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儿童性早熟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性早熟因会使身体外形过早的出现性征与生殖器官不同于同龄儿童的变化,使得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儿童出现许多如焦燥不安,抑郁的情绪问题,也可能使儿童产生诸如学习困难、有暴力倾向和过于内向自卑等不良行为。本文就性早熟治疗的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性早熟 中医 西医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性早熟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儿科内分泌组就诊住院的12例女性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儿身高120~144.7cm,体质量为25~47.5kg,身高、体质量均超过正常范围;8例中枢性早熟,1例外周性早熟,3例部分性早熟。结论对性早熟患儿,我们应该正确分型,做到合理用药治疗。

  • 标签: 性早熟 诊断 药物治疗
  • 简介: 摘要:近年来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性早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好和心理健康均产生许多消极影响。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关联。所以本文主要就性早熟、自我意识,性早熟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及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 标签: 性早熟 儿童 自我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性早熟患儿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性早熟儿童142位,根据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1位,对对照组的儿童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研究组的儿童采取延续护理的方法,将两组患儿的心里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病儿童的心里状况优良率(71%)比观察组(9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性早熟儿童采取延续护理可以更好地缓解病人和家属焦虑的心情,使其保有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减少负面情绪,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性早熟患儿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延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3月的医院儿科收治的患有特发性性早熟的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研究对象均为女童,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以家庭为中心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心理行为评分变化以及治疗依从概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心理抑郁,社交障碍,沟通障碍以及多动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发性性早熟患儿 以家庭为中心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儿童性早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50例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女孩、50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孩,再选取同时段50例正常发育女孩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之间的IGF-1差异。结果特发性中枢性早熟组、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的IGF-1水平为(362.45±109.45)ng/mL、(231.58±81.63)ng/mL和(221.58±86.95)ng/mL,特发性中枢性早熟组的IGF-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乳房早发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在特发性中枢性早熟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在特发性中枢性早熟与单纯乳房早发育中具有较好的鉴别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性早熟患儿实施延续护理对促进其生活质量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参与实验的56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性早熟患儿,对比两组儿童性早熟患儿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和住院满意度。结果:经延续护理干预后儿童性早熟患儿在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和住院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结论: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家庭的心理状况,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住院满意率。

  • 标签: 家庭 性早熟患儿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住院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低钠血症的时间窗。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低钠血症患者,其中35例脑盐耗型综合征(CSWS)患者作为A组,25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患者作为B组,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血钠水平、血浆渗透压及尿钠水平,针对限水或补充钠盐治疗,分析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枢低钠血症的发生时间、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时间主要集中在6~12d,且两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治疗后低钠血症的持续时间均≤18h,两组发生低钠血症持续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A、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88.00%,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低钠血症的治疗时间窗较短,早期发现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中枢性低钠血症 时间窗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diseases,IIDDs)是一组病因上与自身免疫相关,在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炎症为主的疾病。这些疾病虽然存在相似的病理因素,但在组织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isolatedsyndromes,CIS)、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nromyelitisoptica,NMO)、急性播散型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同心圆硬化(Balo’sConcentricSclerosis,BCS)、

  • 标签: 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特发性 INFLAMMATORY diseases 神经系统脱髓鞘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口服中枢镇痛药使用情况并分析其趋势,为防止药物滥用、科学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2005—2010年每年第4季度我院口服中枢镇痛药各品种的总用量、使用总天数、恶性肿瘤患者总病例数等数据资料,同时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使用量方面,羟考酮缓释片、弱阿片类和吗啡片使用量逐年增加,而吗啡控释片呈下降趋势。其药物利用指数为:弱阿片类、小规格羟考酮控释片及吗啡片DUI〈1,吗啡控释片、较大规格羟考酮缓、控释片DUI〉1。结论:我院口服中枢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不存在滥用现象。

  • 标签: 口服中枢性镇痛药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率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特征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靠近透明隔。MRI上肿瘤实质呈等T1等T2信号,内可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起源于侧脑室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可能。

  • 标签: 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〇=0.02727,P=0.7572)。结论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WT-1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 简介: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水提取液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白花败酱草水提取液分别单独、配伍使用阈上或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和睡眠时间,并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花败酱草水提取液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缩短由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入睡时间及延长睡眠时间.结论白花败酱草水提取液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与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功能有协同作用.

  • 标签: 中枢抑制作用 水提取液 败酱草 戊巴比妥钠 中枢神经系统 自发活动
  • 简介: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降体温、抗癫痫、改善认知功能、保护脑神经和外周神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大麻素2型受体和上调电压门控钙离子N型通道表达,促进抑制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合成与释放,下调γ-氨基丁酸转运体-1表达,使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以及上调γ-氨基丁酸-A受体表达,从而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的增强可抑制兴奋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表达并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蛋白激酶Cγ表达,从而下调电压门控钙离子L型通道的表达,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滞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产生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中枢抑制 神经保护 Γ-氨基丁酸 蛋白激酶CΓ
  • 简介:Nogo蛋白(勿动蛋白)与NgR(勿动蛋白受体)和中枢神经再生抑制密切相关。nogo基因编码的三种蛋白质:Nogo-A、Nogo-B和Nogo-C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中具有抑制神经生长活性的跨膜蛋白。Nogo受体是一种糖基醇磷脂结合蛋白,Nogo-66与p75NTR-NgR形成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导致生长锥塌陷及神经突起生长的抑制。本文主要就nogo基因及其产物的研究概况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方面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NOGO蛋白 Nogo-66受体 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CT、MRI(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其中CT诊断患者纳入常规组,MRI诊断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异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异常检出率显著更高,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 MRI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