,在开课后,父亲身份的家长知晓率比较高,其他家长知晓率增加幅度比较低。总结原因是:和年龄大的家长和母亲相比,父亲对预防接种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综上分析,推广“妈妈课堂”教育,能够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还能改变儿童家长的接种行为,但母亲参与到“妈妈课堂”中的家长人数少,这会影响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率,因此需要增加宣传力度,提升家长参与的积极,从而提升家长免疫规划的知晓率和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许俊英."妈妈课堂"对预防接种健康宣教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8):2.

[2] 曹曼,叶丽红,张娟,等.社交媒体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 27(3):5.

[3] 唐琴,张菲.预防接种"妈妈课堂"对儿童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影响[J].医药前沿, 2020, 10(22):2.

[4] 李军鹰,顾建欢.妈妈课堂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