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广州市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策略研究

孟庆春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由于大多数城市近郊村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初步形成时缺少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演变为城中村时市政供水管线仅作了粗糙的配套,导致城中村供水管线无法和城市市政供水管网连接成系统,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困扰城中村的健康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

关键词:广州市城中村;供水管网;优化调度

现如今,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对水量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各个地区用水需求,应先优化供水管网调度方式,从而运用多种预测法,预测城市用水总量以及水资源缺少的区域,针对水量不足的地区,使用自动化供水管网系统,启动自动化的设备调度水量,使各地有充足的水资源。另外,也可以运用宏观模型,快速调度,确保供水管网调度整个过程水压稳定,同时结合城市水站的位置,选择地点建设泵站,有利于调节供水量,并保证水量提供满足需求,防止出现缺水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可见,优化供水管网调度方式非常重要。

1、广州市城中村供水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广州市城中村采用总表供水方式,以往供水问题不大,但随着城中村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供水问题,主要如下:①由于城中村管道管龄长,材料质量差,维护投入不足,造成村内供水区域管网漏耗大、淤塞严重。管网设施情况与村内居民用水需求严重不相符,缺水缺压情况严重;②管材为镀锌钢管和塑料管,供水管材质不符合供水要求,加上普遍存在管道私拉乱接,造成用户终端水质存在安全隐患;③大部分城中村供水管网没有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消火栓布置不足,存在较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④终端水价不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分类价格,终端用户需要分摊总分表差额水量、管网维护维修成本以及村内的其它建设和管理成本,造成终端价格普遍高于政府定价,引起村民不满和投诉;⑤部分城中村以管网漏耗大、成本高、分摊费用高、村民拒缴水费、亏损严重等理由拖欠向市自来水公司缴纳水费。

2、城中村供水改造的必要性

2.1管道漏失率严重

城中村管道管龄长、管材质量差、维护投入不足、管内腐蚀严重、管壁变薄等引起局部穿孔漏水,造成管道暗漏,日积月累下自来水大量流失,给供水企业和居民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供水企业提供的分析资料,由管道腐蚀老化造成的管道暗漏占漏水总量的30%以上。

2.2运行动力费用增加

一般钢管在使用10~20年后,粗糙系数由原来的0.012增加到0.016~0.018,水流阻力增加,造成水压降低,无法达到用户的要求。如不更换管道,则需加大供水能耗,动力费用增加。

2.3管网水质恶化

城中村的供水管材主要为镀锌钢管和塑料管,金属管道由于内壁腐蚀、结垢、沉积,锈蚀物中含有大量的铁、锰和各种细菌;塑料管道容易滋生藻类,使管网中的铁、锰、浊度、色度和细菌、藻类指标值上升,水质呈现一定程度的恶化。穿孔漏水管道一旦出现负压将造成污水侵入,使水质恶化。

2.4管网布局过时

城中村在演变过程中,市政配套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给水管道多数按近期规划设计,没有考虑长远发展。城中村地域规划的调整使人口密集度及用水功能发生变化,部分区域的供水管网流速偏低、停留时间长,部分区域则出现管道超负荷运行的现象,管网压力极不均衡。

3、城中村供水改造面对的难题

3.1施工条件不足

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工作通常使用开挖埋管的形式,公共面积的占用量很大。原有的供水管道通常都集中在交通繁忙、人口聚集的主要路段,部分小口径管道甚至埋设在狭窄的村道,造成了施工会阻碍交通正常运行、不施工则无法解决管道问题的两难局面。

3.2资金需求量大

供水管网的改造工作不但需要拆除老化管道、铺设新管道,还要修复施工时受到破坏的路面。而对于规模庞大密集的中小口径供水管网,道路修复的花费通常比更新管道的费用要高出许多,致使工程的整体造价大幅度提升。

3.3协调难度大

由于供水管道的改造规模对周遭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有关的单位、部门及居民对管道改造工作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虽然供水部门已经努力积极的进行工作协调,但经常还是会导致工程的延后甚至取消。

3.4环境与生活影响面大

改造供水管道需要开挖路面,新管道敷设完成后开叉接驳需暂停供水,所以会给居民的出行及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施工时产生的泥水、噪音及灰尘等也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供水管道的改造工作始终难以得到民众的全面支持。

3.5运用自动化供水管网系统

现如今,为了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应做到与时俱进,运用自动化供水管网系统,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自动化设备实时调度供水管中的水量,确保水量供应满足实际需求,并且,供应水量不超标,避免出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使用自动化供水设施,不仅可以自动完成调度,还能够自动调节水量,保证各个时期供水正常,保障供水管网系统运行稳定,不出现任何问题。因此,要想优化供水管网调度方式,必须要注重应用自动化供水管网系统和自动的供水设备,才能实现自动、实时调度的目标,进而提高供水管网调度的实效性[3]。

3.6合理建设泵站,优化调度方式

城市供水管网调度方式是否适用,直接影响供水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水压、水资源供应稳定,应结合具体情况,在恰当地方合理建设泵站,建设完成后,用本站供水机组和输水管线,调度供水管中的水量,便可随时调度整个供水管网,无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就可以用供水系统、泵站、供水机组进行调度,有利于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并且,高效供水和调度,有效提高供水管网调度效率,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调度水量,将水到各个供水管网,使水量供应的上,满足各个时期用水需求,表明优化调度方式非常重要[4]。

4、城中村供水改造策略分析

4.1资金筹集的三个一点

城中村供水改造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准则。从已改造的城中村来看,改造原则都以区政府、村、供水企业按“三个一点”筹集资金,即城中村红线外公共供水管道由供水企业筹资,红线内供水管道由村负责筹资,区城建部门负责市政管道及村内供水管网路面修复,解决改造费用问题。为落实政策,区政府、村、供水企业三者都必须设立改造专项资金,政府部门负责路面修复及费用,独立运作;工程及设计等费用按“一村一策”由供水企业和村按一定比例分摊。这种方式更加贴合实际的情况,可有效增加村的积极性,也同时兼顾了多方的利益,达到共赢局面。

4.2实施前需明确各方责任

政府职责主要是统筹辖区内城中村改造,协调推进改水工作,独立实施路面修复;区相关部门和街道,代表政府具体参与实施改水工作,协调解决村欠费等相关问题;村是改水主体单位,负责资料摸查,免费提供施工场地、协调村民配合村内改水工作,确保改水工作在村内的顺利开展;供水企业负责改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实施和协调工作。

4.3改水资料必须准确

改水资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必须由熟悉情况的人认真摸查。①保证后续各项工作的准确性;②如出现超出摸查资料的内容,明确其责任,避免各方相互推诿和纠纷。

4.4加大工程管理力度

施工开始之前与园林、交通及村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与商议,订立完善的施工规划。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遵照文明安全施工的准则,严格管理工程现场。依照现场实际的情况,灵活的规划与安排工作。最大限度的削减供水间断的时长,保证明装管网的排列有序,消除对城市整体美观性的影响。

5、结束语

结合以上分析,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部分,城中村进行改水工作十分必要。由于城中村改水投资大、规模也大,涉及到多个主体的切身利益,所以实施的难度很大。应当采用具有可行性及创新性的管理措施与改造技术,更加具体科学的统筹及管理工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科伟.渭南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吴文娟,帅传敏,王建.“城中村”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的财务评价——武汉市公太里社区项目的案例分析[J].企业导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