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新社供本刊专稿:秋天的气息渐浓,而南粤大地正处处飞花,最灿烂的当属簕杜鹃。

  • 标签: 簕杜鹃 南粤 秋天 国花
  • 简介:目的:观察刮除骨术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骨囊肿采用病灶清除骨加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及复发。结论:刮除骨术治疗骨囊肿效果较好。

  • 标签: 骨囊肿 手术治疗 植骨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伤椎内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内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了椎体高度,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开放骨治疗严重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清创,切除失活组织见创面出血,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髂骨骨条,敞开骨创面,高渗盐水纱布换药。结果1例于术后6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7例于术后8~16周瘢痕自行愈合,8例骨折于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0个月去除外固定物。结论一期开放骨术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植骨 感染 骨折 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融合器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双钢板加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我院41例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双钢板加骨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取双钢板加骨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完全恢复患者18例,基本恢复患者16例,大部分恢复患者5例,预后不良患者2例。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2.9%。结论采用双钢板加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膝关节稳定性强,复位效果良好,膝关节功能活动良好,预后情况基本良好。

  • 标签: 胫骨上端 严重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对4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经严格术前准备后行前路间盘切除骨融合治疗并随访,观察其术前术后以及后期康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前2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所有病例X线片显示术后半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整个随访未发现有内植物的并发症。结论经前路颈2/3间盘切除骨融合钢板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较之后路手术有其优越性。

  • 标签: Hangman&rsquo s骨折 前入路 间盘切除 固定 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加用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可行性、注意点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期间,9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新鲜)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患者存在明显骨缺损,并因为缺损而影响复位稳定,采用自体骨填充骨缺损区域,并用锁定钢板内固定。58例患者单纯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对96例患者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良34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8%。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及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安全,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腕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植骨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几种常用后处理技术在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方法86例受检者均经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VP)、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对比评价不同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颈部血管及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效果。结果86例均清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及分支。23例正常病例均清楚显示血管形态,管腔及管壁情况。4例动脉瘤病例均被清晰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14例血管起源异常均被清晰显示。45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均清晰显示斑块位置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颈部动脉及血管性病变,多种血管后处理技术中以CVP、VR及MPR诊断价值最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颈部血管成像 几种后处理技术
  • 简介:目的:讨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进行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骨融合治疗,随访3-6个月后,借助Nakai评分判断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完全复位48例,4例滑脱症状明显改善。随访及x线表明,患者疼痛感觉明显消失或缓解。内固定无松动,复位无丢失;椎间融合骨性愈合。疗效为优29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有效存进患者复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

  • 标签: 椎弓跟螺钉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cage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原因、防范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9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cage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比较有效的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做好窒息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终端式医嘱录入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优势。方法选取我科同一组护理人员60天内应用医嘱处理系统处理的医嘱,每天随机选取一个时间段统计处理300条字数相近的医嘱。实验组采用双终端式医嘱录入,对照组采用单终端式医嘱录入,统计60天内处理医嘱所花费时间、所需医嘱护士人数及医嘱录入误差率的差异。结果双终端式医嘱录入模式较单终端式医嘱录入模式节省时间、人力资源,并且医嘱录入误差率低。结论双终端式医嘱录入模式具有工作效率高,准确性高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医嘱录入模式 双终端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种五联疫苗的效果,更好的了解与突出五联苗用于儿童免疫的安全性。方法在黄河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将接受基础免疫接种的2-18月婴幼儿400名分为两组分别接种五联苗与单苗,分别观察不良反应并统计接种次数。结果接种五联疫苗的儿童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苗组,同时接种五联疫苗以来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大降低。结论五联疫苗相较单苗优势主要体现在不良反应率低,减少工作量,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五联苗 接种 副作用 工作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MSCT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几种成像技术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例。结果130例均检查成功,几种血管成像技术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的显示具有各自的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MSCT多种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诊断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预处理及移植后护理、随访与辅导。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骨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进行分析讨论,为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功能锻炼,为患者康复做有利的基础。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均满意出院。结论对于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颈椎间盘 植骨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椎弓根椎体内骨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总结其医学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05月~2013年05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8例,对照组37例,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椎弓根椎体内骨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①近期疗效比较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远期预后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相比,经椎弓根椎体内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更佳,具有更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