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2007年6月29日《细胞》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回答了一个关于DNA的基本问题,即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如何在酶的作用下解开双螺旋结构的。

  • 标签: 双螺旋结构 DNA 美国科学家 《细胞》 复制过程
  • 简介:摘要:针对直锥双螺旋中草药提取罐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常规直锥型提取罐的基础上增加了双螺旋搅拌桨。搅拌桨类似于钻头。动态提取增加了出渣难度。传统提取罐中的排放和提取效率低。优化的提取槽用于提取山茱萸总苷。这大大提高了提取率并提供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直锥形双螺旋中药提取罐优化设计的必要性,阐述了如何优化直锥形双螺旋中药提取罐的设计,实现中药提取过程的自动控制。

  • 标签: 直锥形双螺旋 中药提取罐 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骨肿瘤患者69例,基于检查方式不同划分为CT检查组、MRI组以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结果CT检查组23例,良性为15;恶性为8;其中良性检查率为65.2%,恶性检出率为32.0%;MRI组23例,良性为16;恶性为7,良性检出率为69.6%,恶性检出率为30.0%;联合检查组23例患者,良性为14;恶性为9,良性检出率为60.8%,恶性检出率为39.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诊断率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观察中全面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螺旋CT MRI 膝部骨肿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膝部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患者,甲组采用双螺旋CT的方法进行诊断,乙组采用MRI的方法进行诊断,丙组采用双螺旋CT和MRI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结果 甲组和乙组患者临床检出率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丙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双螺旋CT MRI 膝部骨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扫描方法,因其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几乎能达到显示与人体相似的形态学改变.非对称扫描是双螺旋CT所独有的,是将X线扇形束以不相等的阴影宽度同时投射在两个探测器通道上的特殊扫描模式,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可以完成薄层和厚层两组扫描,即10mm层厚轴位扫描和1mm层厚的薄层扫描.本文通过对我院39例同时行HRCT和非对称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比较,探讨标准的HRCT和非对称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非对称扫描能否代替标准肺部螺旋扫描及HRCT.

  • 标签: 双螺旋CT 非对称扫描 高分辨率扫描 肺部 CT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双螺旋 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120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患者均进行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扫描,同时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比不同检查结果下整体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上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CT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整体检查的准确率为 97.50%,与病理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 CT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疾病分类的准确率较低,与病理组进行对比有显著差异, P

  • 标签: 双螺旋 CT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患者均进行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扫描,同时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比不同检查结果下整体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上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CT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整体检查的准确率为97.50%,与病理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CT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疾病分类的准确率较低,与病理组进行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应用双螺旋CT检查的方式,准确率较高,属于无创检查的方式,检查结果得出较快,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较为理想,属于一种使用率较高的疾病诊断方法,在临床中整体诊断较为理想。

  • 标签: 双螺旋CT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病例选取本院2019年09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4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实行联合诊断(观察组)和单一诊断(参照组),分析应用成效。结果 观察组良恶性肿瘤检出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双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膝部骨肿瘤
  • 简介: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腱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三螺旋人工腱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腱索(边缘腱索、基底腱索与支撑腱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一致,且相应腱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接近于真实腱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腱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三螺旋结构 人工腱索 ABAQUS有限元分析 心脏腱索拉伸试验
  • 简介: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mm),宽径(0.91±0.23)mm(0.50~1.58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mm(2.50~5.06mm),宽径(1.03±0.19)mm(0.74~1.62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mm(0.74~2.17mm),宽径(1.34±0.25)mm(0.85~2.34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mm(2.58~6.00mm),宽径(0.63±0.12)mm(0.42~0.98mm)。D2为(2.50±0.72)mm(1.37~5.01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内耳 内听道底 横嵴 前庭神经骨管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外伤性听骨链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39耳)颞骨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及重建。结果36例39耳中,听骨链中断28耳,相关听力传导通路骨折30耳,伴发损伤12耳,内耳损伤5耳。结论颞骨MSCT可以确诊听骨链及相关结构损伤的部位及病变程度,帮助术者制定手术方案。

  • 标签: 颞骨骨折 听骨链损伤 X线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结构改变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作以评价。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为老年性骨量减少的32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确诊为骨质疏松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联用CT直接扫描所获横断图与MPR图像诊断骨质疏松效果优于X线CR平片(P<0.05)。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结合MPR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实现对早期骨质疏松及时发现的我同时,准确获悉骨骼大体结构改变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老年性骨质疏松 腰椎骨质结构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4排螺旋CT非螺旋低剂量扫描方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片可疑肺结节患者分别行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采用Toshiba4排多层螺旋CT(Asteion4)扫描机。螺旋扫描采用预设35.5mAs,床进20mm/圈(即螺距1),0.75s/圈,非螺旋扫描预设24mAs,床进20mm/圈(层厚=层距),0.48s/圈,其他扫描参数相同:120kV,准直0.5×4,DFOV300mm,重建层厚5mm。根据出现伪影程度及是否分辨出肺结节来评价CT图像质量,对肺结节进行简单计数。比较两者发现肺结节的差异及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检查30例患者均为阳性,发现各种肺结节都是108个。非螺旋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方式(P〈0.001)。结论非螺旋方式扫描与螺旋方式扫描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对于肺内病灶的发现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扫描剂量相对更低的非螺旋方式扫描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及筛查是可行的。

  • 标签: 低剂量 非螺旋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选取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处理后运用3D成像及内镜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果进行构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疾病开口大小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存在界嵴,形态可分为A型界嵴和B型界嵴,此外,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亦存在差异,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界嵴明显突起;左心房形态特征可分为突起型、凹陷性和平坦型,两组患者的左心房顶部形态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构建肺静脉以及左心房的形态结构,对于治疗房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肺静脉 左心房 形态结构 64层螺旋CT
  • 简介:一、螺旋藻是什么?螺旋藻(Spirulna)是一类低等水生藻类植物,其外观为蓝绿色,显微镜观察为螺旋状,因而得其名。螺旋藻是一种碱性的营养食品,它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组成比较均衡,其中蛋白质含量是目前已知所有天然植物中含量最高的,约占干重的60%~70%。在非洲的乍得湖(LakeChad)和墨西哥的特世可可湖(Texcoco)畔,

  • 标签: 螺旋藻 功能食品 显微镜观察 蛋白质含量 藻类植物 营养食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胃癌25例,对其进行层厚间隔10mm以及部分5mm加薄层扫描。结果胃癌CT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早期胃癌检出不及内镜,但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以及提示有无邻近脏器侵犯和转移有独到作用。

  • 标签: 胃癌 CT 诊断 分析
  • 简介:设计意图:螺旋这种形状就在我们身边,它如此常见,但是有什么作用呢?《美丽的螺旋》这本故事书给了我们答案。教师选取了图画书中的部分内容,向幼儿展示了自然界简单而又神奇的螺旋形,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无穷美感与力量!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图片和操作材料,支持幼儿在观察分析、操作体验中认识螺旋

  • 标签: 科学活动 幼儿 螺旋形 自然界 大自然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