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合成了8个(Z)-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酯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立体化学结果.

  • 标签: 1 2 4-三唑 肟酯 合成 立体异构体
  • 简介: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法,以砂地柏SabinavulgarisAnt.果实油主要杀虫活性成分松油烯-4-醇的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提出了砂地柏果实油中松油烯-4-醇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物料粒径0.85mm(20目),静态萃取10min,萃取温度45℃,压力34.47Mpa,流体CO2总流量30mL/g。采用该法对砂地柏果实油中松油烯-4-醇的萃取率达2.72mg/g,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法(萃取率为2.00mg/g),并具有快速、简便、精确、无毒、经济等优点。

  • 标签: 砂地柏精油 松油烯-4-醇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法
  • 简介: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硫醚键的吡唑肟醚(酯)类化合物18个,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和MS确认。部分化合物经生物活性初筛表现出抗菌活性与除草活性。

  • 标签: 合成 吡唑 肟醚 肟酯 生物活性
  • 简介: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品系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以及使用不同模式底物对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比较研究发现:除成虫期外,不同发育时期抗性品系小菜蛾中P450和细胞色素b5的含量都高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97倍;同时发现抗性品系中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MROD)、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EROD)、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以及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PNOD)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41、4.15、1.67和2.94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单加氧酶活性的增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 标签: 小菜蛾 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 细胞色素B5 阿维菌素 抗药性
  • 简介: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采用圆二色波谱仪(CD)分析了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α-螺旋的减少和β-转角的增加,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成分比较增加,而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 标签: 烟草花叶病毒 TMV 膜蛋白 蛋白二级结构 病毒侵染 烟草细胞膜
  • 简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机体对抗内源或外源性诱导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一种保护酶系.研究表明,紫外光照(300~400nm)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SH-PX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诱导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GSH-PX活性升高.经光活化毒素α-T处理后,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GSH-PX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可能是昆虫对α-T引起的氧化协迫作出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 标签: α-三噻吩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棉铃虫 亚洲玉米螟
  • 简介:取代吡唑酰基异硫氰酸酯与杂环胺,磺酰胺反应,得到了加成产物取代吡唑酰基硫脲或关环产物吡唑并[4,5-e][1,3]噻嗪,取代吡唑酰基硫脲化合物在三乙胺作用下也关环成吡唑并[4,5-e][1,3]噻嗪,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并对此加成,环化反应结果和机理进行了讨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 标签: 吡唑酰基硫脲 噻嗪 加成 环化 生物活性 [1 3]噻嗪衍生物
  • 简介:4-己基间苯二酚(4HR)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小菜蛾酚氧化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提供线索.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I50值分别为0.34μmol/L和0.50μmol/L.该化合物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17μmol/L.通过研究金属离子和酶液对4-己基间苯二酚吸收峰的影响后推测,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酶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直接影响该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有关.

  • 标签: 4-己基间苯二酚 小菜蛾 酚氧化酶 抑制剂 抑制机理
  • 简介:用两种方法合成了1-芳基-1,4-二氢-6-甲基-3-酰肼羰基-4-哒嗪酮(4)。选择了较好的一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目标化合物以期找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黄瓜子叶生根具有较高的促进生长作用,一些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MTV)和水稻纹枯病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哒嗪酮 合成 抗病毒活性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 简介:本文综述了在杀虫剂抗性中起重要作用的P450酶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及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P450介导抗性的分子基础。细胞色素P450表达表现出发育期,组织,品系特异性及可诱导性。P450表达的调控机制复杂,可能受顺式调控元件(如CYP6B1)或反式作用因子(如CYP6A1)或顺式,反式因子的共同调控(如CYP6D1),调控可能涉及转录增强的转录机制或mRNA稳定性增加的转录后机制。P450的超量表达是P450酶系介导抗性的主要机制,P450的氨基酸替换也可能在杀虫剂抗性中起作用。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基因表达 抗药性分子机制 基因调控 介导抗性 杀虫剂
  • 简介:用0.2mg/g氰戊菊酯和2mg/g苯巴比妥钠(PB)拌饲料处理不同时间,对敏感种群(HDS)和抗性种群(KQR)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50诱导作用不同。两种诱导剂对HDS种群棉铃虫的中肠、肠肪体和体壁的P450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中PB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2.24、2.03和1.60倍,氰戊菊酯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2.14、2.83和1.28倍;两种诱导剂对KQR种群棉铃虫的部分组织P450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不及对HDS棉铃虫的显著,最高诱导倍数只有:中肠1.21倍(PB)和1.15倍(氰戊菊酯),脂肪体1.72倍(PB);诱导作用除了表现出种群差异性,还表现出诱导剂差异、时间效应和组织特异性,尽管不同组织被诱导的程度不同,但两种群中中肠和脂肪体的P450相对更容易被诱导,诱导倍数也较;诱导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一般为12-48h不等;两种诱导剂中,PB比氰戊菊酯对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50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

  • 标签: 棉铃虫 细胞色素P450 诱导作用 苯巴比妥钠 氰戊菊酯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