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鲜蔬果生命活动与调包装的关系,并提出研究调包装应该从理论上得到包装材料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加工改性后)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模型,得到同一种包装材料不同加工方案的定量关系,从而快速地为不同的蔬果设计正确的调包装。

  • 标签: 气调包装 研发 定量关系 包装材料 生命活动 微观结构
  • 简介:尽管炭黑本身不会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出来,但其中所含的不纯物,如多环芳烃在某些情况下会进入食品。为此,欧盟对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中各类添加剂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 标签: 塑料制品 炭黑含量 食品级 欧盟 多环芳烃 添加剂
  • 简介:(一)相防锈缠绕薄膜的技术要求缠绕薄膜又称弹性膜,还称自粘膜、拉伸膜。它实际是一种在使用时可以利用薄膜自身具有的粘弹性拉伸缠绕,靠薄膜表面的粘弹性和使用时使用的拉张力把物品紧紧的包裹起来,达到保护商品的目的。把相防锈技术和缠绕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制得气相防锈缠绕薄膜。

  • 标签: 气相防锈技术 薄膜表面 缠绕 生产方法 拉伸膜 粘弹性
  • 简介:采用高温熔融-退火法在钠硼铝硅酸盐(SiO2-B2O3-Na2O-Al2O3-ZnO-AIF3-Na2O)玻璃中生长了PbSe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光致荧光(PL)谱等研究了玻璃配料中不同ZnO含量对PbSe量子点尺寸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含量占总玻璃配料质量比约9.4%时,生成的量子点尺寸比较均匀,直径约为6.5nm,且浓度较高,PL谱强度最强,辐射峰位于1790nm,FWHM为296nm。玻璃配料中加入适量的ZnO有助于PbSe量子点的形成,减少Se元素的挥发,使玻璃中的量子点尺寸分布趋于均-化。

  • 标签: 熔融法 氧化锌(ZnO) 硒化铅(PbSe)量子点
  • 简介:文章主要介绍了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以及相法纳米合成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在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原理基础上,以反应原理简单、可调可控为原则,设计组装了相纳米合成装置,并研究了其工艺。

  • 标签: 纳米材料 气相法 工艺
  • 简介: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硅溶胶制备的湿SiO2凝胶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处理,研究了TMCS与孔洞中水的摩尔比对凝胶的疏水改性作用与性能,用红外光谱法检测了疏水性改性的SiO2凝胶,发现凝胶表面的-OH被-OR基团取代,以此构建SiO2凝胶的疏水性改性机理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TMCS与孔洞中水的摩尔比控制在0.35左右时可获得不开裂、完好的、具有憎水性特征的二氧化硅凝胶。

  • 标签: 疏水 SIO2气凝胶 表面修饰 溶胶-凝胶
  • 简介: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可用于制造一种新型玻璃,其强度和稳定性比普通玻璃更好。一般情况下,一块玻璃突然冷却,其中分子无法自由运动,从而形成无序结构。而新工艺可让分子进行排列成有序结构。

  • 标签: 普通玻璃 气相沉积 法制 薄膜 自由运动 无序结构
  • 简介:在氧化钇含量为8%(摩尔分数)的氧化锆中加入单斜氧化锆,1600℃常压烧结,制得不同含量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氧化钇对氧化锆陶瓷性能的影响,并对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当氧化钇的摩尔分数为3%时,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硬度等综合力学性能同时达到最大值。超过这个临界点,材料力学性能又会逐渐下降。

  • 标签: 氧化锆 相对密度 抗弯强度 硬度 微观结构
  • 简介:以采用物理热蒸发法制备的纯ZnO纳米线和Ag掺杂ZnO纳米线为敏基料,制备成旁热式敏元件,用静态配法对浓度均为100ppm的无水乙醇蒸汽、氨气、甲烷及一氧化碳四种气体进行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g掺杂后,ZnO纳米线对四种气体灵敏度的最高值分别提高了230%,92%,158%,49%,缩短了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

  • 标签: ZNO纳米线 掺杂 气敏性能
  • 简介:将端羧基丁二烯丙烯腈橡胶(CTBN)与三乙醇胺反应,得到多端羟基橡胶,掺杂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胺氰酸酯(H12MDI)反应,得到预聚物,再加入系列聚乙二醇(PEG,Mn=2000)共聚合,得到一系列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等表征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不同纳米管不仅能提高聚氨酯型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更重要的是可增强对溶剂饱和蒸汽敏响应性能力。

  • 标签: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气敏响应性
  • 简介:Blueshifl国际材料公司推出了一种可以商业化的聚酰亚胺凝胶,它将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强度与凝胶绝缘性结合形成一种轻质高强柔韧清洁的绝缘薄膜。这种产品百分之百用聚酰亚胺聚合物制成,消除了粉尘以及危险处理协议。

  • 标签: 聚酰亚胺 气凝胶 商业化 材料 国际 绝缘薄膜
  • 简介:R407C、R507A、R404A和R410A混合冷媒按、液相方式进行充注时,冷媒容器内的冷媒成分会或多或少地随着冷媒容器移充填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文建议充注任何混合冷媒时,都应该采用液相方式进行充注,同时为了将冷媒成分变化控制在2%以内,R407C冷媒容器中最后的10%冷媒剩余量不应再进行充注,R507A、R404A和R410A冷媒容器中的最后冷媒剩余量可控制在5%.

  • 标签: 混合冷媒 非共沸冷媒 共沸冷媒 移充填率 液相方式 气相方式
  • 简介:阐述了相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概述,根据前驱物的不同状态(固、液、)对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相法制备的纳米粉体材料具有粒径小、不团聚、无需后续处理的优点,已成为目前纳米制备技术研究的重点。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其工业化技术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 标签: 纳米粉体材料 气相法 形核 前驱物
  • 简介:据报道,中南大学以卢斌博士为核心的团队,经过10多年研究,突破并掌握了高端透明凝胶技术,研制出“新型透明凝胶材料”。这种由中南大学研制的新型超级节能凝胶玻璃近日在我国首次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在凝胶研发应用领域的一项空白。质量仅为水的1/10、超级保温绝热、防火防爆、隔音降噪……这种由中南大学研制的新型超级节能凝胶玻璃近日在我国首次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在凝胶研发应用领域的一项空白。

  • 标签: 气凝胶玻璃 中南大学 国内空白 填补 节能 气凝胶材料
  • 简介:以玻璃纤维、相法白炭黑、Ti02及结合剂为原料,采用干法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硅质隔热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预处理技术及其含量对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纤维表面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其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纤维最佳含量为20%;在200℃、500℃和900℃时其热导率分别仅为o.029W/(m·K)、0.033w/(m·K)和0.043W/(m·K),耐压强度为1.38MPa;与未添加纤维的硅质隔热材料相比,热导率降低21%~28%,耐压强度提高了116%。

  • 标签: 玻璃纤维 隔热材料 性能
  • 简介: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级的CuO-SnO_2敏粉体;运用DSC-TG、XRD、TEM、比表面积、EDS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不同配比浓度的粉体进行了表征,为制作高性能的敏元件建立基础。

  • 标签: 气敏材料 CuO-SnO_2 纳米粉体 表征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ODS—SP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水(60:3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流速1.5ml/min,柱温40℃。结果: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分别在1.0166—50.83mg/L、2.0434~102.17mg/L和1.02~40.8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大于0.999。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提取方法中的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3.81%(RSD=7.75%),90.79%(RSD=3.99%)、92.55%(RSD=4.2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专属、灵敏度高,可用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产品质量控制。

  • 标签: 抗氧剂 高效液相色谱 三层共挤膜输液袋
  • 简介:1月16日,6400t/a卡博特蓝星相二氧化硅项目在天津临港工业区奠基。该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美元,由卡博特(中国)有限公司(占75%股份)和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25%股份)合作建设,计划2010年投产。

  • 标签: 气相二氧化硅 天津 项目总投资 合作建设 工业区 股份
  • 简介:以InCl3·4H2O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合成了立方晶系的In2O3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的组成、形貌、晶粒的大小、直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是直径为80-100nm,晶粒直径为4-10nm的纳米线。用产物In2O3纳米线制备敏元件,敏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In2O3纳米线对NO2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为360℃。

  • 标签: 氧化铟 纳米纤维 模板法 气敏元件 二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