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糖链对缺氧复氧损伤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otch信号转导通路Notch1,Jagged1的蛋白表达,探讨巴戟天糖链在促进血管生成过程中信号转导的潜在机制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3~7代生长状态良好的HUVEC细胞,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巴戟天 血管新生 糖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位于1p36.2上,其inRNA翻译后的蛋白质有2549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结构复杂,分子质量为289kDa.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细胞能量代谢等多种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点的作用。此外,mTOR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些肿瘤中可见mTOR通路的持续活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mTOR抑制药作为靶向性抗肿瘤药物被有效地应用于肾癌及肝癌等治疗。因此,mTO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mTOR信号相关蛋白 mTOR信号传导通路 mTOR抑制药 肿瘤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前后,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在MOO诱导下,Notch信号通路各基因和PTEN的mRNA表达及蛋白变化,进一步探讨MOO在缺血心肌中对Notch信号通路与PTEN的调控机制。方法: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HUVEC建立缺氧复氧损伤(H/R)模型。

  • 标签: Notch信号系统 HUVEC PTEN MOO NOTCH信号通路 调控
  • 简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E2relatedfactor2,Nrf2)是诸多细胞信号通路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基础转录调节因子,主要编码表达多种重要的细胞保护因子,包括解毒酶、抗氧化蛋白、外排型转运体、抗凋亡蛋白、抗炎因子以及其他的应激反应因子。在肝脏或肾脏因外界条件造成损伤时,Nrf2通过调节细胞对毒物的代谢排泄、细胞凋亡以及在应激状态下细胞的抗炎抗氧化进程而发挥作用。对Nrf2在肝脏、肾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损伤 肾损伤 细胞保护因子 NRF2
  • 简介: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通路,其下游调控的II相代谢酶、抗氧化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参与肿瘤耐药和抗氧化应激。本文从Nrf2与Keap1结构功能、Nrf2-Keap1-ARE信号通路调节机制等方面,就可作用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运用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 标签: 中药 肿瘤 氧化应激 NRF2
  • 简介:大肠癌是人类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绝大多数患者并非死于原发肿瘤的局部并发症,而是肿瘤的进展和扩散,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改变渐进性累积的复杂过程,其病因现在尚未完全清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成分的异常改变,导致该通路的高度激活,在细胞水平上表现为过度增殖,在组织水平上表现为肠黏膜上皮转变为腺瘤性息肉。这是大肠癌形成的重要起始环节之一[2]。

  • 标签: 信号通路 GLI1 肠癌细胞 原发肿瘤 腺瘤性息肉 多基因改变
  • 简介:本文对吴茱萸次碱的收缩血管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体外可明显的引起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相关的信号蛋白Rho激酶(RhoA)和IP3受体(IP3R)的抑制剂可以抑制吴茱萸次碱的缩血管效应。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的实验发现,吴茱萸次碱(300μg/L)可以明显升高胞内Ca2+浓度,促进IP3R的mRNA表达,而后者与胞内Ca2+浓度升高有关。预先使用RhoA抑制剂H-1152,吴茱萸次碱仍能使RhoAmRNA表达升高。此外,吴茱萸次碱能够促进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以及肌球蛋白轻链(MLC)的磷酸化。提示吴茱萸次碱的缩血管效应与RhoA/MLCP-MLC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本工作对于深入认识吴茱萸次碱的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吴茱萸次碱 血管 肌球蛋白轻链
  • 简介:目的:研究文拉法辛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200—1000μM)皮质酮处理,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获得皮质酮的毒性浓度;在此基础上,考察文拉法辛对皮质酮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的量效关系;

  • 标签: 神经保护作用 文拉法辛 信号通路 抗抑郁药 PC12细胞损伤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红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红霉素处理组大鼠的PBMCs。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PBMCsERK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ERK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红霉素处理组PBMCsERK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均〈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MCs磷酸化ERK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红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ERK/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效应。

  • 标签: 哮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红霉素
  •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α)信号转导通路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以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trialnatriureticfactor,ANF)mRNA表达为心肌肥大反应指标,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及其相应阻断剂MK886对高糖高胰岛素致心肌肥大作用的影响。利用Realtime—PCR方法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PPAR—α及其下游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糖高胰岛素模型组(25.5mmol/L葡萄糖与0.1gmol/L胰岛素),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和AN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PPAR-α的选择性激动剂非诺贝特(10^-6、3×10^-6和10^-5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P〈0.01)。非诺贝特3×10^-6mol/L明显上调高糖高胰岛素模型组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并阻遏其下游损伤性炎性因子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MK886可完全阻断非诺贝特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结论:PPAR-α及其下游炎症因子Cox-2参与了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PPAR-Α 高胰岛素 高糖 COX-2MRNA 信号通路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乳腺癌中种特殊亚型,由于其具有侵袭力强、远处转移风险高和预后差等特点,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存在较高表达,其表达及信号传导通路往往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3个方面综述三阴性乳腺癌中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的靶向治疗。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刺老苞根皮水提物对成骨细胞TGF-β/BMP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刺老苞根皮水提物低、中、高剂量(3.6、1.8、0.9g/kg)组,ig给药7d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培养大鼠原代成骨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鉴定合格后,分别以对应组别的动物血清连续培养48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家族相关蛋白1、2(Smad-1、Smad-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刺老苞根皮水提物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组BMP-2、TGF-β、Smad-1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Smad-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BMP-2、TGF-β、Smad-1、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刺老苞根皮水提物通过上调TGF-β/BMPs信号传导通路中的BMP-2、TGF-β、Smad-1、Smad-2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 标签: 刺老苞根皮 水提物 成骨细胞 TGF-β/BMPs信号通路
  • 简介:目前认为人类肿瘤的发生是控制正常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突变包括致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Ras是人类癌症基因中最容易突变的基因之一,因此发展以Ras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抑制剂具有很好的药学前景。在所有的人类肿瘤细胞中,Ras基因的变异占20%~30%,Ras变异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腺癌(90%),其次为结肠癌(50%)和肺癌(30%)。

  • 标签: RAS 肿瘤 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涂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参素涂膜剂和阳性药,每天2次,连续8周;对照组涂抹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10、35、49、56d测量瘢痕面积,RT-PCR检测组织中的TGF-β1、Smad3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瘢痕生长较快,愈合较慢,阳性药和苦参素涂膜剂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素涂膜剂组的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素涂膜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下调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苦参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苦参素 涂膜剂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芹黄素通过AMPK/ER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50只C57 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芹黄素低、中、高剂量组(5、20、40mg·kg-1•d-1),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芹黄素三组注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1)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皮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FBG、24 hmALb、Scr、BUN水平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L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24 hmALb、Scr、BUN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F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黄素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降低肾皮质中LN、FN蛋白的过度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ERK信号途径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进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

  • 标签: 芹黄素 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 细胞外信号传导激酶 糖尿病 肾纤维化
  • 简介: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机制。方法以淀粉培养基注射BALB/c小鼠腹腔,诱导并分离巨噬细胞,以APC标记F4/80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巨噬细胞情况;用1mg?1T1的LPS刺激上述分离的巨噬细胞,分组如下:DMSO溶剂对照组,LPS对照组,LPS+低剂量紫草素组(0.1|junal*1T1);LPS+中剂量紫草素组(1|junol?高剂量紫草素组(10ijund?IT1);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以及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ct(TNF-c〇、白细胞介素-lp(IL-lp)、白细胞介素^6(11^)和白细胞介素-IO(IL-IO)的表达情况;Westemblot分别测定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kB(NF-k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检测可知,APC标记的F4/80染色巨噬细胞的纯度可达97.8%;ELISA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紫草素处理后可以抑制由LPS刺激细胞因子TNF-ct、IL-lp和IL-6的表达(P<0.05),并增加IL-10的表达(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紫草素能下调由LPS刺激的TLR4的表达水平和NF-k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结论紫草素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NF-kB,抑制IL-lp、IL-6和TNF-ct的分泌,并促进IL-10的分泌。

  • 标签: 紫草素 腹腔巨噬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GinkgolideInjection,GI)作用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及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再灌注(tMCAO)模型,(1)分别于再灌后1、3、6、9hip首次给予GI(2.5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评价动物缺血损伤程度。(2)于再灌注后1hip给予GI(2.5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d,分别于再灌注后24、72h取脑检测缺血半影区p53、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再灌注后1、3h给予GI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与脑组织含水量(P〈0.05、0.01),6、9h给药大鼠脑损伤未见明显改善。(2)于再灌注后1h给予GI显著抑制p53、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GI对tMCAO模型大鼠的有效治疗时间在缺血再灌注后3h内;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脑卒中 治疗时间窗 凋亡信号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氟维司群对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探讨TGF-β/Smad3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MTS试验检测不同浓度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活力。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h后细胞上清中TGF-β1和泌乳素的分泌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泌乳素腺瘤MMQ细胞经氟维司群处理24h后细胞中磷酸化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氟维司群能够有效抑制泌乳素腺瘤MMQ细胞的增殖,并呈现良好的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可显著提高活性TGF-β1水平、降低泌乳素水平,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作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h后,细胞核和细胞浆中(主要为细胞核中)p-Smad3明显增多。结论氟维司群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分泌。

  • 标签: 氟维司群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TGF-β/Smad3信号通路 泌乳素腺瘤 MMQ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