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叠式“小小”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效进行考察,将“小小”界定为副词,进而从认知和主观化角度,对其副词化的历程和动因进行阐释。在双音化和主观化作用下,“小小”由构形重叠变为构词重叠,并历经从限定行为到限定性状程度,继而向程度副词逐渐演化;其产生与发展,与说话人表达心理情感时所采用的低调、含蓄以及谦虚的言说态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以“大大、小小、深深、浅浅”为例,考察三维空间形容词重叠式的虚化情况,发现它们的虚化路径具有相似性,但内部虚化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小小” 副词化 主观化 低程度量 三维空间
  • 简介:对现见切韵诗进行了分析,首次指出这些切韵诗跟唐宋以来的禅宗语录有着密切的关系,顺便讨论了跟切韵诗有关的几个问题。

  • 标签: 切韵诗 禅宗语录 早期韵图
  • 简介:日语中表示逆接续助词种类繁多,其意义用法即有相同之处,也有若干相异之点。而且,这几个接续助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通过文学作品①里的例句,就日语接续助词作一分析,以释明这几个接续助词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1.意义用法接续助词用于逆接复句里,...

  • 标签: 接续助词 说话人 前一分句 后一分句 客观描写 独立性
  • 简介:汉字中含部件“立”的字较多,如立、辛、音、妾、能等,它们的来源其实不同,独体字“立”像人立于地面,“辛”上之“立”为古代一种刑具的刀面,“音”上之“立”来源于舌形,“妾”上之“立”为发髻形,“能”上之“立”为王冠形。此外,商、帝等字的上半部虽均从“寺”,但其实也有差异,“商”之“寺”与“花”之“立”同,“帝”之“寺”为花蒂形。

  • 标签: 青皂
  • 简介:本文分析山东郯城方言的叫字句以及与之相关的几种句式,就其语法功能和格式做具体的描写,着重说明它兼具了施动和被动两种功能,并有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形成歧义.

  • 标签: 郯城方言 叫字句 歧义
  • 简介:文章考察商丘话子尾体貌助词“着”的特殊读音[tei]及其变体的来历演变过程。联系邻近的鲁西南方言的共时差异,认为[tei]除了直接经历由[ts]声母塞音化,韵母央化、高化并分裂为复韵母这样一个可能的变化路径外,还可能是早期子尾儿化形式的孑遗。体貌助词“着”读[tei],是因为商丘话早期“着”的语音形式与早期子尾读音[ts]形式相同。同时联系商丘话周边方言的子尾情况,讨论了晋南方言子尾的演变过程。

  • 标签: 商丘话 鲁西南方言 晋南方言 子尾 儿化 体貌助词
  • 简介:孙俪《唐韵》是陆法言《切韵》一个影响很大的重要增字加注本。孙俪所作序中“又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的句读分析学者们意见分歧较大,而且对句意都有所误解。本文对其句读进行了辨正,并指出这句话是孙俪对《唐韵》增加字编排规则的一条重要说明。

  • 标签: 《唐韵序》 古代语音 标点呼号 校勘
  • 简介:"除"类条件连词由介接性成分"除非"演化而来。由于"除A不B"和"非A不B"两类句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既接近又互补,促使兼具两句式特点的"除非A不B"产生。大约从晚唐五代开始,"除非"逐步变成连词。现代汉语中的"除非A不B"句式不是对古代用法的直接继承,而是"除"类连词发展成熟后逐步演化出来的新句式。

  • 标签: “除”类连词 “除非”条件句 历时演化
  • 简介:河北无极方言的“乜”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人称代词,除了用于本指外,还扩展出了回指和虚指的用法。作为人称代词,“乜”与“人家”的语义类似但又略有区别,既可以回指表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以回指表物的名词、名词短语或某个事件。可以放在体词性成分前或后,去掉后不影响句义,但可赋予句子某种感情色彩。各种用法的区别可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加以判别。从“乜”的演变途径可推测无极方言“乜”与“人家”共存共生现象的原因。

  • 标签: 河北无极方言 人称代词“乜” 回指 虚指
  • 简介:本文考察三组词:至多/至少;最多/最少;顶多/顶少。首先,辨别它们究竟是语气副词还是范围副词;其次,考察它们的语法化历程;最后,考察它们语法化的机制。本文认为这三组词可分为:“X+多1/少,”表数量限定;“X+多2/少2”表性质限度;“X+多3/少3”表主观评价。

  • 标签: “X+多/少”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句子的逻辑语义结构指的是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即经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不含民族语言特征的、通用的纯语言语义结构。按照句子逻辑语义结构的不同类型进行句式分类是句子语义研究的新视角,也是研究句子整体意义的重要途径。

  • 标签: 逻辑语义 逻辑结构 指称 命题
  • 简介:利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可弥补听感的不足,更可使副词的语音分析走向精细化、科学化。对副词"就"与"才"的歧义及其韵律特征(重读)规律的研究对提高语音合成的自然度和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就” “才” 语音 语用 重读 语义指向
  • 简介:本文结合留学生出现的话语偏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了“到处”、“处处”相关句式的使用情况:一“到处”“处处”在句子中的位置句法功能;二、相关句式的语义类型常用句法格式;三、相关句式中“都”的使用情况;四、“到处”“处处”相互替换的制约因素,在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描写和解释了“到处”、“处处”相关句式在语境中的使用条件。

  • 标签: "到处" "处处" "都" 相关句式 使用情况 考察
  •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煞(杀)"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一般性结果(非死亡义)和表示程度,后者又有表示极甚程度和假设性无限程度两种类型.从总体上说,"煞(杀)"表示一般结果和表示程度都源自相应的补充结构,但其中次类具体的形成方式则或有不同.

  • 标签: 煞(杀)字结构 类型 形成 聊斋俚曲
  • 简介:汉语习语构式属于形义结合具有整体性、多用于日常交际、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形式上可分为实体型和图式型,语义上可分为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语用上可分为功能单一型和功能多样型。习语构式在日常话语中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特征,如口语倾向和主观性特征、所在结构的两重性与习语构式用法的浮现性特征、透明度与整合度特征、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特征。

  • 标签: 习语构式 规约化 主观性 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