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沙湾断裂带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条重要的断裂带,在广州范围内主要为隐伏断裂,由一组近平行的NW向断裂组成,总体倾向SW,断裂自中生代晚期以来至少经历了3次较强烈活动,早期为正断层,中期为逆断层,晚期又转为正断层,并且第四纪仍有活动。

  • 标签: 广州 沙湾断裂带 构造岩 活动断裂
  • 简介:城市部件普查工作是建设数字城管系统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精细化、数字化、科学化、经常化、人性化管理城市的重要工作。介绍了广州市城市部件普查采集及入库的流程,并对根据新国标所做的更新与调整进行了简单描述。

  • 标签: 部件普查 数字化城管 数据采集
  • 简介:摘要本文对广州市村庄住房政策演变进行了研究,提出广州市村庄住房总共经历了自建时期、代建时期、统建时期三个阶段,并对各个时期的政策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种建设模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广州市未来村庄住房政策及村庄住房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村庄住房 政策管理 建设模式
  • 简介:摘要: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又名"花城广场",是珠江新城核心区上标志性的CBD中央广场,也是21世纪广州市“城市客厅”。2021年8月1日,广州暴雨,大量雨水从花城大道站A出入口进入地下空间,对广州地铁APM线等地下空间产生较大安全隐患,导致地铁停运1h。项目因此对整个花城广场雨水排水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措施落地后,效果显著,2022年汛期未再发生地面积水和地下空间进水现象。

  • 标签: 地铁空间 地下综合体 内涝治理 改造措施
  • 简介:摘要:本项目针对溶洞风险点处理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地质勘察资料首先进行风险点的识别研判,从理论上分析溶洞分部的情形与特点,为后续的施工处理做好铺垫。接着在风险应对和控制阶段,先组织设计单位进行方案编制,并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充分优化和细化设计方案,以求按方案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更佳,同时充分考虑意外情况和特殊形态的溶洞处理,避免实施过程中遇到后自乱阵脚。最后落实到施工处理阶段,同样认真评估设计方案后,施工组织编制实施方案也要通过专家评审,和各参建单位和属地管理单位的审批,最终着手开始组织实施。本论文对该项目溶洞处理风险管理进行综合案例分析,总结相关经验。

  • 标签: 风险评价 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也日趋完善。广州港船舶引航事业作为保障港口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竭力打造一流引航员队伍,不断完善引航环境,做好船舶引航工作。但由于广州港水域较大、通航环境复杂,加上船舶种类繁多、吨位巨大,引航业务的挑战日益艰巨。若在引航工作中预测引航中的风险因素,对可能会出现的事故做好防范,就可以保障广州港船舶引航安全,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实现一个秩序有条不紊,环境良好的广州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引航风险预测 贝叶斯网络 FSA评估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也日趋完善。广州港船舶引航事业作为保障港口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竭力打造一流引航员队伍,不断完善引航环境,做好船舶引航工作。但由于广州港水域较大、通航环境复杂,加上船舶种类繁多、吨位巨大,引航业务的挑战日益艰巨。若在引航工作中预测引航中的风险因素,对可能会出现的事故做好防范,就可以保障广州港船舶引航安全,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实现一个秩序有条不紊,环境良好的广州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引航风险预测 贝叶斯网络 FSA评估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速度快、准点率高、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发展背景下,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在交通出行方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各大城市都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以缩短城市出行的时空距离。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快速,轨道交通就不可能设置密集的站点,因此交通衔接设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轨道交通衔接设施合理布局为切入点,在对交通衔接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标准规范,提出了交通衔接设施布局的关键技术要点,并针对站点周边不同用地类型提出一体化规划建议,为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轨道交通 交通衔接 布局要点 一体化
  • 简介:该系统为遥控测绘方式成图系统。系统主要由持便携式电脑的作业员在跑点现场,指挥司镜员跑点,并发出指令遥控驱动全站仪观测,观测结果无线传输到便携式电脑并在屏幕上自动展点,作业员根据展点即测即绘,现场成图。

  • 标签: 成图系统 电子平板 遥控 便携式电脑 广州 无线传输
  • 简介:摘要2013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广州市在总结2012年完成的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村庄规划入库工作正式结束。回首该轮村庄规划,本文以从化市鳌头镇楼星村庄规划为例,论述基于公众参与的广州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情况,探讨新型城镇化下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实施方式及其重要性,以促进村庄规划能真正落地,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广州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国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的重要措施,因其投资省、见效快、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年来随着广州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客流量呈持续下降态势,加之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常规公交客流量大幅下降。为保障公交专用道能发挥应有效率,本文从车的角度和的角度分析公交专用道利用率,并基于广州公交专用道的调查数据,分析广州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情况,最后提出优化建议。

  • 标签: 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 公交专用道 利用率
  • 简介:森林自然度是描述森林状态的指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或受人类干扰的程度大小,对其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是森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研究基于空间尺度,构建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通过格网形式对研究区域进行细化,并对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云山森林自然度指标值大部分处于0.31~0.60和0.61~0.80之间,就其等级而言,属于第三、第四等级,即较低等级;而整个研究区范围内自然度最高的是荷依岭景区、明珠楼景区与摩星岭景区相交的天然次生林群落,自然度最低的是白云山群落的外围度假区。

  • 标签: 森林自然度评价 格网 白云山风景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总承包模式在广州地铁建设中越来越普遍,我国政府也颁布了系列总承包管理方面的政策、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更是提出了优化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推动总承包管理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设计总包应提升管理能力以积极适应新的建设模式。本文结合广州总包管理工作的业务发展形势,分析了新形势下广州总包管理工作的思路和要求,旨在为总体总包单位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 标签: 新形势 广州总包管理工作
  • 简介:【摘要】广州专业批发市场长期受服务人口规模效应影响,高度集中在越秀、荔湾、海珠、白云四个老城区,造成大量人口、交通、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周边用地开发强度高,更新改造推动难度大,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专业批发市场交通问题日趋复杂,并有加剧之势,传统道路交通设施扩容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投资成本巨大且短期难以快速见效,有必要对升级转型升级阶段广州专业批发市场段短期交通改善进行研究。以中大批发市场为例,对广州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过渡阶段交通改善方法进行探讨,梳理专业批发市场交通特性、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从道路空间优化,交通组织、交通管理等方面重点阐述中大批发市场交通改善思路和提升的方法。

  • 标签: 老城区 转型升级 专业批发市场 交通改善
  • 简介:摘 要:传统工业化对发展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生态工业园区是下一步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大方向,它是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为设计依据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模式,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推进“两型社会”和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最好途径。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态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 生态视角
  • 简介: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由于大多数城市近郊村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初步形成时缺少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演变为城中村时市政供水管线仅作了粗糙的配套,导致城中村供水管线无法和城市市政供水管网连接成系统,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困扰城中村的健康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

  • 标签: 广州市城中村 供水管网 优化调度
  • 简介: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由于大多数城市近郊村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初步形成时缺少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演变为城中村时市政供水管线仅作了粗糙的配套,导致城中村供水管线无法和城市市政供水管网连接成系统,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困扰城中村的健康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

  • 标签: 广州市城中村 供水管网 优化调度
  • 简介:基于《广州市统计年鉴》2001~2012年数据估算了广州2000~2011年为热释放的日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计算中考虑了人类新陈代谢、工业、交通以及生活排放人为热。计算结果显示:4种排放源中工业12年平均达到了55%,交通达到36%,其次依次为生活排放和新陈代谢排放。总的人为热在这12年时间里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2.7×10^17J增加到2011年的4.4×10^17J,但在2006年后有小幅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释放是人为热释放的主要部分,在2006年后工业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以致能源消耗排放率下降造成的。日变化在10:00(北京时间,下同)和14:00达到最大,并且12年间随时间的推移日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远远快于能源消耗、人口和车辆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对比WRF模式中城市模块中的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系数,这些原始系数在广州使用的误差主要与广州地区和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作息时间有关。

  • 标签: 人为热估算 年变化 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