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鲁迅对待愚弱者的态度是倾向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他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中,对像祥林嫂、单四嫂这样的封建妇女,鲁迅的批判锋芒却不见于他们,则完全是“哀其不幸”。本文意在剖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之一------“寡母抚孤”和鲁迅创作心态的关系。[关键词]寡母形象创作心态人物形象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它无论在文学创作或文学作品的研究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创造了人多出色的人物形象,如阿Q、祥林嫂、魏连殳……丰满而复杂。其中,《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和《祝福》中祥林嫂都是失去了丈夫和儿子,饱尝了人世辛酸的寡妇。寡妇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受害者和牺牲品。鲁迅对这样群善良但却被封建社会残残害的羔羊倾注了全身心的同情和怜悯。鲁迅通过对他们的悲剧的描写,向吃人的封建旧社会提出了血泪的控诉和愤怒的抗议。他一直为愚弱者呐喊,为被害者鸣不平。然而愚弱者自身的劣根性往往也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不过,鲁迅对待不同的愚弱者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对待阿Q鲁迅倾向于“怒其不争”,而单四嫂、祥林嫂这些命运清苦的寡妇却几乎完全是“哀其不幸”。批判之锋芒不见于这些寡妇身上,这一形象的成因之一就是“寡母抚孤”和鲁迅创作心态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创作心态 寡妇形象 形象鲁迅
  • 简介:在生活中,鲁迅常用《楚辞》中向上求索的意象激励自己;创作中,鲁迅与屈原的关系更是密切。创作生涯之初,鲁迅就借《离骚》和《天问》描摹出自己在个人和民族之间的创作格局,接下来不管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希望与绝望纠结之时,还是20世纪30年代与各种灰暗力量缠斗之时,屈原都是鲁迅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创作过程中,鲁迅对屈原的认识不断加深,进而阐发出屈原笔下神话传统的精神光辉。

  • 标签: 鲁迅 屈原 《离骚》 《天问》
  • 简介:鲁迅对木刻艺术的热爱,不仅影响了他独特的审美倾向,而且也潜在地影响了他作品的审美效果,从而使鲁迅的艺术世界更突出、更独特.

  • 标签: 木刻艺术 鲁迅 素描 审美倾向 影响 小说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曾多次提到鲁迅这个光辉名字,号召一切共产党员、干部、文艺工作者都要学习鲁迅。毛泽东同志称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说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并对鲁迅的一生给以崇高的评价:

  • 标签: 鲁迅 辛亥革命 遵命文学 十月革命 小说创作 革命民主主义
  • 简介: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闷的象征》一书中。该书出版不久,鲁迅便对其进行了翻译,并且大为激赏。本文从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出发,分别从位于其思想核心的"苦闷"与"象征"两方面挖掘其与鲁迅创作产生的共鸣,探讨其对鲁迅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品的诸多影响。

  • 标签: 厨川白村 创作论思想 鲁迅 苦闷 象征 共鸣与影响
  • 简介:鲁迅创作总是与他的生命状态联结在一起的,《呐喊》、《彷徨》、《野草》都是创作于作家生命中苦闷、孤独的时候。完成于鲁迅生命最后历程的《故事新编》必然与他晚年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历时13年之久的创作历程也必然反映了鲁迅对某种创作道路的执著探索,这条道路是不同于《呐喊》、《彷徨》的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整体风格庄严而又荒诞,突出体现了鲁迅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不仅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也是他借以突围生命困境的一种方式。

  • 标签: 《故事新编》 鲁迅 晚年创作
  • 简介:鲁迅和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有独特风格和重大贡献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农村题材的创作上堪称两座高峰。他们的创作有共同的地方和前传后承之处,代表了各自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水平,但在基本视角、总的归趋走向及具体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差异。本文试从史的纵向把握上,对两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到一些可资今天借鉴和思考的启示。

  • 标签: 赵树理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农村题材 现实主义作家 学史 小说情节
  • 简介: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实践,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宋之的成长在鲁迅小说影响不断扩大的20、30年代,社会变革和主观上的追求使他在思想上和文学观念上深受鲁迅的影响,从而自觉地学习鲁迅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积极实践,主动创新,创作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作品。尽管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但优秀的小说作品为其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地位功不可没。

  • 标签: 鲁迅 宋之的 启蒙 改造国民性 写作技巧
  • 简介:乡土小说家台静农对鲁迅所开创的乡土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继承和发展。在小说创作中,台静农对鲁迅有很多继承点,尤其是对安特莱夫式阴冷气质的模仿,国民性的批判还有忧郁的家乡情怀都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学习;而另一方面,台静农的小说世界中又重现了皖西民间土地上的生老病死,具有独特的意味;并且,台静农在追忆皖西故土之时还运用了不同的叙述手法,旁知观点和全知观点的交叉使他的乡土文学创作更有特色,这是他乡土小说所开掘出的另一片天地。

  • 标签: 台静农 鲁迅 乡土小说 国民性 皖西民俗
  • 简介:《祝福》是鲁迅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在夫权、父权、族权、神权的交替压迫下,被摧残致死的典型的中国封建妇女的形象。

  • 标签: 祥林嫂形象 鲁迅小说 创作心态
  • 简介:一在鲁迅笔下的小说世界里,女性的生活环境是人间地狱。她们生活的年代是黑暗的封建社会。鲁迅曾将这一历史时期国民的生存环境形象地比喻为“铁屋子”。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社会的铁屋中。不同阶层的国民被严格地固定在不同的生存空间。他曾引用《左传·昭公七年》中的说法:“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最低的一等是“台”。鲁迅接着问道:“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可见,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只是等下之人。鲁迅为女性深感不平:“我还记得中国的女人是怎样被压制。有时简直并羊而不如。”男权制下女性的悲剧地位决定了她们逃脱不了悲剧命运。这是中国女性的实际生存环境。也是鲁迅在对中国妇女的历史和现状长期考察后得出的清醒认识。

  • 标签: 生活环境 鲁迅 女性 小说 再现 艺术
  • 简介:鲁迅创作,融贵了熟为人知的鲁迅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鲁迅式的美学风格,进而形成了鲁迅异常独特的美学倾向──不和谐之美。鲁迅作品中意象的对抗性,音响的怪诞性,旋律的不协调性,以及色调的强烈的反差等,既是不和谐的美学倾向的自然流露,也是鲁迅复杂情绪的微妙传达。

  • 标签: 不和谐 意象 旋律 色彩 怀疑精神 矛盾心理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是以小说名家,后又以杂文著称.但除了创作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以外,鲁迅还有一种学术文化的贡献,这就是他对中国古代小说和古代文学的研究著述,以及古籍校勘整理.鲁迅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成就,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自成一派,俨然大家".

  • 标签: 鲁迅 古籍整理 校勘 现代文学 校录 小说
  • 简介:摘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即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后天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个人在童年阶段所接受的来自母亲的家庭教育,更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鲁迅 家庭教育 母亲形象
  • 简介:研究界对鲁迅在辛亥革命后许多年“回到古代去”的生活一直缺乏全面的关注,对这种生活与创作的关联更缺乏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试图找寻出初涉新文坛时鲁迅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审视其初期的白话文学作品更多还原

  • 标签: 疏离 自我压抑 “呐喊” 性格释放 国民性
  • 简介:宋云彬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者和作家,目前对他的文学研究还停留在基础阶段,缺乏纵深。宋云彬以杂文创作见长,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为我们贡献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宋云彬杂文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立足中国传统的文史根脉;二是汲取外来文化的世界眼光;三是继承五四遗产的鲁迅精神。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打开宋云彬杂文创作的"三扇门",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扇门"。从此进入,不仅对研究宋云彬有开创性价值,对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 标签: 宋云彬杂文 文史根脉 世界眼光 鲁迅精神
  • 简介:旧时的私塾先生为了考查学生的才思,常出题要学生对答。一次,鲁迅的老师,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出了个“独角兽”的课题让学生对。一个学生立即起身,对了个“两头蛇”,

  • 标签: 鲁迅 私塾先生 三味书屋 学生 两头蛇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