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在核材料衡算核查过程中,核材料偷盗者拥有核材料时间和其被揭露可能性是两个相互矛盾因素,对此两因素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核材料核查最佳时刻.另一方面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观察数据是否具有随机性和是否遵从正态分布来判断初始数据真伪.

  • 标签: 核材料 优化 最佳时刻 数理统计 随机性 正态分布
  • 简介:本文报道了纳米Gd2O3:(Ce^3+,Eu^3+)在紫外以及真空紫外(UV-VUV)选择激发下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Gd2O3:(Ce^3+,Eu^3+)中Ce^3-占据两种不同格位。除了Gd2O3基质与Ce^3+,Eu^3+离子之间能量传递外,还存在着较弱Ce^3+与Eu^3+间能量传递。

  • 标签: VU VUV 选择激发 荧光光谱
  • 简介: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XAFS实验站上建立了利用全电子产额方法探测XAFS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单色X-射线在样品表面激发出电子产额随X-射线能量变化,提取在吸收边附近XAFS震荡。对不同厚度Cu薄膜测量表明,在CuK吸收边附近可观察到信噪比很好XAFS震荡。该探测器设计简单,可以直接在大气下工作。全电子产额XAFS方法建立,有助于导电薄膜和材料近表面结构研究。

  • 标签: 测量 XAFS谱 全电子产额技术 同步辐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磁控溅射
  • 简介: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是以非常稳定亚纳米量级硅单晶晶格作为基本长度单位,以建立纳米级长度基准,从而实现纳米级精度测量、校验等功能。由于其在纳米测量范围内特殊优越性,因而近年来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技术前提是X射线干涉技术实现。根据X射线干涉特点,并考虑到X射线吸收特性,用单晶硅制出了LLL型X射线干涉器件。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BSRL)4W1A束线上选择17.5Kev能量同步辐射光进行了X射线干涉实验,在拍摄底片上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了X射线干涉条纹。

  • 标签: 17.5Kev同步辐射光 干涉技术 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
  • 简介:阐述了LIGA技术组成及特点。对LIGA工艺掩膜、X射线光刻、电铸及塑铸等进行了朱理分析。用一次成型法制作了以聚酰亚胺为衬基、以Au为吸收体X射线光刻掩膜。简单介绍了这种掩膜制作工艺过程,并用这种掩膜在北京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进行了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得到了深度为500μm,深宽比达8.3PMMA材料微型电磁马达联轴器结构。给出掩膜和X射线光刻照片。同时,对Au、Ni等金属材料厚膜电铸进行了工艺研究。

  • 标签: 微马达 LIGA技术 光刻 掩膜 电铸 同步辐射
  • 简介:用同步辐射X荧光微束扫描技术测量了未经处理,腹腔注射CdCl2及注射后用新型络合剂促排三组Wistar大鼠肾切片。结果表明Cd主要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而髓质部分含量很低。用多元素统计分析探讨了元素间关系;在正常鼠肾中,元素分布基本上聚类成两大类。其中微量元素Cu,Zn,Mn和Se为一类,它们在肾中分布有较强共位性,处于平均状态;急性中毒时,Cd与Se距离最近。有较强相互作用。其次是与Ca,此时元素分类不明显,平衡被打乱;中毒后用新药促排Se和Zn强相关并聚为一类,其它元素间相关性变弱,元素基本上又趋于分为两类。

  • 标签: 微量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同步辐射微束扫描分析 元素位置分布 肾损伤 急性镉中毒
  • 简介: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漫散射实验站五圆衍射仪,建立了掠入射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对Si表面生长Ge/Si量子点及其在Si表层产生应变进行了成功测量,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表面层微弱信号。实验结果表明,Ge/Si量子点形成除了在Si衬底表层形成了晶格具有横向膨胀应变区域之外,还在Si衬底中形成了具有横向压缩应变区域。

  • 标签: 同步辐射 X射线 实验技术 应用 掠入射衍射 表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