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散瞳前后V4c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拱高、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ACA)的变化,探讨V4c IC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后患者散瞳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2─9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V4c 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31例(62)眼,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屈光度。在术后6个月时,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散瞳前后的拱高、ACD及ACA。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UCVA(LogMAR)分别为1.61±0.14、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4,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BCVA(LogMAR)分别为0.02±0.05、0.0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29,P<0.001)。散瞳前后拱高分别为(465±123)μm、(515±135)μm(t=-8.704,P<0.001),散瞳前后ACD分别为(2 966±83)μm、(3 009±89)μm(t=-9.89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散瞳后3点位及9点位的ACA较散瞳前明显变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06,P<0.001;t=-15.163,P<0.001;)。结论:V4c ICL植入术是矫正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散瞳会使拱高升高及ACD加深,同时ACA宽度增加,术后6个月时对V4c ICL植入患者执行术后散瞳是安全的。

  • 标签: 散瞳 V4c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拱高 前房深度 前房角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植入后患眼短期眼压变化,间接了解22G植入装置巩膜穿刺口的密闭性。方法前瞻、队列设计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52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年龄14~79岁。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43例43只眼,葡萄膜炎伴或不伴黄斑水肿29例2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18例18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巩膜隧道式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植入前10 min(基线)及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采用非接触气动式眼压计行眼压测量。比较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基线时的差异。基线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眼压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患眼基线平均眼压为14.85[四分位间距(IQR):11.60,17.63 ]mmHg (1 mmHg=0.133 kPa )。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平均眼压分别为11.90 (IQR:8.95,16.30)、13.75 (IQR:9.95,16.80)、13.60 (IQR:10.95,17.20)、14.65 (IQR:12.20,17.50)mmHg。与基线时眼压比较,植入后10、30 min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2 );植入后2、24 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280 )。结论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后10、30 min眼压降低较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装式植入装置22G巩膜穿刺口不能立即完全闭合,应适当加强植入后短期眼压监测。

  • 标签: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眼内压
  • 作者: 刘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门诊部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
  • 简介:摘要对于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而言,准确地选择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非常重要。前牙区连续缺牙时需先考虑种植牙位,根据美学设计,确定每个牙位上修复体在牙弓中占据的空间,并以此确定种植位点。理想种植位点的三维要求包括:近远中向位置在缺牙间隙正中或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略偏远中;唇腭向位置偏腭侧,最理想的位置为舌隆突;垂直向高度为理想龈缘顶点的根方3~4 mm;理想的种植体长轴应与修复体长轴平行、整体偏向腭侧、从修复体舌隆突穿出、位于修复体切端舌侧。种植体植入位点的三维设计是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设计中需首先考虑的关键点,不能轻易妥协和改变;而正确的植入角度可令整个治疗策略和治疗操作过程更清晰、简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术后情况,探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筛查特点、麻醉方式、植入技术要点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纳入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年龄范围33~65岁。其中一级预防10例、二级预防6例。疾病谱为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2例开创性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13例为无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3例为全身麻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共发生40次,正确识别并恰当放电52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引起S-ICD电风暴,最终行射频消融终止。结论对于经静脉植入ICD高风险患者,选择S-ICD是安全有效的,且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对于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行单腔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恶性心律失常 单中心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兴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20003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上臂输液港是指通过上臂外周静脉植入输液港,可由医护合作完成手术,为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新的静脉通路选择,但目前尚未在我国广泛开展应用。本文针对上臂输液港的适应人群、手术过程、维护及使用、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上臂输液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植入式输液港 上臂 血管通路 专科护士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入性虹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外伤后和手术后的植入性虹膜囊肿7例(7眼)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虹膜囊肿切除后眼压得以控制,末次随访未见囊肿复发,但有2例因眼部并发症再次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5例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表现,1例为表皮样囊肿改变,1例为似晶状体皮质纤维改变。结论植入性虹膜囊肿可有不同的病理表现,但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囊肿,虹膜,植入性 外伤,眼 手术 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胎盘植入研析其产前超声诊断工作。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胎盘植入产妇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测,然后研究分析超声诊断结果,从而有效了解影响 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检测成功率的相关 因素。结果:其中有 39 例( 65.0% )产妇检测出了内部旋涡问题,还有 3 例( 5.0% )产妇检测出了胎盘异常增厚问题,有 6 例( 10.0% )患者出现了胎盘附着位置处子宫肌层变薄问题,剩余 12 例( 20.0% )患者检测出了胎盘后间隙不同程度的消失问题。影响胎盘植入产前超声检测成功率的原因如下:胎盘前置、前壁胎盘、产后出血以及检测人员操作问题等。结论:提升超声医生的检测水平,丰富其实践检查经验,能够提升胎盘植入产妇在产前超声检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胎盘植入 产前 超声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S-ICD植入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18)岁。回顾采集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等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分析术前心电图筛查、植入技术方法、学习曲线特点、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分析截至2020年8月30日患者随访数据,初步评估S-IC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总计25例患者拟植入S-ICD,1例因未通过术前心电图筛查未植入,余24例经心电图筛查并植入S-ICD。基础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0例(10/24,41.7%)、肥厚型心肌病6例(6/24,25%)、离子通道疾病4例(4/24,16.7%)、缺血性心肌病1例(1/24,4.2%)及其他3例(3/24,12.5%)。手术学习曲线较短,手术时间为(55.0±18.7) min;按标准操作流程,术后短期无并发症。随访提示有17次事件,6次放电事件;其中4次正确处理,1次转复成功率100%;2次不恰当放电在程控处理后随访无不恰当放电再发,提示S-IC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就本中心数据来看,S-ICD植入技术具有较短的学习曲线,短期并发症相对少见且安全有效,对于适应证人群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安全性 有效性 单中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结膜下膜片注射植入装置并进行动物实验测试其性能。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制作一种结膜下植入物注射装置,并在兔左眼利用该注射装置将可降解明胶膜片注射植入(作为试验组),右眼作为对照组仅重复穿刺、进针动作,不植入膜片,分别于植入后0、1、2、3 d各取2只兔子,处死后摘除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设计的注射装置的针头弧度曲率半径为18 mm,内径截面为1.96 mm×0.38 mm。利用此装置注射明胶膜片如兔眼结膜下注射后兔眼未见出血,膜片未见移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伤口愈合程度相近,未见明显区别。结论:该注射装置操作简便省时,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植入手术创伤,为新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辅助。

  • 标签: 结膜下植入 注射装置 眼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确诊为前置胎盘的孕妇72例,均行产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行剖宫产术。按是否存在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n=29)与非植入组(n=43)。分析孕妇年龄、孕产史等临床参数与胎盘植入的关系,比较两组胎盘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植入组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流产次数>2次、孕次≥3次所占比例均高于非植入组(均P<0.05)。植入组超声声像图见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完全消失20例(68.97%),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菲薄、胎盘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11例(37.93%),胎盘内陷窝征23例(79.31%),胎盘异常增厚5例(17.24%)。植入组VI、FI、VFI均高于非植入组(均P<0.05)。VFI截断值为7.92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0%、90.70%;VI截断值为18.05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1%、79.07%;FI截断值为33.61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76%、58.14%。结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时,胎盘、膀胱壁血流增加,胎盘血管化程度较高。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可定量评估胎盘血管化程度,为产前胎盘植入评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前置胎盘 侵入性胎盘 超声检查 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 血管化指数
  • 简介:摘要胎盘植入性疾病(PAS)是指胎盘绒毛生长并黏附或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类疾病,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孕产妇出现子宫破裂、围产期出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剖宫产术及宫腔操作的增多,PAS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孕妇预后。超声检查是产科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也是鉴别和评估前置胎盘和PAS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均有建立超声评分系统的文献。本文对国内外各种超声PAS评分系统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做一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盘植入性疾病是指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增加等原因,胎盘植入发病率逐渐增加。国际妇产科联盟、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英国皇家妇产科协会以及加拿大妇产科协会相继发布了胎盘植入相关指南,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母儿结局。本文就以上指南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胎盘植入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侵入性胎盘 诊疗准则(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30例胎盘植入患者为对象,实施产前超声诊断,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诊断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诊断准确,准确几率是93.3%,说明超声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的是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和前壁胎盘等。结论:针对胎盘植入的患者实施产前超声诊断方式,效果明显,需要合理进行诊断,提升诊断准确几率。

  • 标签: 胎盘植入 产前超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胎盘植入为产科的危重症之一,可导致休克、严重出血、继发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流产、剖宫产情况的增多,胎盘植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就中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围产期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护理胎盘植入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胎盘植入 护理干预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行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筛选的 80 例行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时间选为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对所有患者术后护理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 80 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 100.00% ;术后有 1 例发生局部出血, 3 例为排尿困难, 1 例为心脏压塞,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 ,经对症治疗以及护理后均得到缓解并治愈,所有患者住院总时间为( 41.23±3.66 ) d 。 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治疗进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措施 支架植入术 体会 冠状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围产资料数据库中信息完整的单胎妊娠孕妇48 65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孕妇分为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和非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高中教育水平及以下、孕次≥3次、经产妇、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史(OR=2.254,95%CI:1.917~2.65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OR=1.591,95%CI:1.212~2.089)、合并前置胎盘(OR=28.282,95%CI:24.338~32.866);与非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相比,患有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除、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较低(1 min)、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剖宫产史、辅助生殖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引起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不良。

  • 标签: 胎盘植入性疾病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