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从生产速冻水饺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了速冻水饺产生龟裂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 标签: 速冻 水饺 龟裂
  • 简介:食品安全是世界食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已成为现代食品行业所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也是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行政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方向。由于食品链中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必须对整个食品链进行控制。HACCP体系使企业将精力集中到加工过程中最易发生食品安全危害的环节上,将食品控制更加有效。HACCP体系是国际上认可的控制由食品引起疾病的最有效的、科学的、经济的方法。在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被识别为化学性危害,其添加工序常常被确定为关键控制点,食品添加剂也必然列在有害化学品的目录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作为食品链中的组织之一,在企业实施HACCP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食品安全HACCP 体系 食品添加剂 化学性危害 关键控制点
  • 简介:特殊膳食用食品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因此研究完善其标准体系和相关分类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列举了国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定义和相关分类,并系统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定义、已发布标准概况,提出未来标准工作设想。

  • 标签: 特殊膳食用食品 标准体系 现状 展望
  • 简介:为提高原橙汁的卫生质量,应用HACCP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在对各种原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以及生产环境、生产加工人员的采样分析,鉴定和评估可能导致污染发生的各种危害因素及其危险性的基础上,根据CAC推荐的"关键控制点决定树",确定了原辅料接收、料液杀菌、包装材料的H2O2消毒为关键控制点,确定了相应的关键限值,并在每一关键控制点建立了监控、纠偏措施,制定了验证程序和记录保持系统.体系建立后,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表明所建立的HACCP体系可靠、有效.

  • 标签: 原橙汁生产线 HACCP体系 卫生质量 生产线管理 果汁
  • 简介:目的推动我国餐饮业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各地卫生监督部门理顺监管思路提供参考。方法从法规、标准、规范、制度、管理办法展开论述,对我国现行的餐饮业卫生监督法规体系和制度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有关餐饮业的管理制度是相容的,HACCP在餐饮业应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餐饮业只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就可最大限度预防食物中毒。

  • 标签: 餐饮业 组织和管理 危害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 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来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以制定有效的防策略及措施。方法对东莞市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东莞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1起,病例数为979人;均以企业食堂为主(占77.46%),但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餐馆发生数有增加趋势;5—9月份为全年发生高峰(占56.34%),主要为细菌性污染(占80.56%),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占61.11%);1—3月份为次高峰(占28.17%),主要因四季豆及面豆加工不当(占60.00%),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中毒食物主要为肉类(28.17%)、四季豆(面豆)(28.17%)及凉拌菜类(19.72%),前者有增加趋势,后二者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 标签: 食物中毒 分析 防控对策
  • 简介: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防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的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防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防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有效对策。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服务 农药 动物 有毒 植物 有毒
  • 简介:系统地比较了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体制的特点,并概述了我国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及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性改革的建议,研究认为,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和协作。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现状 对策
  • 简介:目的建立采用程序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方法。方法样品加入5mlHNO3,190℃程序温石墨预消解30min;加入灰化辅助剂硝酸镁,550℃微波灰化5min,用HCl溶解灰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砷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42μg/L,RSD〈5.0%,加标回收率为96%~109%。测定程序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后消解液中砷形态,确认食用海藻中99%以上的有机砷均消解为无机砷。本方法测定了海带(GBW08517)和紫菜(GBW10023)标准物质,分析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测定。

  • 标签: 程序控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海藻 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物
  • 简介:类胡萝卜素是一类橘黄、黄色或红色的色素,存在于质体中,具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功能和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遗传工程手段改造微生物和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开发用来分离所需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资源及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食用植物的方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类胡萝卜素 遗传工程 生物合成 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植物
  • 简介:研究了碳源、氮源、乙酸盐、碳酸氢钠、温度、氧气等诸多因素和条件变化,对于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M5(C.glutamicumATCC13032M5)发酵产生L-苹果酸产量的影响。L-苹果酸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显示,以5%葡萄糖、0.5%NaAce、0.5%(NH_4)_2SO_4、0.15%KH_2PO_4、0.05%MgSO_4·7H_2O、0.02%CaCl_2为发酵培养基,NaHCO_3调节pH7.0,接种量2.5%,30℃自控摇床好氧发酵36h后,转换成限氧发酵72h,L-苹果酸产量可达到25.2g/L,糖酸转化率为72%。实验结果验证了工程菌M5的基因工程改造是成功的,有希望成为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新菌种。

  • 标签: 谷氨酸棒状杆菌 L-苹果酸 发酵 高效液相检测
  • 简介:2006年9月7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的“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第50场)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汇集了相关行业的科学家、政府部门的官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等众多代表。

  • 标签: 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科技会堂 中国工程院 论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