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5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50例临床分析

彭丽华

(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医院儿科湖北黄石435099)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50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采用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即大环内酯类与头孢类抗生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对重症支原体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重症;儿童;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112-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1],学龄期前后的儿童中多见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MP感染不仅可出现严重的肺部病变,还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损害,故与儿童的健康保健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提高对重症MPP的认识,现将我院儿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重症MPP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我科共收治52例重症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MPP的诊断标准参见《实用儿科学》第7版,具体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剧烈等症状重,肺部病变进展快。肺大叶实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l周反应不佳;②肺大叶实变伴中至大量胸腔积液;③影响呼吸功能或合并其他系统功能障碍(脑炎、心肌炎、心包炎、严重肝脏损害等);④合并闭塞性支气炎或者坏死性肺炎;⑤病程超过6周肺部病变仍迁延不愈[2]。其中男28例,女22例;0.5~3岁8例,3~7岁32例,7~12岁10例;发病后5~14d入院,住院时间为10~25d。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8例有胸腔积液,5例有肺不张。化验:均有明显血沉增快,MP-IgM阳性≥1:160。其中15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所有患儿PPD均阴性。10例肝功能异常,14例心肌酶谱升高,8例心电图ST-T改变。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25例采用单纯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予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治疗,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选择具体方案:患儿入院时如处于病程早期,高热明显,选用红霉素连续静脉滴注8~10d,后序贯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连服3d,停4d为1疗程)。

1.2.2观察组本组25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及头孢类(头孢曲松)抗生素静脉滴注,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mg/(kg·d)、丙种球蛋白200~400mg/(kg·d)静脉滴注,连用3~5d,部分病例联合应用利福平。治疗1个疗程(1周)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后仍至少继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个疗程。肝功能异常的给予肝泰乐及维生素C保肝治疗,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者给予果糖及能气朗营养心肌,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者给予胸腔引流,合并肺不张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同时予雾化吸入、化痰止咳、抗过敏等辅助治疗;合并其他脏器损害者给予积极营养对症治疗。

1.3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减轻或消失;有效:和(或)胸部X线检查病变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无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加重或不缓解,肺部体征明显,和(或)胸部检查病变改善不明显或呈游走性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25例重症支原体肺炎经联合治疗,1周内病情好转,总有效率96.0%,1例1周内治疗无效者加用利福平后很快好转,平均住院时间20.5d。对照组采用单纯治疗方案病例,总有效率6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3.1病因

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缺乏细胞壁,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其具有特殊的顶端结构,紧密吸附在宿主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吸收营养,与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而附着,可逃避纤毛的清除作用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造成上皮细胞的损伤,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和清除功能被破坏,使MP感染患者更易受到其他病原体侵害[2]。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既往国内外资料显示MP感染多见于学龄儿童,近年来MP流行年龄特点显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病例增多。

一般MPP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高热、顽固性剧烈咳嗽,有时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少,多数病例仅表现为呼吸音粗或减低,少数可闻及湿性口罗音。少数病例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不遗留胸膜肥厚;也可合并其它肺外并发症。一般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1~5d,MPP患儿热退,咳嗽明显减轻。

3.2临床表现

根据本文和文献报道的重症MPP病例[3],总结重症支原体肺炎可有以下表现:①坏死性肺炎改变;②肺大叶实变伴中至大量胸腔积液;③影响呼吸功能或合并其它系统功能障碍;④合并闭塞性支气管炎;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⑥起病急、症状重、肺大叶实变,对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因此,对于具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并及时寻找MP感染的证据以及除外其它病原感染的证据。

3.3重症MPP的治疗

3.3.1抗生素治疗由于重症MPP病情重,可联合应用抗生素。MP对影响DNA、RNA或蛋白质合成或细胞膜完整性的抗生素均敏感,由于利副平的作用机制以及短期应用时副作用少,本文对于重症MPP加用利副平治疗,临床观察疗效较单一应用阿奇霉素为佳。

3.3.2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目前认为MPP是由于病原体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共同所致。

总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一旦诊断,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早期应用头孢菌素类、利福平、激素和(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参考文献】

[1]陈小凤,肖水平,张卫.儿童支原体肺炎92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4):480-481.

[2]李劲松,张利,江星等.联合方案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J].安徽医药,2011,15(6):752-753.

[3]陈广道,陈爱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喘息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0):7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