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正>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把数千年的汉语语音史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一、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即晋代以前;二、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以前,即北宋以前;三、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以前,即清代以前;四、现代期——十七世纪到现代。每一阶段都有它们的代表音,上古期主要以《诗经》的押韵和汉字谐声所反映的系为代表;中古音以公元601年陆法言所作《切韵》系为代表;近古期以公元1324年周德

  • 标签: 音系 周秦时代 郭锡良 殷商时代 甲骨文 韵母
  • 简介: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日译汉、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黄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构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构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与音位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
  • 简介:<正>浙江宁波市内可归纳为老派和新派两个,以部分老年为主的一些人用老派,大部分人用新派或向新派靠拢酌语音。本文讨论新派,兼及老派语音,并对宁波语音发展变化作一些理论分析。

  • 标签: 连读调 宁波方言 双音节 单音节 音系 调型
  • 简介:《尔雅音图》的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份反映晚唐五代时期汉语音韵的重要资料。此书注音的特点是:一字一,全是直音,没有反切。全书共有注音1583条。完全采用直音这种注音方式就说明其不可能是袭自传统韵书,而直接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口语。

  • 标签: 尔雅 音系 晚唐五代时期 注音 直音 音韵
  • 简介: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分析《切韵》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复杂对应现象,观察《切韵》声韵调格局与现代汉语方言的明显差异以及《切韵》的小韵数量成倍高于现代汉语方言音节平均数等现象,再根据“均变性原则”,从而质疑《切韵》的单一性,肯定其具有异质程度较高的综合性质的设想。

  • 标签: 切韵 语音系统 汉语方言 均变性原则 综合性质
  • 简介:文章对清写本韵书《六书声应集》的语音特点进行分析讨论,通过与现代方言比较,判定该书是一部吴语韵书。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记录了"气流分调"现象。

  • 标签: 《六书声应集》 语音 气流分调 吴方言
  • 简介:普通话的重叠式至少由两个以上的层面构成:重叠1在第一层面构成,这一层面不具有循环性,只有轻声规则与之对应。重叠2是在稍后的层面上形成的,词汇形态构成的过程在这一层面上是多层次的,与之相对应的规则是三声变调和轻声规则,循环规则三声变调在后循环规则轻声规则之前运用。

  • 标签: 重叠式 三声变调 轻声 词汇音系学
  • 简介: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比法和排除法从声韵调三方面对粤东闽南方言韵书《潮声十五音》和《潮语十五音》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这两种韵书的性质。经过考证,笔者认为这两种韵书所反映的是粤东汕头方言

  • 标签: 潮汕韵书 音系性质 声韵调拟测
  • 简介:《坦菴天籁谱》是一部反映清初正音方面的音韵文献,声调为五个,六个单元音,四十六个韵母,声韵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从特征看,《坦巷天籁谱》可能是以扬州话为基础而形成的江淮官话读书系统。

  • 标签: 正音 坦菴天籁谱 江淮官话
  • 简介:从玄应、慧苑、慧琳、可洪系到希麟,汉语全浊声母有相同的对行为。梵汉对材料证明唐五代佛典音义的全浊声母有两个重要特征:1)不送气;2)带同部位的鼻音音色。唐五代佛典音义的语音基础是长安方言。

  • 标签: 唐五代 佛典音义 音系 全浊声母
  • 简介:声音词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声音的模拟,古代语文辞书如《说文》《广韵》等记录了大量声音词,真实的声音不变而记录的文字会变,从不变推测已变,声音词可以用来拟测古音。本文阐释了利用这些声音词的原理和方法,并且选取了部分声音词来检测《切韵》构拟的逼真度。

  • 标签: 声音词 《切韵》 构拟
  • 简介:摘要新疆哈密市陶家宫乡汉语方言的很有特点,其中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声母25个,韵母32个。其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在陶家宫方言中,声母/n/存在变体/ȵ/,常与齐齿呼韵母相拼;另存在后鼻声母/ŋ/,与开口呼韵母相拼。韵母中不存在前鼻音韵尾,这类已经合流到后鼻音韵尾中,如in—iŋ,ən--əŋ,yn--yŋ,un—uŋ等。在陶家宫方言中,共存在3个声调,阴平读作44调,阳平上读作51调,去声读作335,古代入声字在这里入派三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 标签: 哈密市 汉语 方言 陶家宫乡 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汕头话口语语法基础教程》(PrimaryLessonsinSwatowGrammar[Colloquial])是美国浸信会牧师威廉·耶士摩(Rev.WilliamAshmoreD.D)的著作,此书,由英国长老会教会出版社(EnglishPresbyterianMissionPress)1884年于汕头出版.本文以这本书正文之前的"简介"(Introduction)和正文之后的"潮州方言音节表"(ListofSyllablesRepresentingtheSoundsUsedinPronouncingtheTiechiuDialect)为材料,分析出一个120年前的潮州方言.这个语音系统跟现在的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套含有前鼻音韵尾[-n]及与其相配的入声韵尾[-t]的韵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120年前的潮州确实存在这套韵母,大约在100年前开始慢慢与[-η/-k]韵尾韵母合流.

  • 标签: 威廉·耶士摩 汕头市 口语语法基础教程 潮州方言音系 韵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旨在界定“古本”的概念,并在总体系统与具体操作(个案研究)两个层面上加以分析,而后考察了段玉裁标举“古本”的标准,并指出了他在具体操作时,由于迁就自己的体系,而出现了违背语音史规律的错误。

  • 标签: 古本音 语音演变 系统
  • 简介: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上)──汉语的介音对声母系统的演变的影响徐通锵汉语有丰富而浩瀚的文献,这是研究语言史的宝贵资料,我们的先辈学者曾用这些资料为汉语音韵的演变整理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方块汉字不能如实地反映实际的语音演变,因而要对演变规律进行...

  • 标签: 内部拟测法 结构格局 声母系统 介音 音系结构 汉语方言
  • 简介:根据梵文复合字母jnā在12、13世纪之交河西地区的音译,发现其在西夏蒙元时代并没有统一的读法,这应该是盛唐密宗佛教传入河西地区以后译经者由于师承各异而产生的不同翻译习惯所致。

  • 标签: 梵文 对音 咒语 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