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部闭合损伤是临床常见创伤病症,由于病情复杂,病症转变快,诊断难以明确,如临床判断或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我院共收治腹部闭合损伤40例,保守治愈2例,剖腹探查38例,其中剖腹后无需特殊处理2例,需手术治疗36例,两处以上损伤8例。

  • 标签: 闭合性腹部损伤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治 临床判断 剖腹探查 手术治疗
  • 简介:腹部闭合损伤是常见的外伤,损伤可局限于腹壁,也可多脏器损伤,临床表现较复杂,往往一时难以明确诊断,需对伤者受伤时情况,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作连续细致的动态观察,才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近3年来我院收治难以作出诊断的闭合腹外伤16例,均经连续细致观察分析,确诊并治愈出院。本文就观察要点谈体会如下。

  • 标签: 腹部 闭合性损伤 腹壁 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2000年56例腹部闭合损伤诊治资料.结果56例患者,其中18~40岁38例,约占67.9%.单一脏器伤21例,两个脏器伤9例,单纯腹壁伤26例.手术治疗30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8%.结论腹部闭合损伤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目前仍有较高的误诊率及死亡率,其诊断及时与否,严重影响着治疗和预后.

  • 标签: 腹部损伤 急腹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80例腹部闭合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如致伤原因、腹部穿刺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穿刺检测阳性58例,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17例,B型超声确诊腹腔脏器损伤者50例,CT确诊腹腔脏器损伤52例。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5例。治愈72例(90.0%),死亡8例(10.0%)。结论腹部闭合损伤早期在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确诊率,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损伤 腹部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腹部创伤所致的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临床少见,由于十二指肠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早期症状、体征均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并发症、死亡率都很高,预后不良。本文报告我院1970年至1994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9例,对其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进行讨论分析。本组9例,男性7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18岁。

  • 标签: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 十二指肠憩室化 肠破裂 腹部创伤 生理学特性 并发症的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损伤的早期诊断目的及治疗。目的对94例腹部闭合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部损伤的简便可靠手段,结合x光、B超及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结论腹部闭合损伤早期在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确诊率,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部闭合肺实质损伤的 X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胸部闭合肺实质损伤的患者 10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X线片及 CT扫面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患者的创伤湿肺,肺挫伤,气胸的检出率。结果: X线创伤湿肺的检出率为 68%,肺挫伤的检出率为 77.78%气胸的检出率为 72.73%; CT扫描创伤湿肺的检出率为 96%,肺挫伤的检出率为 94.44%,气胸的检出率为 95.45%; CT扫面结果中创伤湿肺,肺挫伤,气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X线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 线片临床操作简单,对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检查结果较好, CT 扫描对肺实质病变的检出更具优势,临床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检查方式,以确诊患者的病情,为治疗做出判断为采用依据。

  • 标签: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 X线 CT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2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为术中探查时确诊,术后全部治愈.结论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充分的十二指肠引流.

  • 标签: 十二指肠 创伤和损伤 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损伤诊断中采用B超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9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研究期间选择我院诊断的50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利用回顾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均实施B超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对诊断精准度及分布情况、诊断效能分析指标。结果:诊断后,B超检查腹部闭合损伤患者精准度及分布情况与手术诊断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B超检查准确率96.00%,灵敏度96.00%,漏诊率4.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0.00%。结论:腹部闭合损伤诊断中采用B超检查快捷、精准,可以作为术前判断的重要依据,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手术诊断结果 B超检查 金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闭合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3例未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闭合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颅内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并发PHI)46例与非进展组(未并发PHI)97例。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闭合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两次CT血肿量差、合并颅骨骨折、意识障碍、瞳孔扩大、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入院时GCS评分<12分、两次CT血肿量差>20ml、意识障碍、瞳孔扩大、D-D>1.24mg/L、PLT>300×109/L是闭合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尽早发现,早期处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闭合颅脑损伤患者PH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超声评估检查(FAST)在临床上诊断腹部闭合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急诊手术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按照休克指数分为对照组(非失血性休克,n=38)、研究组(失血性休克,n=20),均采取FAST检查、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对比FAST与CT检出率、检查时间,比较两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结果:均通过手术确定58例患者为腹部闭合损伤,其中12例脾脏受损、20例肾脏受损、9例空腔脏器破裂、15例肝脏受损、2例腹膜后血肿。FAST检出率与CT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FAST检查时间比CT耗时更短(P<0.05)。研究组失血性休克患者IVC-C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FAST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评估急诊患者腹腔内损伤情况,能够预测休克风险,值得推荐。

  • 标签: 创伤超声评估检查 CT 急诊 腹部闭合性损伤
  • 简介:药物作为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造成急性损伤(AKI)的因素之一。毒性药物种类繁多,可以是单一药物亦可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致病。药源性AKI发病机制多样,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肾炎为主。发病的高危因素涉及药物因素(如:药物自身的肾脏毒性、使用剂量与疗程)和患者因素(如:高龄、血容量不足、慢性肾脏病基础)。本文就临床常见及易忽视的毒性药物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毒性药物及发生药源性AKI风险因素的认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警示。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发病机制 高危因素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身高163cm,体重61kg,体表面积1.69m^2。因"胸痛伴活动后胸闷3月,确诊胃癌1月余"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位于右侧胸壁第2~4肋处,为持续钝痛,伴活动后胸闷。10月26日患者因"胸痛再发"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SOX 印戒细胞癌 胸痛 体表面积 持续性钝痛
  • 简介:药物性损伤约占急性损伤发病率的20%,易发展为肾衰竭。目前临床除了肾脏替代疗法,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在药物性急性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药物性急性损伤领域中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机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可能的干预靶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药物性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损伤 肾毒性
  • 简介:目的:阐述药源性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药源性肾损伤 阿德福韦酯 阿托伐他汀钙 穿心莲内酯 别嘌醇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致急性损伤的处置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例泮托拉唑致急性损伤患者诊疗经过,探索泮托拉唑诱发急性损伤的机制及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口服泮托拉唑第7天后出现急性损伤,先后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值由925μmol·L-1降至134μmol·L-1。结论 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损伤通常被误诊,误诊导致给予可能加重病情的治疗,因此对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损伤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