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福建的建安(建阳)、四川的眉山(成都)、河南的汴梁(开封)、安徽的徽州(歙县)、江苏的金陵(南京)、浙江的武林(杭州)、山西的平水(临汾)以及北京都是著名的雕版印刷出版中心.其中,安徽徽州的雕版技术与成就尤其突出.古代徽州,地少人稠、物产富饶,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劳动人民有多种技艺,民间画师雕版艺人比较集中.徽州又盛产纸、墨、笔、砚和木材,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明清时期徽州又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地方的刻书业很兴盛,私家和书坊出版的通俗书籍附有精致的版画插图亦已形成风气,民众所喜看爱读的小说戏曲通俗书广泛流传,给徽州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 标签: 徽州 木版年画 纸马 徽派版画 雕版印刷业 迷信品
  • 简介:嘉祥位于鲁西南,是宗圣曾子的故乡,现属济宁市,东揖儒都曲阜,西览菏泽牡丹,北依代出好汉的梁山,面朝烟波浩淼的微山湖,文化古迹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富有人文历史文化特色,是齐鲁文化研究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嘉祥木版年画及灯画,就是在这片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沃土上绽放的一朵小花.

  • 标签: 嘉祥木版年画 民间文化 灯画 艺术风格
  • 简介:佛山木版年画在近600年的历史传承中,特别是20世纪,曾因遭遇过几次严重的破坏而导致逐渐衰微。一是八年的抗日战争,兵燹频仍,民不聊生,传统文化遭受荼毒。二是文革十年,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而遭禁和破坏,其损失不堪回首,历史上1959年全年生产年画42万张、60年代初仅门画类年画的生产量就达100多万对的大好局面,一去而不可复现。三是21世纪之初的现代化浪潮对农耕文明及其文化形态的冲击,随着受体民众的代代更迭,民间信仰的削弱或改变,

  • 标签: 木版年画 佛山 历史传承 1959年 20世纪 抗日战争
  • 简介: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为期40天的展览,是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创建国家一级馆的目标,提升展览水平而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引进的高品质展览。

  • 标签: 历史博物馆 上海市 客家 中国 画展 精神文化生活
  • 简介:佛山文化的底蕴是很丰富的,民间工艺也很发达。我看到冯氏木版年画工作坊时,感觉受到很大的冲击。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而又繁荣的木版年画一条街,生产及经营木版年画的旺地,但现在是卖食品和其他东西的地方了,只剩下冯老一家在卖木版年画。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在卖菜、卖鱼的摊档中间,这条街也仍然存在着一家香烛铺,卖的是拜观音、拜灶君这一类传统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我很多年前来佛山的时候买过,30多年过去了还依然有,说明岁月也并未能改变一切东西,

  • 标签: 佛山文化 民间信仰 传统文化 木版年画
  • 简介:从2006年起,国务院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一定影响力的木版年画基本上都入选其中。也就是说,这些木版年画已经纳入了国家的保护体系。近些年,我们有机会到各地区考察,发现了一些问题,各地区木版年画的困惑跟佛山木板年画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根据历史记载,大多数的木版年画所在地原来也都是木版年画生产的集中地,但现在基本上都只剩下一两家勉强维持。佛山年画也不例外,过去曾经有几十家木板年画作坊集中在一条街上,但现在也就只剩下冯氏一家在苦苦支撑。

  • 标签: 木版年画 历史记载 佛山 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体系
  • 简介:在佛山木版年画发展遭遇现实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与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3年1月14日至17日联合主办了一场"广东佛山木版年画专家研讨会",邀请了一批我国著名专家乌丙安、张庆善、孙建君、刘锡诚、徐艺乙、魏力群、杨秀、黄旭涛等出席。专题研讨会的召开是一场有着深远意义的学术会议。从佛山木版年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从木版年画本身、非遗事业到人类遗产,他们在会上的讲话字字珠玑、入木三分,他们的呼吁震聋发聩,

  • 标签: 木版年画 广东文化 佛山市 民俗文化研究 专家研讨会 新闻出版局
  • 简介: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产地山东潍县杨家埠村,与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齐名,为全国三大民间年画画市之一。所产各类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夸张的造型手法和对比强烈的艳丽色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行销全国各地,载誉海内外。杨家埠木版年画...

  • 标签: 杨家埠年画 民间艺术 木版年画 年画市场 民间年画 潍县
  • 简介:本刊讯为了进一步加大佛山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力度,2013年1月14日至17日,由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佛山市非遗中心、佛山冯氏世家传统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佛山木版年画专家研讨会”在佛山拉开帷幕。

  • 标签: 专家研讨会 木版年画 佛山市 广东省 民俗文化研究 保护和传承
  • 简介:中国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一般是采用工笔画形式。也有工笔带写意,当然也不乏大写意的传统中国画法。年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早在东汉、六朝时就已存在了。宋代时,年画已很兴盛。清代康熙、乾隆年问。年画的作坊日益发展。当代的年画.也是在沿袭历代传统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版画也加入了年画的行列中。

  • 标签: 中国传统 年画 绘画形式 民间艺术 工笔画 写意
  • 简介:五千年农业文明是有丰富内涵的。我们是农业文明孕育的孩子,但我们最终却要无可奈何地告别过去,走进工业文明的社会。所以我们沉重而又恭敬地接受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不是怀旧、恋旧,而是我们肩负着终结农业文明和保护遗产的双重任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 标签: 保护与发展 木版年画 乌丙安 佛山 农业文明 文化遗产
  • 简介: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和民众接受情况的分析,探讨木版年画发展中国家意志、艺术创作者、接受者和文化之间的结构与能动的关系。

  • 标签: 木版年画 结构与能动性 国家意志 民众意愿
  • 简介:上海旧校场年画,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而在当时全国年画中一枝独秀,实为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技术更替以及消费群体趣味变化的产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近代民间年画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旧校场年画产生的背景到制作团队和赞助人的研究,可以管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图像文化,对当下年画艺术的发展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上海 旧校场 年画
  • 简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有人曾经用四句话来形容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哪四句话呢?就是"起步很晚、发展很快、成绩很大、问题很多"。这些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可谓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颇为声势浩大的文化事业。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尽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状态并没有改善了多少。有些项目仍然处于濒危的边缘,

  • 标签: 文化发展 木版年画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 名片
  • 简介:武强年画中国民间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地在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她出自民间画师之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反映着北方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愿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艺术风格,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出新,成为民俗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农耕艺术的杰出代表”、“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 标签: 民间年画 艺术风格 民俗生活 审美情趣 艺术形式 武强县
  • 简介: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政令化的美术运动,发始于1949年底。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年画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革命的工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再次选择了最具有群众基础的年画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宣传新中国、建立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样式。由于政策的鼓励,大批艺术家、文艺团体投入新年画的创作中,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语言的经典作品。以政治宣教为主要功能的新年画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影响了新中国美术界其他画种的发展。但是,随着政治宣教功能被无限放大,艺术家的创作被过分限制和程式化,新年画运动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而逐渐走向衰落。本文以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年画文物为据,探讨新年画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 标签: 新年画 新年画运动 馆藏文物
  • 简介:梓潼年画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民初,是流传于文昌帝乡绵阳市梓潼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对"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产生了深刻影响。梓潼年画缘起梓潼自古即为蜀国军事重镇,秦汉即置郡县,为文昌帝君梓潼神信仰发祥地。

  • 标签: 杨家埠木版年画 文昌帝君 清末民初 传统艺术 周边地区 军事重镇
  • 简介:年画是一种平民艺术,是年俗的一部分,没有年俗就没有年画。我们讨论年画的前提,是谈年俗。我希望人人都应该知道,年画是老祖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离不开的生活方式。我给大家讲讲这里面的故事。六十岁以上的老先生们都会记得年画与年的事情。"一进腊月就是年",从清代以来,年是从阴历十二月就开始了。全世界唯有中国使用元旦来表示新年第一天,辛亥革命以后把公历一月第一天叫"新年",也叫"元旦",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完全没有故事和内涵了。我们原来是要到农历正月初一,

  • 标签: 年画 年俗 故事 生活方式 平民艺术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