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依据常规PCB走向更高密度的HDI/BUM板的必由之路,传统PCB板导通难以胜任其基层(a+n+b,n为芯板的层数,a和b为高密度积层的层数)的层数越来越多结构产品,必须运用仅在需要电气互连的相关的内层之间才有导通的埋/进行导通;而品质直接关系产品导通性能;文章根据我公司出现裂纹现象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PCB板从材料、过程、影响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管理给出了建议。

  • 标签: 盲孔 裂纹 材料 过程实验
  • 简介:压接区的污染问题是N+N双面压背板制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本文建立鱼骨图对压接区的破损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产生区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半固化片开槽设计、钻孔后烘板、去毛刺铜皮破损、阻焊前烘板、各工序擦花及成品酸洗,通过优化设计、工艺和制程管控来解决成品开盖前的污染问题。

  • 标签: 背板 N+N结构 盲孔区 发黑
  • 简介:随着对高密度电路板研究的发展,国内大部分PCB生产厂家都力求对产品进行升级,以占领当下国内印制电路板生产市场。因此,实现含二阶HDI板的高成品率成为的一个关键的研究环节。以CO2激光钻机和龙门式垂直直流电镀线等设备为基础,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HDI二阶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解决办法以适应现有设备下的生产能力。

  • 标签: HDI二阶盲孔 CO2激光镭射 盲孔电镀 可靠性测试
  • 简介:本世纪以来,电子、通信产业飞速发展,高频、射频设计越来越广泛,PCB上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频板材来满足信号传输的要求;随着各种高频板材的不断应用,一些问题也涌现出来,如无铜、层压分层等;就我公司发生的一起纯ROGERS高频板的层压分层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 标签: 高频 信号传输 罗杰斯 分层
  • 简介:介绍了一种利用直流电源进行微和通同时电镀的工艺,同时给出了相关的工艺条件和电镀效果。

  • 标签: 盲孔 通孔 同步电镀
  • 简介:随着模块电源的不断开发与发展,厚铜印制板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由于表铜较厚,在钻孔/层压/蚀刻/阻焊等制程均有区别于普通PCB加工的工艺控制和难点,且随着布线密度的增加,厚铜板采用设计工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进一步加大了工艺加工难度。文章就厚铜板缺胶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工艺优化进行了有效改善,大大提高了生产品质及一次良品率。

  • 标签: 厚铜盲孔 盲孔填胶
  • 简介:HDI(高密度互联)产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的生产进程,但是HDI产品的制作工艺改进仍然是PCB业者不断讨论和极力推进的工作。作为HDI产品制作中的重要一环,激光钻孔的对位系统也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无论是激光钻机供应商还是曝光机供应商,还有PCB制作的工程师,对此问题的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本文就激光的开窗,激光钻孔靶位的选择以及实现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 标签: 激光钻孔 盲孔对位 盲孔的开窗 HDI
  • 简介: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多高功能化。促使印制线路板向高层、细线宽线距、细通、特殊功能方向发展。虽然,目前的印制板厂家已经通过各种工艺的探索、试验,设备的更新,甚至是非常规线路板制作的设备设计,来适应现在高投入低回报的市场。纵观目前印制板的加工可以看出:印制板制造者们确实想方设法去满足现在设计者的各种需求而推出了应对印制板的高速发展的种种办法。但还是不能满足上游设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线路板设计者又要提高布线秘度,还要考虑到加工成本。所以出现了在有限的面积内布设更多的线和。这样无疑是从原本已经生产成熟的多层板关系变成较为复杂的线路逻辑关系。线路的走线更为复杂,线距变得更为窄小、线宽变得更细。甚至已经明显的表现出过孔的设计已经影响到多层板各层之间的线路布设。这时不得不再想其他办法,所以就出现了和埋的设计和要求,这样就可以大大满足设计者的设计需求。设计者是很容易从各种软件中按线路逻辑要求设计出来,但线路板制作者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制造出相对应的线路板来满足客户要求。这样无疑要增加价格昂贵的激光钻孔机、电镀化设备的更改、AIO扫描、图形电镀设备的更改。这样计算下来的各种费用,起码以得上千万。

  • 标签: 加工工艺 控制要点 印制线路板 设备设计 逻辑关系 线路布设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槽产品的制作流程及加工方法的控制作探讨,主要是利用已经钻好槽板和PP与另一张板进行压合形成。压合槽板时PP上所钻的槽大小设计/品质及PP本身流胶量严重影响成品槽的品质,本次主要以影响品质的几个因素作实验层别:PP槽大小分别比成品槽单边大0.4mm、0.6mm、0.8mm;PP厚度15mil3张;Pp铣槽时叠板数为6、9、12。结论:PP槽单边大0.8mm最优,15mil厚的PP铣板叠板数9张时铣出的PP压合后槽品质符合要求,叠板数越少铣槽的效果越好;介层总厚度相同时,PP选用的张数越少压合时流胶越少,形越好。

  • 标签: 盲槽孔 槽孔 叠板 设计 流程 控制
  • 简介:文章主要针对槽产品的制作流程及加工方法的控制作探讨,主要是利用已经钻好槽板和半固化片与另一张板进行压合形成。压合槽板时半固化片上所钻的槽大小设计/品质及半固化片本身流胶量严重影响成品槽的品质,本次主要以影响品质的几个因素作实验层别:半固化片槽大小分别比成品槽单边大0.4mm、0.6mm、0.8mm;PP厚度0.0375mm×3张;PP铣槽时叠板数为6、9、12。结论:半固化片槽单边大0.8mm最优,1.5mil厚的PP铣板叠板数9张时铣出的PP压合后槽品质符合要求,叠板数越少铣槽的效果越好;介层总厚度相同时,PP选用的张数越少压合时流胶越少,形越好。

  • 标签: 盲槽孔 槽孔 叠板 设计 流程 控制
  • 简介:简要概述了带有埋/厚铜箔多层印制板制作过程中的厚度控制要点和方法。

  • 标签: 厚铜箔多层板 厚度控制
  • 简介: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微型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印制线路板及包装材料的空间体积向更小型化发展,高密度互连(HDI)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线路板的功能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金属化、微填充及通金属化的品质。为改善流程的性能,人们往往会提高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使用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这使流程更加难以控制。另外,PPR脉冲电镀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已被应用,最终还是要通过功能性化学品的氧化还原保护作用来维持添加剂的稳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已经问世,此技术简单而又能有效地控制流程,可实现微孔填充与通金属化同步进行,已经在整板电镀和图形电镀的应用中得到了证实与认可。该技术可应用于传统垂直起落的浸入式直流电镀生产线。另外,此项新技术添加剂的使用量少,从而延长了镀液使用寿命,流程品质也易于管理与控制。

  • 标签: 技术选择 孔金属化 微盲孔 填充 脉冲电镀技术 印制线路板
  • 简介:介绍了—种快速填电镀铜工艺,镀液的基本墨目成和工艺条件是:CuSO4·5H3O210g/L,H2SO485g/L,Cl-50ng/L,湿润剂C(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缩聚物)(5-30)ml/L,整平剂L(含酰胺的杂环化合物)(3~16)ml/L,加速剂B(苯基聚二硫丙烷磺酸钠)(0.5-3)ml/L,温度23℃,电流密度1.6A/dm2,阴极摇摆15回/min或空气搅拌。研究了湿润剂C,整平剂L和加速剂B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剂C与加速剂B用量对填效果影响较大,而整平剂L影响较小。加入适量的该添加剂体系到基础镀液中,常规的HDI(孔径100μm~125μm,介质厚度75um)在表面镀层厚度12μm-15μm时,可以实现填率大于95%,得到铜镀层的延展性和可靠性满足印制电路板技术要求。此外,本研究测定了该添加剂体系填过程,明确其药水爆发期在起镀的(15~20)min,而且爆发期期间内的沉积速度是表面的至少11倍。

  • 标签: 盲孔 添加剂 填孔率 爆发期
  • 简介:本文主要对高密度、高多层埋的钻孔问题进行阐述,并主要针对高密度、高多层埋的钻孔定位方式及钻孔补偿方面进行分析,以便为高密度、高多层埋的钻孔提供参考。

  • 标签: 四槽定位法 钻机补偿法 钻带加放法 钻孔零位
  • 简介:充分利用镭射技术取代部分传统Sequential结构的板,彻底克服不对称压合产生的板弯翘,以及消除外层多次电镀对蚀刻细线路的限制。

  • 标签: 不对称 孔板 技术 机械
  • 简介:采用恒电流(GM)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电镀添加剂(3-巯基-1-丙烷磺酸钠(SPS)、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物(EO/P05800)、3-羧基-1-(苯基甲基)吡啶翁氯化钠(BN—Betaifie))相互作用及其对铜沉积电位的影响,运用循环伏安(cV)技术分析了添加剂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以及旋转圆盘电极(RDE)转速、添加剂浓度对覆盖率的影响。包含0.0001%SPS、O.02%~O/PO、O.001%BN—Betaine的酸性镀铜液用于铜沉积测试,分析了电镀填在不同时期(初始期、爆发期、末期)填充性能变化规律。借助多物理场耦合平台,建立微铜沉积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讨论了电镀铜过程,获得铜沉积速率变化规律,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 标签: 印制电路板 电镀铜 多场耦合
  • 简介:高密度互连(HDI)板是为适应终端客户电子产品轻便化,集成化的使用要求而在近年蓬勃发展的一类新兴工艺。采用高密度的激光微导通层间线路是制作HDI板的关键技术之一。将HDI应用在刚挠结合板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由于刚挠结合板材料繁多,介质多变而导致激光的加工条件复杂化,可靠性难以保证。文章以刚挠结合板为研究对象,将激光设计在混合介质(PI与PP及PI与纯胶)中,分别研究对比了激光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流程对加工激光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SEM、EDS)和微切片技术对激光微观形貌分析,并通过IST和回流焊可靠性测试,试验验证了采用常规PP激光钻孔参数,通过化学除胶即可得到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激光处于PI/PP混合介质层中刚挠结合板,为生产控制提供指导方向。

  • 标签: 高密度互连 刚挠结合板 挠性介质 激光盲孔 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