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全球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花卉广泛应用,有关运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花卉育种报道越来越多,但是投放到市场上进行商品化生产转基因花卉品种却为数不多。本文在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研究综述基础上,对转基因花卉在市场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如重要商品花卉转化体系不够成熟、外源基因检测比较复杂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了促进中国转基因花卉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认为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种质资源,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加强学科沟通和国际交流是中国转基因花卉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观赏植物 基因检测 生物安全性 种质资源
  • 简介:硒不但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硒处理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但是过高硒会损害植物结构,抑制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但对于硒对植物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影响尚未进行过系统总结。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硒是如何通过对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实施调控,进而改变作物品质及植物抗逆性,为合理、安全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可以更好地发挥有益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生物学效应。

  • 标签: 植物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抗逆性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和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和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草酸通常被认为是新陈代谢最终惰性产物。近期研究表明:在植物体内草酸(盐)可以被进步分解,其分解产物又参与了特定生长发育过程及抗生物胁迫反应,因此植物体内草酸(盐)代谢又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就植物体内草酸(盐)生物合成、存在形态及其被分解过程生理生化作用简要概述。

  • 标签: 草酸盐 形成 降解 作用
  • 简介:影响因子(hnpactfactor),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论文总数。这是个国际上通行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尽管影响因子是个相对统计值,但其意义在于可克服期刊由于历史长短、载文量多少带来偏差。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期刊整体学术影响越大。

  • 标签: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分子植物育种 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 统计值
  • 简介:农杆菌作为种天然植物转化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在建立和优化转化体系研究中发现农杆菌转化法具有植物基因型依赖性,不同植物受体转化效率差异很大。在农杆菌转化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植物基因及蛋白质参与农杆菌转化过程。在农杆菌转化过程,植物生理生化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很大变化,植物防御酶和内源激素变化对农杆菌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本综述对近年来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为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探索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标签: 农杆菌转化 植物基因和蛋白质 生理生化 基因表达
  • 简介:水淹胁迫是植物遭受主要非生物胁迫之,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全面解析植物耐涝机制,对选育耐涝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其数字信息、高灵敏度、广泛检测范围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体多种功能研究。目前在水稻、玉米、油菜、黄瓜、大豆等多个物种,已有从转录水平分析植物对水淹胁迫分子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报道,这对于深度解析植物耐涝分子响应机制和加快作物耐涝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水淹胁迫应用方面的综述。因此,本研究着重综述了植物水淹胁迫测序组织及时间点选择、各阶段基因表达水平、GO功能富集、小RNA功能特征几个方面,并展望了新代测序技术在植物抗逆机理研究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水淹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富集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研究已被广泛应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特定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或染色质上门新兴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该技术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安全、直观。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技术基本原理,重点从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技术、染色质凝缩程度、与分带技术相结合和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检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该技术发展状况,最后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基因工程育种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基因工程
  • 简介: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对番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期影响。结果表明:55℃处理番茄硬度最大,其次是38℃和52℃。说明热处理会减少番茄果实水分,增加果皮韧性;热处理32℃和52℃对贮藏期番茄可溶性固形物保存效果较好;高温短时间热处理对贮藏期番茄Vc保存效果较好;55℃热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高。52℃番茄热处理对延长番茄贮藏时间效果明显。

  • 标签: 热处理 番茄 品质 耐贮性
  • 简介:为研究株诺丽内生真菌M50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并鉴定此菌株,本研究对实验室保藏诺丽内生真菌M50,采用ITSrDNA测序鉴定内生真菌M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细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性进行测试;以新暗色柱节孢菌、辣椒疫霉、西瓜枯萎病菌和拟盘多毛孢为指示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性进行测试;以肝癌细胞株SMMC-7721、Lewis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为指示癌细胞,采用MTT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内生真菌M50鉴定为Leptoxyphiumfumago;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3.16±0.22)mm、(12.06±0.31)mm、(7.89±0.17)mm和(11.05±0.22)mm;新暗色柱节孢菌、辣椒疫霉、西瓜枯萎病菌和拟盘多毛孢抑制率分别为50.00%、18.36%、12.35%和46.91%;肝癌细胞株SMMC-7721、Lewis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半抑制浓度分别为45.46μg/mL、53.33μg/mL、80.48μg/mL。说明内生真菌M50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研究为解决药源问题带来新希望和契机,为开发诺丽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诺丽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 抗肿瘤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种用于PCR植物基因组DNA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只需将少量(4~6mg)植物叶片、适量(200μL)TE缓冲液、和粒钨合金珠放入1个2mL离心管,在多功能组织细胞研磨器振动5min破碎组织后,直接取1μLDNA溶液作为PCR模板。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扩增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基因型检测。

  • 标签: 水稻 DNA制备 PCR
  • 简介: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起源于中国,在我国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oglycinesIchinohe)是种土传定居性内寄生线虫,不易防治,常引起大豆黄萎病等病害,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病害之。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病原主要为3、4号生理小种。大豆抗孢囊线虫研究直是世界上大豆抗病育种研究热点之。在本课题前期研究,根据已克隆植物抗孢囊线虫病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经常规鉴定为抗(感)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15个大豆品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在大豆抗病品种获得条大豆抗孢囊线虫特异条带。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对引物,对高抗孢囊线虫3号小种北京小黑豆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克隆了特异扩增片段,命名为RSCN3,经测序及BLAST分析,发现其DNA序列与GenBank、EMBL、DDBJ、PDB大豆似受体激酶RHG4、水稻TMK(leucinerichprotein,receptor-likekinase)基因等均有80%以上同源性。根据该DNA序列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在其序列中共找到21个亮氨酸,将该序列与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植物受体激酶、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激酶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推测RSCN3克隆片断为个与受体激酶有类似作用抗病相关基因RGA,并将该序列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AY580161。

  • 标签: 大豆 孢囊线虫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基因克隆
  • 简介:转录组连接基因组遗传信息与蛋白质组,也是基因功能研究基础和出发点。单分子测序技术是近年逐渐成熟代测序技术,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在转录组学研究方面较前代测序技术具有独到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在非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全长转录本获得可有力地推进相应基础研究水平,而第三代测序技术为此提供了较好解决方案。本研究就目前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较广泛SMRT等单分子测序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该技术在非模式植物转录组学研究应用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单分子测序 全长转录组 SMRT 非模式植物
  • 简介:本研究以广西野生金线莲为材料,对植株形态和授粉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了蒴果成熟度、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对无菌播种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植株外形优美,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84.8%;蒴果成熟度对灭菌消毒和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授粉后生长75~90d蒴果为最佳外植体材料;相较于MS和1/4MS,1/2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快;培养基细胞分裂素6-BA、ZT和KT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生长素NAA为0.3mg/L时对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香蕉汁对种子萌发及之后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 标签: 广西金线莲 种源特性 无菌播种 萌发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对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原因之。本研究对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为进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本研究以6个月巨桉无性系GL1苗木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赤霉素到巨桉茎部,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其对木质部发育影响。外施GA3浓度在1.0-10.0mg/L时能够显著促进桉树茎伸长,外施1.0mg/LGA3时,新生木质部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纤维细胞直径没有变化,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木质部细胞增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纤维细胞数量方式,新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数量和直径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GA3处理会引起新生木质部S-木质素和G-木质素含量降低,且GA3并不能显著促进巨桉新生木质部细胞纤维细胞和导管分子伸长。这些研究说明赤霉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次生细胞壁成分合成来调控巨桉次生木质部发育。

  • 标签: 赤霉素 巨桉 木质部 纤维细胞 导管分子
  • 简介:本研究以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为试材,采用绚丽海棠花粉对其进行控制授粉,研究绚丽海棠花粉对其果实品质(套袋条件下)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实酸度有升高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柄长度有降低趋势,部分优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果柄粗度变化趋势不致;在控制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下,参试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醛类和醇类为主,但控制授粉对其相对含量影响存在差异,优系N-1在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下,醛类相对含量有明显升高,而醇类相对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优系N-2和N-3在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下,均表现为醛类相对含量明显降低,醇类相对含量明显升高,优系N-4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受绚丽海棠花粉影响较小;绚丽海棠授粉对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醛类、醇类、酸类和酯类种类及各组分所占比重有明显影响。绚丽海棠花粉授粉对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但对果实香气成分影响未表现出规律性。

  • 标签: 新疆野苹果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香气成分
  • 简介: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杂草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是转基因作物自身杂草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几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作物风险性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环境安全 杂草化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对青薯9号、大西洋、小白花和E1074种基因型马铃薯茎尖进行玻璃法超低温保存,并运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4种材料超低温保存前后DNA甲基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玻璃法超低温保存,四个品种成活率分别为86.93%,/o、78.03%、71.57%和65.82%。成活率和再生率因基因型而异,且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用MSAP技术分析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甲基结果显示:用16对引物组合对4个品种进行扩增,平均扩增出493条带;与对照相比,4个品种基因组CCGG序列中有8.4%~14.3%DNA发生甲基变化。经超低温保存后,去甲基和甲基都有发生,并以去甲基变化为主要趋势。本文运用MSAP技术对马铃薯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进行胞嘧啶甲基化分析表明,使用MSAP检测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DNA甲基遗传变异非常有效。

  • 标签: 马铃薯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 简介:利用自行设计双面紫外杀菌照射装置,探究了紫外照射对鲜切苹果表面微生物杀菌效果。从5个紫外照射剂量(0.48kJ/m2,0.96kJ/m2,2.88kJ/m2,4.80kJ/m2,9.60kJ/m2)中选出了杀菌效果最佳剂量,并研究了该剂量处理后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表面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及品质变化。试验以传统含氯杀菌剂0.36%次氯酸钠处理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当双面紫外照射剂量为0.96kJ/m2时杀菌效果达到最佳;0.96kJ/m2双面紫外照射处理初始杀菌效果显著优于0.36%次氯酸钠处理(p〈0.05)。虽然两种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双面紫外处理在贮藏过程对微生物控制效果不佳。因此,需要紫外杀菌结合其他保鲜方式,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微生物有效控制进行更加深入研究。

  • 标签: 鲜切苹果 沙门氏菌 双面紫外 次氯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