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某医院2015.3-2016.3所收治的86例儿科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治疗组以优质护理,给予对照组以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并进行准确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6.64%,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肺炎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ICU病房工作的53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针对其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回顾分析了急诊ICU护理培训的实施效果。结果经过系统深入的护理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实现了明显的改善,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实现了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提高。结论针对急诊ICU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护理人员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为患者的急诊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

  • 标签: 急诊ICU 护理人员 重症护理
  • 简介: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ebloodpurification,CBP)指连续、缓慢清除血液中水分和溶质分子,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治疗方式总称。CBP能够模仿肾小球的滤过原理,通过对流、弥散及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代谢产物,具有溶质清除率高、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控制内环境稳定和提供营养支持等特点。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CBP已经由原来的局限于肾替代发展到非肾脏疾病的救治,近年在重症医学界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包括严重脓毒症、中毒、严重结缔组织疾病的重要支持措施之一,并与人工肝技术、体外膜肺技术组合成为多器官功能不全支持系统。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 多器官功能不全 溶质清除率 儿科 血流动力学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重症患儿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的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相当。护理后,护理后观察组的分离焦虑率为13(12.62%),控制感丧失率为9(2.91%),疼痛反应率为21(20.3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分离焦虑率31(3.10%),控制感丧失率23(22.33%),疼痛反应率57(55.3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儿心理特征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行为,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采取资料回顾的方式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了临床护理资料的分析。护理中采取良好的环境,对患儿实施正确的用药,并严密的观察病情等。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照顾,本组50例患儿均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并相继出院。结论积极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的减少小儿重症肺炎的死亡率,对患儿的治愈率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儿 重症肺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社区感染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于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69例重症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3岁148例,>3岁121例;咳嗽7≥天212,咳嗽<7天57例,发热>3天217例,发热≤3天52例;21例合并胸腔积液;40例合并肝功能异常;3例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包积液;2例合并中毒性脑病;病原菌分析结果83例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28例革兰阳性菌(G+)感染,12例革兰阴性菌(G-)感染,26例病毒感染;经治疗后252例(93.6%)好转,13例未愈,4例死亡。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热咳嗽时间长需警惕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多,经合理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重症肺炎 社区获得性感染 儿童 肺炎支原体
  • 简介:摘要儿科急诊是对危重患儿实施抢救的重要部门,患儿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恶化或生命危险。提高儿科急诊分诊质量与效率,对于提高急诊患儿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人查阅相关文献,将影响儿科急诊分诊质量与效率的相关因素以及提高儿科急诊分诊质量与效率的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科急诊,分诊质量与效率,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急诊中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患者70例,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感染率(x25.74,P<0.05)、住院时间(t3.35,P<O.05)差异显著。结论在儿科急诊常见感染中,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感染率,应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急诊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例资料较全的重症MP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合并肺不张、肺实变,4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心包积液;经抗感染、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后18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儿童重症MPP病情危重,常合并肺不张或胸腔积液,病情发展快,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地选择治疗,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50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采用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即大环内酯类与头孢类抗生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对重症支原体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重症 儿童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重症肺炎儿科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病例,症状重,处理难度大,部分患儿易反复发作,现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式和护理体会,做出归纳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展开提供依据。方法就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病例中,选取30例进行分析,对患儿进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措施和体会做出总结。结果在患儿采取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后,患儿的治疗大多顺利完成,且在预期时间内康复。结论对新生儿重症肺炎采取特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患者病情的转归、预后、并发症的防止、不良反应的控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肺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