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讲堂帖。通篇形成左上部与右下部之板块性对比,左上字大,线粗,方笔为主,挥洒开张,雄强而磅礴。右下以圆笔为主,字小而流畅。"在""五"二字,三横方向各异;两个"帝"字,两种状态;三个"画"字,三种生命性格。右军造形能力再次如有神助矣。右军欲摹取汉画,可知其绘画水平颇有自信,启示今人书家须有多方面素养。

  • 标签: 《十七帖》 批注 张旭 绘画水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26
  • 简介:在生活动作向舞蹈动作乃至舞蹈形象的转换过程中,舞蹈节奏表现在舞蹈形象中,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并进而塑造出舞蹈形象

  • 标签: 创作思想 舞蹈创作 贾作光舞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9-10
  • 简介:三、歌曲创作特点    1.歌曲的抒情性  纵观施南创作的歌曲,施南在歌曲创作中,施南歌曲创作特点    著名作曲家施南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

  • 标签: 创作特点 施光南歌曲 歌曲创作
  • 简介: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与列斐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人利亚、日本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学者齐聚一堂,沿着城市-空间思想家亨利·列斐尔[HenriLefebvre]的思考,迎着今天中国大陆的城市化和即将到来的全球城市社会前景,努力描述出城市化中的世界和全球化中的城市性的脚卬.集聚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这一方向上的思想和实践。

  • 标签: 中国城市化 列斐伏尔 作品 权利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美术学院
  • 简介:引言列斐尔是一位兼收并蓄、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思想家: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生涯,共撰写了60多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发表过数篇评论。他跨越了诸多学科,进行了许多理论和政治斗争。其一生都以深度的政治参与及改变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为特征:从早期接触文艺先锋派,1924年与知识分子皮埃尔·莫朗热[PierreMorange]和诺伯特·古特曼[NorbertGuterman](以及乔治·波利策[G.Politzer].

  • 标签: 列斐伏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亨利 时间 兼收并蓄 学术生涯
  • 简介:引言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种学术研究的出现。它所理解的“无聊”[boredom]不是永恒的形而上学难题,也不是能被还原成简单病因的心理问题,而是与现代性本身密切相关的情感构成[affectiveformation].这意味着无聊是一种大众现象,是更广泛的社会焦虑和社会变化的试金石.它尤其与我们对时间的体验是如何被改变的这一问题有关。

  • 标签: 无聊 21世纪 列斐伏尔 资本主义 符号 学术研究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列斐尔以战后法国社会剧烈变革为蓝本.预见到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智能化的都市社会。继列斐尔之后,在新世纪之交,包括贝尔纳·斯蒂格勒以及奈格里在内的一系列西方著名学者指岀,马克思当年在《大纲》中预言的工业生产力的“普遍智力化”之可能性在今天已经发展为“完全自动化的资本主义”[FullAutomatizationCapitalism].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智能城市 问题域 工业生产力 60年代
  • 简介:今天我将要谈亨利·列斐尔的《走向一种享乐建筑》[TowardanArcbitectureofEnjoyment].它于2014年首次出版,我编辑并校对了译自法文的文稿。手稿的发现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我在2008年9月来到西班牙萨拉戈萨城[Zaragoza],采访了著名的西班牙社会学家、规划师和生态行动者马里奥·加维里亚[MarioGaviria].

  • 标签: 列斐伏尔 建筑 五月风暴 享乐 亨利 想象
  • 简介: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并没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也更体会不到其他生命的存在意义。在日益紧张的学习压力中,在家长的焦虑中,有些学生已经感受不到生命中的快乐与美好,所以出现了一些在求学之路中经受不住挫折与打击的崩溃与决堤。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责任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在寻美之路中,慢慢引导学生们去树立对生命正确的态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用美来呵护他们的生命阳光。

  • 标签: 生命教育 幸福技能 尊重生命 合作意识 承受能力
  • 简介:身体作为建构空间的重要维度之一,在20世纪以来的建筑学中呈现出众多的差异性视角,进而形成了对建筑本体的多重解读。这个现象不仅源于20世纪建筑学内部历史理论的繁荣,更呈现岀20世纪哲学、批判理论、文化研究等思想领域对建筑学的影响。以身体作为平面,我们可以切割出建筑学与20世纪众多思想观念之间活跃交织的截面。

  • 标签: 20世纪70年代 建筑学 列斐伏尔 身体 享乐 离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9
  • 简介:《中国离婚》中宋建平和林小枫、刘东北和娟子、林父和林母三对夫妻关系模式中,纳入婚姻的背叛模式中,作为丈夫的宋建平听从刘东北的建议

  • 标签: 婚姻文化 文化心理 离婚婚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27
  • 简介:则镶料长过画心,书画装裱品起源发展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艺术,我国传统的书画装裱品多种多样

  • 标签: 中国书画装裱 传统品 品式
  • 简介:为不断优化栏目设置、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二〇一九年《中国书法·书学》拟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书法学、篆刻学等某一论题撰写系列文章,以"专栏"形式连续刊发。本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刊发了辛尘《印理钩玄--或谓篆刻艺术原理基本范畴辨析》一文,该文以独特的视角勾勒了篆刻艺术原理的范畴、体系,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从本期开始特邀辛尘在上述文章的基础上,以"印理解析"为题对印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作深入的分析与阐释,期冀对读者进一步理解篆刻艺术原理有所裨益。

  • 标签: 逻辑关系 篆刻 艺术学 印式 艺术原理 栏目设置
  • 简介:我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自己认定的一个方向“字古新”,这也是我的创作理念。什么是“字古新”?为什么要“字古新”?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我的思考。

  • 标签: 书法创作 度量衡 当代书法 创作理念
  • 简介:引言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性《日常生活批判》和《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是列斐尔的早期代表作,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做了深入的揭露。在这一揭露中,“日常生活”与“日常性”被认为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前者是现代社会单调乏味的、机器般的、有节奏的日常生活[everydaylife],后者是古代社会的、喷涌的、具体而丰富每日生活[dailylife]中的日常性。

  • 标签: 列斐伏尔 建筑设计 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 日常生活批判 眼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04
  • 简介:    二、网络游戏置入广告特性分析    作为一种广告营销形式,置入广告 网络游戏 传播 分析    置入广告是产品置入(productplacement)和品牌置入(brandplacement)的总称,所以置入广告并不直接唤起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 标签: 中的应用 广告网络游戏 应用分析
  • 简介:北欧的设计在世界设计中有其独特的位置,尤其在如何尊重使用主体,如何平衡政策、商业与民众需求,如何融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以及以设计为路径进行社会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以北欧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理念“参与设计”(ParticipatoryDesign)为考察对象,探讨北欧参与设计能为中国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怎样的启示。

  • 标签: 参与式 设计 介入 乡村建设
  • 简介:本文以清人沈复提到的造园核心'小中见大'为契机,来探讨'小'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小'除了作为界定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外,还代表了由其引发的、关于主体的知觉关联及其世界观建立的姿态。它来自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隐'思想,并通过'壶中天地'的园林观念以及山水画中的观法变革成为了一种图式语言。本文以宋人郭熙等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为主线来反观园林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问题,其中以庄子'小大之辩'和沈括'以大观小'作为思辨方法,使得山水画图像不只是作为历史的线索,而是借助形式分析与私人园林的空间发展进行平行比较。本文最后以王时敏《小中现大册》和'沧浪亭'为例,来说明该图式是如何在明清时期各种流通于世的画谱和造园法则中不断解释和再造,并得以流传。

  • 标签: 唐宋 中隐 小大之辩 空间图式 观法
  • 简介:ABB叠词作为河曲民歌语言的显赫范畴,保留了河曲方言乃至山西方言的语言特点。民歌的文本化是对地域方言形式的真实记录和还原,同时相对于民歌的口语歌唱形式则能够扩大接受范围,而且在接受过程中区别于普通话AB的双音节基,实现跨地域接受的陌生化。

  • 标签: 河曲民歌 ABB式叠词 文本化 陌生化 跨地域接受
  • 简介:每一次戏曲艺术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承载其演出的场所也不断随之变化。本文阐述了戏曲演出场所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探讨了为更好地传承戏曲艺术,需要建立新的独特的观赏体验,整合各种资源,在新的演出场所内,打造出不同以往的表演形式。

  • 标签: 戏曲剧场 沉浸式剧场 新媒体 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