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V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复杂的多种用法,这是由“起来”自身语义、所处构和作用层面等三个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趋向义“起来”可以用在事件构、处置构和遭受构,直接作用在动词上随动词一起进入构;体貌义“起来”只能用在事件构,作用在句子上,是句子成型后另加的时态算子;方式义“起来”用在描写构,不是后来加入构的具体成分,而是构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生义“起来”使用在判断构,也是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标签: “V起来” “起来” 构式 意象图式
  • 简介:否定性警告构“有X好VP(的)”由常量“有”、变量“X”“好VP”,以及可选项“的”构成,存在三个平行构,且与“叫/让X好VP”“有什么好VP的”和紧缩复句“有X好VP”形近或形同。该构的构件X只接纳人称代词,听说互动影响构对代词的选择以及构出现的频次。“有X好VP(的)”出现于非现实语境中,其构义为否定性主观推断,语用上主要表示警告。构“有X好VP(的)”源于“焉有……”“岂有……”“哪有……”类反问构,是原有构脱落掉反问标记,完成基本义的语境吸收和构的意义演化,从而形成的新形式和意义配对。新构单个构成分的意义与整个构意义之间的不匹配最终导致其发生构化。

  • 标签: “有X好VP(的)” 否定性警告构式 构式化 重新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阅读体验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语文阅读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观察,找出其中的潜在信息。在阅读体验教学的影响下,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体验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体验式教学 措施分析 实施探讨
  • 简介:文章主要基于构语法的原理,在考察汉语构"A死我了"和"把我A死了"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炼两种构的构义,分析它们和相关构的承继关系。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和构的区分以及句式研究和构研究对变换分析的不同认识。文章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明确构研究和句式研究在理念和方法的差异,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原则,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 标签: “A死我了” “把我A死了” 构式 承继 句式 变换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百科知识语义观和自主/依存联结理论,提出“称说”义的双及物构可以通过自主/依存成分的联结实现给予意。自主成分之间也存在语义关系的结合,其结合能够进一步说明“称说”义双及物构中的类名词和专有名词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进入构的。

  • 标签: 百科观 自主/依存联结 &ldquo 称说&rdquo 双及物构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重叠是汉语少有的显性语法形式之一,是在别的民族语言中不多见的语法形式,显示出了汉语的特点。

  • 标签: []构词法法 构形 重叠式
  • 简介:“你这(个)NP”作为标记性构,语用功能倾向于表负向评价,评价功能的获得在于该构形成两层套叠的“参照体-目标”构。在短语层面,“你这(个)NP”构成同位短语,用“这(个)NP”明示“你”的身份、性别、职业、属性等,构成“参照体-目标”构,直接表示评价;在语篇层面,“你这(个)NP”作为话题结构,与其后的命题或从句组成更大的“参照体-目标”构,共同实现主观评价功能。“你这个NP”有多个变体,形式尚未完全固化,仍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语法化的认知理椐是语境吸收和交互主观性。

  • 标签: “你这(个)NP” 负向评价 “参照体-目标”构式 构式语法化
  • 简介:笔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结合意象图式对“have+-en”构义进行剖析,指出:“have+-en”构兼具状态现在时、习惯性现在时、瞬间现在时、结果义、存在义以及持续义六大语义特征。该构在表达持续义时,中心动词须为持续动词,其他情况下也可为非持续动词。“have+-en”构存在具体例示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进行结果义、存在义与持续义间的转换。结果义与瞬间现在时、存在义与习惯性现在时、持续义与状态现在时的结合分别为建构该构的意象图式提供了基础。“have+-en”构的意象图式刻画加深了该语法构的理解并对教学有一定启示。

  • 标签: “have+-en”构式 意象图式 构式义 现时关联
  • 简介:前人对汉语移就辞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界定、分类、语义特征、心理基础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很少从认知角度来解析移就辞格,故笔者试图运用构语法理论和关联理论对汉语移就辞格做出相关阐释和论证。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移就构是词汇之间语义压制的结果,且具有不可推导性;构不仅存在于词汇层面还存在于句法层面;认知语境是影响汉语移就辞格使用的主要因子,移就辞格和其他话语表达结构都包含着交际意图。

  • 标签: 移就 构式 语义压制 认知语境
  • 简介:摘要载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是景颇族5种支系语言中的一种语言。载瓦语中形容词重叠是常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其使用频率较高,且重叠的种类较多,有基的重叠(AA)、词根的重叠(k21AA)和词缀(XXA)的重叠等,重叠后表示的程度意义加深。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中性义、贬义三类,下文中的AA、k21AA、AABB、ABAC重叠感情色由形容词来决定,形容词前附重叠(XXA)的感情色彩比较复杂,有的由形容词决定、有的由词缀决定。

  • 标签: 载瓦语,形容词,重叠式,语义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语习语构属于形义结合具有整体性、多用于日常交际、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形式上可分为实体型和图式型,语义上可分为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语用上可分为功能单一型和功能多样型。习语构在日常话语中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特征,如口语倾向和主观性特征、所在结构的两重性与习语构用法的浮现性特征、透明度与整合度特征、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特征。

  • 标签: 习语构式 规约化 主观性 浮现
  • 简介:安徽岳西话中存在着一种体范畴和情态范畴相结合共同表时范畴的特定结构“等着要(V)”。与普通话相比,岳西话的“等着要(V)”已发展成为一种形义兼备的固定结构,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表最近将来时。因此,宜将其处理为一种构。该构的构义不是表体而在于表时,同时兼具情态功能,表示客观义务或说话人对最近将来事态的预测或推断。岳西话“等着要(V)”构的语法化路径及动因与英语中的表将来时结构begoingto相类似,都是语法结构的语法化。这种借助动词及其体标记等手段表将来时的现象不仅在汉语中少有,就是放在世界语言范围内也不多见,无疑具有类型学价值。

  • 标签: 岳西话 等着 最近将来时 构式
  • 简介:赵杰认为,清代满语对北京话的影响较大,在北京话中有800个满语底层成分。但通过北京话和清代满语对比研究可发现,现代北京话中既没有“满汉语”,也没有“满汉融合词”,即北京话中没有这种“满语底层成分”。满语词语被借入汉语基本词汇的不多,更谈不上进入北京话的基本词汇。

  • 标签: 满式汉语 北京话 满语底层成分
  • 简介:摘要高中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于此门课程的学习,提问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习惯,才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本文笔者从五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即以情境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问题;重新定位教学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以合理提问为基础,实现教学与问题的完美搭配;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注重课后延伸,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高中语文 问题式教学法 应用
  • 简介:摘要批注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需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一种科学的、良好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新课改不断实施的今天,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它们大多以重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基本点。而批注阅读方法正是在满足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文章时进行批注是一种思维的动态化活动,它能让我们状态更加专注,理解更为深刻,对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初中语文 批注式阅读 有效性
  • 简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隐现构和汉语隐现构中的消失类动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语使用者注重通过隐现类构中的消失类动词来表达某已存在的实体从存在到消失的过程,而汉语使用者则更加注重通过消失类动词来表示从某一时/空框架中移出,并已处于另外一未知时/空框架内的实体,即,实体移出的结果,而非移出的过程。正是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对这两类构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这两种构中消失类动词在使用上的不同。

  • 标签: TtFG构式 GtF构式 消失类动词 认知过程
  • 简介:《秘书礼仪》是文秘专业课程中非常富有活力的一个部分,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学生主体性等特点。要发挥这门课的功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立体式”教学就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它的模式为“四段”:讲授——示范——训练——评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秘书礼仪》的“立体四段”教学能否收到实际效果,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关键。这就对教师的外在形象、自我表现意识、礼仪示范才能、设计教学场面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标签: 秘书礼仪 “立体四段式”教学 教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