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9的一大特点是文学与音乐的紧密结合,浪漫主义的影响最易渗入到音乐领域。歌剧作为音乐领域里文学结合最紧密的体裁,又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快反映者和最大受益者。随着意大利正歌剧的衰亡,19欧洲的歌剧开始进入大歌剧和喜歌剧时代。本文简要概括19上半德奥、法国的歌剧发展特点并详细介绍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界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标签: 歌剧 大歌剧 喜歌剧 创作特征
  • 简介:通过收集1900年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小说、儿童故事、童话、连环画故事、寓言等译作66部,对20上半我国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比较活跃的时期,其中30年代是最高潮;译介中心在上海,甚至一度出现垄断局面。近60位译者参与了译介,但专门致力于该领域译介的译者并不多。期间,一些作品被复译,少数作品甚至被复译多次。该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孕育、生成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20世纪上半叶 美国儿童文学 译介
  • 简介:17上半澳门-马尼拉贸易是澳门葡萄牙人经营下的最主要贸易之一。它是澳门的主要贸易生命线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与日本的贸易。这一贸易,对于澳门至关重要,同样地对马尼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17世纪上半叶 澳门葡萄牙人 澳门-马尼拉贸易
  • 简介:“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改善农村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教育。重视农村成人的教育,将会发挥出成人的无限潜力,对于建设新农村有着重大意义。20上半以来,英国乡村成人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乡村社区委员会、乡村学院、妇女讲习会等组织的出现增强了对成人的教育作用。本文从史学的视角分析英国近代乡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挖掘历史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服务。

  • 标签: 英国 乡村成人教育 发展 启示
  • 简介:20上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以其娴熟而煽情的政治演说征服了民众,并带领各自的国家和军队参与到国际政治和军事的角逐中。传播学相关研究表明,作为时代的“意见领袖”,政治家的成功以及宣传技巧的养成与其社会背景、接近媒体的程度、公共事务的实践和对公众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政治家 宣传 技巧
  • 简介:20上半,是港英当局和澳葡当局分别在香港、澳门加强殖民统治,推行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是港澳中文教育勃兴和粤港澳中文教育交流加强的时期.促成这一发展势头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的解放斗争,它深刻地影响了粤港澳三地教育交流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三地教育的进步.粤港澳中文教育的交流,为港澳中文教育完成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广东 香港 澳门 教育交流 办学体制 私立学校
  • 简介:摘要:20上半,家政专业教育由日本和美国传入中国,高校家政专业教育经历了改革与守成、复制与模范、借鉴与融合三个阶段,在短短的40多年里,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现代专业教育体系。追溯20上半高校家政专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家国同构的儒家思想是发展的根源,政府重视和倡导是发展的保障,学习借鉴先进教育模式是发展的关键。

  • 标签: 民国时期 家政专业教育 发展历程
  • 简介:2020年代中期起,一些诗人开始在"书斋"里进行诗歌朗诵活动,朗诵作为一种试验新诗语言的工具,为新诗的格律化提供了实践和可借鉴的经验;在2030年代,在由一些诗人组织的"读诗会"上,所展开的朗诵其目的在于探索新诗的节奏与音韵,并引发了相关的理论探讨;2040年代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朗诵诗"运动,"为朗诵而作诗"的需求使得新诗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朗诵诗占据了诗坛的主流。

  • 标签: 新诗 朗诵 音韵 功能
  • 简介:20上半,我国高校家政教育伴随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社会各界发起的针对家政教育是否能实现男女平等的讨论,高等学校家政教育在争论中起步;二是高校家政教育学者基于"女性女权主义"的观点认为家政教育是能充分体现女性独特气质的教育而被提倡;三是基于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观,认为家政教育是束缚女性、不符合无产阶级妇女解放宗旨而被取消。最后,针对妇女解放运动与高校家政教育两者的交织给予了适量的评析与思考。

  • 标签: 家政教育 妇女解放运动 高校
  • 简介:【摘要】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音乐就逐步重视起民族性的问题。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不同程度地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广泛采用民间音乐素材。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中,民族风格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但真正使民族音乐的发展达到鼎盛的,则是在19,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音乐的民族色彩在不断加强,这个时代的音乐家们开始更注重民族性。音乐家们开始采用本国的民歌,或选取民间的历史传说、文化习俗、自然风光等作为创作题材。大量的运用民间舞蹈节奏和旋律,形成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音乐风格,并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

  • 标签: 俄国 民族主义 格林卡 民族乐派
  • 简介:20上半中国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冲撞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受到多学科的关注。从艺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来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是艺术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作为民族审美文化核心的民族艺术,在本质上是相互渗透的人类文化中的一个侧面,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从一开始就把“文化”纳入其研究的范围;民族艺术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常常交融在一起,存在于共同的场域中,成为民俗学关注的对象。

  • 标签: 艺术学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民俗学
  • 简介:20上半,《金瓶梅》一改在古代社会因"淫书"之名而地位低下的境况,在中国小说史著中被认定为一部经典之作,地位发生巨大转变。小说史著的撰述者们运用新的观念、方法及视角,以理性、客观的学术态度,对《金瓶梅》进行了"去淫"的处理,发掘了《金瓶梅》为小说史所提供的新元素。并且在与《红楼梦》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中,使《金瓶梅》重新得到评价。正是在学术史转型的大背景下,《金瓶梅》研究的学术品位得到提升,在20上半小说史著中,真正实现了经典建构。

  • 标签: 《金瓶梅》 经典建构 小说史 学术史
  • 简介:英国开放大学的历史性成功及此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兴起的一批独立设置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学大学,成为20下半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具有的上。世界上已有11所注册学生数在10万人以上的巨型大学,它们已成为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的主要代表。巨型大学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教育难以处理的“开放、质量和资源”这一永恒的三角关系,成为它们所在国家扩大高等教育的先驱。

  • 标签: 远程教育 开放学习 主流模式 巨型大学 开放大学 世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通称"吕祖"。道教全真派奉其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敕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也是民间喜爱的"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关于吕洞宾人物形象的原型,众说纷纭。其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文献中有多种记载。在正史中,仅有《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陈抟传》保存了与吕洞宾相关的片段记录。

  • 标签: 吕洞宾 孚佑帝君 道教全真派 纯阳子 陈抟 人物形象
  • 简介:20学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进行了观照.特别是80年代以后这种观照逐步走向了多元化.90年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研究国际化的时代也随之到来.这一研究趋向由于比较文学学者的加入而呈现出更加令人欣喜的局面.

  • 标签: 20世纪 《诗经》研究 国际化 比较文学 “三重证据”法
  • 简介:20上半期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为考察文本,从文化史之史料、文化史之分期、文化史之编纂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具体实践及学术思想,认为这些文化史著作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探索,对今天的文化史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20世纪上半期 中国文化史 史料 分期 编纂
  • 简介:二战后,美国关乎教育的人士在教师教育的问题上,一直在讨论“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三个问题,对三个问题回答所体现认知逻辑过程的不同形成了“学科-知识理性”、“专业-实践理性”、“社会-价值理性”三种思想流派,正是在三种思想流派的斗争和融合过程中,20下半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得以向纵深发展。

  • 标签: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20世纪 美国 思想流派 知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