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VID-2019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替代创伤情况。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肺炎危重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人员轮休时候采用“替代创伤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例武汉支援者中,女性替代创伤程度高于男性;年龄在31岁以上的支援者替代创伤高于31岁以下支援者;有危重患者护理经历的护士替代创伤程度高于没有危重患者护理经验的支援护士并且与护理危重症患者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危重症护理人员、女性、已婚的护理人员替代创伤严重;在一线时间3周以上的支援护理人员比病情同等危重程度的护理人员的替代创伤严重。

  • 标签: COVID-2019 替代性创伤 护理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外胆管创伤较少见,约占腹部内脏损伤的3%~5%。肝外胆管位置十分隐蔽,加之其内径在1cm以下,因而很少能被单独致伤,几乎都是多发伤,如同时伤及肝脏、胃十二指肠、胰腺甚至肝动脉或门静脉,或见于复合伤如兼有四肢、骨骼、脑和肺等损伤,因此创伤胆道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复杂,对诊断和治疗的要求很高。

  • 标签: 肝外胆管创伤 诊断 治疗
  • 作者: 张茂 王天兵 白祥军 张连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09,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北京 10004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区患腹部闭合创伤疾病患者采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方式,探究此方式对于疾病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20年1-4月的90例出现腹部闭合创伤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定点超声检查与腹部CT,随后进行检查效果的对比。结果:通过对腹部损伤患者采用B超和CT诊断方式,CT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67%、2.22%、1.11%,CT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P<0.05)。通过对B超和CT成像技术进行相关类型分析,CT诊断中肺挫伤、肋骨骨折、肝脏损伤人数分别为26例、28例、33例,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所需耗用时间为1.5min,平均时间为(3.5±1.3)min;而采用CT检查方式(转运+CT扫描+口头报告)为15-60min,平均时间为(29.1±12.5)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给予急诊患腹部闭合创伤疾病患者具备良好优势,可达到快速评价诊断的目的,为后续急诊医生的判断病情治疗提供良好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CT 腹部闭合性创伤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宽禁带半导体导电薄膜材料ZnO的相关性质,对ZnO与ITO在LED芯片制作中的应用中光电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ZnO作为替代ITO的可行,结果表明,ZnO材料作为导电薄膜具有穿透率高,与金属粘附力好等优势,但也存在方块电阻偏高等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ZnO ITO LED芯片 光电参数
  • 简介: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也称为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是通过弥散和(或)对流、吸附,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疗法的统称.CRRT作为一种新技术,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化学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是近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其地位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样重要.  ……

  • 标签: 临床应用 应用进展 治疗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TBI)是发生于头部的外伤,因脑组织的特殊生理功能,TBI的死亡率居全身其他部位外伤之首。因此,无论战时或平时对TBI的抢救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TBI后4种主要的难治并发症如低钠血症、硬膜下积液、间脑发作以及长期昏迷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以期通过立足于临床,将上述TBI难治并发症的治疗置于TBI患者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探索合理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颅脑创伤 并发症 低钠血症 硬膜下积液
  • 简介:创伤骨科病人多为暴力损伤,主要表现为骨、肌肉及关节的损伤,治疗时间长,卧床可达几个月。因此,病人护理问题比较多、护理难度大,要求高。在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同时,需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其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减轻痛苦,尽快恢复功能。笔者通过对763例骨科病人的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骨科病人 创伤性 病人护理 损伤 治疗时间 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创伤肠破裂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8年间收治的162例创伤肠破裂病因、伤情、诊治、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术后并发结肠瘘1例,肠粘连及肠梗阻6例,切口裂开3例,切口感染14例。治愈158例,死亡4例。结肠瘘原因为结肠破裂创口虽小,但创伤至手术时间超过8h,腹腔污染较重。死亡原因为合并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防止漏、误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短期应用生长抑素、高营养支持等,是减少并发症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腹部创伤 肠破裂 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闭合创伤诊断应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的价值实施研究。方法: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各自包含4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的是CT检查,观察组则应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包括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出率更高,且漏诊、误诊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体现出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的应用,能够提升腹部闭合创伤检出率,降低漏诊、误诊几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 急诊 腹部闭合性创伤 价值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摘要非火器伤开放颅脑创伤可大致分为打击伤和碰撞伤两大类。前者多因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所致。后者则为移动的头部碰撞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上造成。由锐器所致开放颅脑创伤,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多由于接触力所致,其挫裂伤和血肿常局限于着力点部位;由钝器伤所致者,除着力点的开放颅脑创伤外,尚可有因惯性力所致的对冲脑挫裂伤和血肿存在。碰撞伤亦多为减速伤,除头部的开放伤之外,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对冲伤。深度电击伤常使头皮、颅骨焦化,有时可有硬脑膜损伤,形成开放颅脑创伤。应属于非火器伤,但此类伤发生很少。

  • 标签: 开放性颅脑损伤 诊断
  • 简介:雄激素与男性生殖道的分化、生长和功能及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有关。循环中最主要的雄激素是睾酮,由睾丸中的Leydig细胞分泌。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直接发挥作用,或者在某些特定的组织中(如前列腺),在5a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更有活性的代谢物去氢睾酮(DHT)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睾酮也可以芳香化生成雌二醇,然后通过雌激素受体(如骨)发挥其作用。

  • 标签: 睾酮替代治疗 雄激素受体 5a还原酶 生物学效应 雌激素受体 第二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