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富艺斯(Phillips)于6月29日在伦敦进行20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总成交额达2440万英镑(3170万美元),为2016年同场成交价的两倍。此前,对该场拍卖的总成交额预估价为1790万英镑(2320万美元)至2540万英镑(3300万美元)。

  • 标签: 新市场 沃尔夫 当代艺术 20世纪 成交额 美元
  • 简介:<正>沃尔夫·希尔德斯海默(WolfgangHildesheimer1916—)是一位研究莫扎特专家,在德国他又以小说家和剧作家闻名。此外他还是一位心理学家。他的《莫扎特》(MOZART)一书1977年在德国出版,后很快被译成英文本。希尔德斯海默的《莫扎特》一书,以其新颖的研究角度和敏锐的思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作为一本传记,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阐明莫扎特独特的个性上,很多立论以对莫扎特的书

  • 标签: 莫扎特 沃尔夫 注意力集中 剧作家 研究角度 英文本
  • 简介:1868年11月8日,在莱比锡罗森塔尔一家名为“金奇糕饼店”的地方,时年24岁的大学生尼采正心神不定地等待着他的偶像瓦格纳。此时,瓦格纳正陷入与柯西玛不伦之恋的丑闻中.不但如此,几年前结识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也似乎对他有些怠慢。扬言要和瓦格纳断绝关系。虽然6月份在慕尼黑宫廷剧院上演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给瓦格纳带来不小的声誉,但生活在丑闻及经济窘迫中的瓦格纳仍不免有些焦头烂额。或许尼采的到来正可以打破瓦格纳生活中的一些沉闷的气息。

  • 标签: 瓦格纳 尼采 《纽伦堡的名歌手》 罗森塔尔 路德维希 巴伐利亚
  • 简介:托马斯·劳伦斯是18世纪与19世纪交替时期英国最时髦的肖像画家。他自小学习雷诺兹的画风,虽不是他的嫡传弟子,但后来成业这位皇家学院首任院长的忠实继承者。雷诺兹去世后,劳化斯成了皇家沙龙的肖像画权威

  • 标签: 肖像画家 沃尔夫 太太 19世纪 18世纪 雷诺兹
  • 简介:德国作曲家沃尔夫·弗兰克尔(WolfgangFraenkel)是1939~1947年居住在上海的犹太移民,1941~1947年任教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即现今上海音乐学院),讲授作曲和音乐理论。1947年在南京国立音乐院授课。在此期间,他还是一位积极的音乐家、作曲家和著述者。基于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洲立图书馆沃尔夫·弗兰克尔收藏档案的若干文献,本文将介绍有关弗兰克尔在上海期间的新研究资料。

  • 标签: 十二音音乐 上海 作曲家 音乐家 沃尔夫冈·弗兰克尔 沃尔夫冈·弗兰克尔
  • 简介:瓦格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有关他的研究往往众说纷纭,争议颇多。2009年3月,瓦格纳的自传《我的生平——瓦格纳回忆录》中译本得以出版,为中国的瓦格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试从《我的生平》为出发点,对现有的瓦格纳研究成果进行一些讨论。笔者并非妄图不自量力地对瓦格纳的全貌给出精准的解释,而是希望能利用这一最新资料,为了解更加真实的瓦格纳给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 标签: 瓦格纳 自传 瓦格纳研究
  • 简介:这屋子忒儿地清凉,在整个大年初二的午昼。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爱之死》,《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序曲》,和雨色交织一起。鲜美的气氛一阵紧似一阵,老远未至黄昏,天幕已一直停留在均匀薄薄的深蓝中。可是我屋子里的瓦格纳,及屋外的漫天甘霖,与宗教都缺乏关系;它们是今天新鲜的存在,正如维纳斯的诞生仿佛在今天才发生。四周无形而长的片片绿色,多么激动。

  • 标签: 瓦格纳 序曲 维纳斯 诞生 天才 绿色
  • 简介:十九世纪中后期,里查德·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不仅深刻影响当时及以后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歌剧艺术的进程,而且它也是十九世纪欧洲音乐史上重大事件,更是世界歌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长期以来,围绕瓦格纳的改革,褒贬不一,议论纷纷。本文拟以德国歌剧发展与改革为

  • 标签: 瓦格纳 歌剧改革 歌剧创作 德国歌剧 歌剧艺术 意大利歌剧
  • 简介:“无终旋律”([德]unendlicheMelodie,[英]endlessmelody)是瓦格纳乐剧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如何认识它对于深入理解瓦格纳的乐剧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终旋律”看起来与旋律相关,因此,一般会很自然地把它当作一种旋律形态,或仅作为一种旋律写法来看待,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文章依据瓦格纳在其《未来的音乐》一文中的阐述,并结合对一些实际作品的分析,试图就“无终旋律”以旋律之名行和声之实从而达到音乐结构延绵发展之目的进行一个厘清,以达到认清“无终旋律”对于瓦格纳乐剧音乐创作所具有的本质意义。

  • 标签: “无终旋律” 瓦格纳 乐剧 旋律的对位化 和声的无终化 结构的贯穿化
  • 简介:在西方音乐史上,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不但是一位基本上靠自学成才的作曲家、指挥家,还是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大多是在矛盾中度过的,其歌剧改革也没有取得太多的成功经验,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艺术成就,他不仅是德国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十九世纪音乐史的关键人物,其伟大之处在于把德国歌剧发展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

  • 标签: 歌剧理想 瓦格纳歌剧
  • 简介:第一场演出1830年秋,瓦格纳有幸被莱比锡大学录取,成为一名音乐系的学生。初入大学的瓦格纳就像一只囚禁许久终获自由的小鸟,迫不及待地展开自己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启发,瓦格纳创作了一部《B大调序曲》。他工工整整地将《序曲》的总谱抄写一遍,还醒目地将铜管乐器用黑墨水、弦乐器用红墨水、木管乐器用绿墨水书写。一天,瓦格纳紧张地捧着《序曲》的总谱,递给了当时莱比锡剧院的音乐指挥海因里希·多仑。

  • 标签: 瓦格纳 莱比锡大学 《第九交响曲》 故事 大师 歌剧
  • 简介:早期的录音:拜罗伊特、柏林、伦敦、维也纳(1913-1938)其实早在声学录音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对瓦格纳这样的庞大作品跃跃欲试701913年,阿尔弗雷德·赫尔茨(AlfredHertz,1872.1942)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制了《帕西法尔》片断。他最著名的经历莫过于1903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帕西法尔》,从而打破了此剧只能在拜罗伊特演出的禁令。

  • 标签: 歌剧录音 瓦格纳 《帕西法尔》 柏林爱乐乐团 版本 王国
  • 简介:受日本贸易机构邀请,不久前本刊专程赴日本富山县高市参访,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日本工艺之美,链接东京和高岗的北陆新干线到新高站只需两个多小时。

  • 标签: 铜器 贸易机构 日本 富山县 新干线
  • 简介:胡戈·沃尔夫(HugoWolf1860—1903)的名字对于我们还是比较陌生的.这个人们喜欢用悲剧来命名其生涯的天才,在其生前和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光辉都被同时代的勃拉姆斯的耀眼光芒所覆盖.汉斯·埃斯勒(HannsEisler)在1928年这样写道:“这位胡戈·沃尔夫,如同现代艺术歌曲的基础.事实上是他开始了瓦解贵族式抒情风格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非常显著的,一直留存到今天的艺术歌曲形式中;复杂的伴奏声部,朗诵式的歌唱声部”.近年来,沃尔夫的作品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音乐作品已经进入不少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大纲.同时,不少国际音乐比赛都把沃尔夫的作品指定为规定曲目.例如1995年9年在匈牙利举行的第31届艾克尔—柯达伊(Erkel—kodaly)国际声乐比赛艺术歌曲类比赛中,第一轮规定选手必须演唱六首艺术歌曲.作

  • 标签: 胡戈·沃尔夫 艺术歌曲 瓦格纳 勃拉姆斯 交响性 声乐套曲
  • 简介:瓦格纳15部未完成歌剧是瓦格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作品未完成的原因多样,其中多部改编自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研究体现出多种意义。首先,未完成的歌剧中体现出瓦格纳对于多种风格的尝试,尤其是德奥歌剧以及法国歌剧类型;其二,未完成的歌剧中包括了多部喜剧,展现了瓦格纳的喜剧创作思维;其三。宗教风格是瓦格纳未完成歌剧中重要的特征,因此这一系列作品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瓦格纳的宗教思想;其四,瓦格纳作品中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其在未完成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总之,瓦格纳未完成歌剧研究利于我们清晰全面地把握瓦格纳的创作思想,思考作品之间的关联,是瓦格纳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 标签: 瓦格纳 未完成歌剧 喜歌剧
  • 简介: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生于莱比锡,是德国歌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启了后浪漫主义的歌剧作曲潮流,其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

  • 标签: 瓦格纳 歌剧 传统 改革者 浪漫主义 艺术形式
  • 简介:由于瓦格纳这位作曲家到今天在政治上还具有争议性,所以,纵观亚洲地区一大堆《尼伯龙根的指环》歌剧制作,我不禁猜想:难道这些人看不出来,上演瓦格纳是有危险的吗?尽管撇除作曲家早在19世纪末已死去但却与德国纳粹历史藕断丝连这一点(这也算是西方历史的死结),亚洲人可能不太了解为什么以色列还坚持禁演瓦格纳音乐的政策。但试想一下,如果换上一个疯狂的日本右翼作曲家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起码应该洞悉到这种危险不只在西方发生。

  • 标签: 亚洲地区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 西方历史 19世纪末 作曲家
  • 简介:本文系统讲述了瓦格纳的乐剧即'综合艺术'的来源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并通过具体分析其音乐语言和创作手法上的突破与创新,阐述了瓦格纳如何在音乐实践中实现他的乐剧思想.

  • 标签: 理查德·瓦格纳 综合艺术 戏剧 诗歌 主导动机
  • 简介:探讨了对现代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的瓦格纳的音乐,认为他的音乐具有明显的后浪漫主义因素,开创了一代乐风.瓦格纳与同时代的勃拉姆斯都敏锐地看到了社会生活的深层危机,然而二人却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方式.马勒的音乐则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的精神状态与实质,成为瓦格纳音乐精神的直接继承者.

  • 标签: 瓦格纳 "特里斯坦"和弦 哲理性思辨 意志内涵
  • 简介: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多方面证据显示出作曲家将多重的思想寓意寄予其中。歌剧首先显示出明显的基督教内涵,并且在场景、剧情等方面使人联想到基督教的教义。而在基督教的表象之下,歌剧也体现出佛教的某些寓意,这一点从歌剧中对于重点剧词的强调,对人物整体经历和命运的设计中能够揭示出来。不仅如此,众多评论家的全方位解读,也使得歌剧反映出更为复杂的寓意内涵,包括种族主义等多方面的内容不断地成为重要的话题。瓦格纳呈献给世人的这部复杂、如谜一般的经典作品,也将随着它的广泛上演展现出更为多样的思想内容。

  • 标签: 瓦格纳 《帕西法尔》 思想寓意 基督教 佛教 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