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纳入210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量表得分。结果:量表总分居于前三位疾病分别为:天疱疮、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年龄≥60岁的患者组量表总分分别高于〈60岁的患者组(P〈0.05)。女性患者在疾病引起的疼痛与功能受限、社会与情感因素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患者填写量表进行的自我评估,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需求,可指导医生针对性的调整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方案。

  • 标签: 慢性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量表
  • 简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及Ⅳ型。口腔黏膜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medicamentosa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敷贴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超敏体质者机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 标签: 超敏反应性疾病 口腔黏膜 ALLERGIC 药物过敏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组织细胞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羊膜治疗下唇黏膜烧伤的可行性。方法:收治1例广泛性口腔黏膜烧伤患者,其下唇黏膜烧伤后第14d仍被脓痂覆盖,故行下唇切痂术,去除坏死组织,应用羊膜覆盖创面。结果:术后第1d,羊膜形成干性结构;术后第5d,羊膜自行脱落,上唇创面明显缩小。结论:羊膜可作为一种暂时覆盖物,用于下唇黏膜烧伤的治疗。

  • 标签: 羊膜 下唇 黏膜 烧伤
  • 简介: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1]。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有结核患者450万人,肺外结核占整个结核的10%-20%[2]。对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彻底的治愈,不仅可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最重要的措施。结核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常见的肺外结核有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泌尿生殖系结核等。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黏膜 结核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和磁控溅射法两种方法制备的彩色不锈钢正畸托槽的口腔黏膜刺激性,为新材料在口腔临床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0~70d鼠龄的雄性金黄色地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将两种彩色正畸托槽分别缝合固定于两组动物的右侧颊囊,将阴性对照材料缝合固定于每组动物的左侧颊囊,14d后无痛处死动物,取与材料接触部位的颊部全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两种材料的口腔黏膜组织刺激反应。结果20只动物均未出现全身及口腔黏膜局部的不良刺激反应。结论两种彩色正畸托槽均无口腔黏膜刺激性。

  • 标签: 正畸托槽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简介:约90%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临床上都出现过癌前病变即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ED)。OE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不同肿瘤的癌前病变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发生相关基因出现启动子甲基化。为了明确口腔癌前病变的甲基化的研究现状,本文针对口腔上皮异常增生中的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行概述与分析。

  • 标签: 口腔上皮异常增生 口腔癌前病变 启动子甲基化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的炎性疾病。患者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内疼痛,口腔黏膜苍白僵硬,触摸有条索感,舌运动、张口受限,以致咀嚼、吞咽困难,有的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复杂的发病机制导致该病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主张根据病变发展的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治疗
  • 简介:通过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将儿童埋伏阻生牙导萌就位,保留牙列的完整性。方法:对21例埋伏阻生牙进行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治疗。结果:除3例异位埋伏牙拔除外,其余埋伏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牙周附着良好,咬合功能正常,其中2例含牙囊肿患者,含牙囊肿刮治后,行导萌术,轻力牵引至正常位置。结论:采用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儿童埋伏阻生牙,术前需准确定位,正确选用手术方式,术中注意清除萌出道障碍、术后采取合理的牵引方法和牵引力,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埋伏阻生牙 导萌术 正畸
  • 简介:趋化因子是一类能诱导免疫细胞向特定组织部位浸润和集聚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上皮细胞是分泌趋化因子的主要细胞之一。与上皮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口腔黏膜疾病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促使某些口腔慢性炎性疾病向鳞癌转变。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 口腔黏膜疾病
  • 简介: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放化疗急性并发。一般来说,头颈部癌症放疗或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高,也较为严重;单纯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低,程度较轻。严重的口腔黏膜炎造成病人疼痛、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营养障碍,影响癌症的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和新近的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动物模型 防护
  • 简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临床上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主要有白斑和红斑,1979年的WHO口腔癌前病变的临床分类中还包括与倒吸烟相关的角化。与上述癌前病变相关的还有一组所谓的癌前状态,如扁平苔藓等。众所

  • 标签: 口腔癌 口腔黏膜癌 上皮性先驱病变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于2008-12-25来我院就诊。主诉:上腭不适、溃疡1个月。病史:患者1个月前开始感觉全身不适,低热(37.2℃),约2周后上腭部不适,出现一灰白色肿

  • 标签: 口腔黏膜 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
  • 简介:目的对正畸牵引困难的异位尖牙,应用牙种植外科技术结合正畸治疗进行尖牙移植,评价其软组织美学及长期效果.方法对9位患者10例正畸牵引困难的异位尖牙行移植术.其中,男性4名,女性5名;年龄13岁~37岁,平均19.8岁.尖牙埋伏阻生8例,异位萌出2例;上颌7例,下颌3例.术前正畸,调整受植牙区近远中间隙.应用牙种植技术预备受植床,骨引导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及稳定移植牙.术后正畸排齐牙列.定期随访.临床检查评价牙龈软组织美学、牙及牙周组织状态.影像学检查评价牙根、根周膜及硬骨板状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年~9年,平均5.1年.牙龈软组织美学评分13.33±0.87.牙周袋深度均小于3mm.牙髓电活力测试正常4例.影像学检杳显示,根周膜间隙正常及硬骨板连续7例,根周间隙模糊2例,牙根替代性吸收1例.结论本研究提示,结合牙种植外科技术和正畸治疗的异位尖牙移植,为正畸牵引困难尖牙提供了美学效果和长期效果良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移植 尖牙 阻生 美学
  • 简介:目的:探讨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骨前、外侧壁。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做20mm×2mm上颌窦骨壁及黏膜缺损。右侧上颌窦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2、4和8周处死一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采用GraphpadPrismv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2周.上颌窦黏膜附着纤毛脱落.且有腺体部分破坏、减少;术后4周。黏膜细胞水肿呈空泡样,黏膜固有层腺体、血管增生;术后8周,黏膜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纤毛上皮减少、排列不完整,形态仍有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侧2、4、8周MUC5AC表达较对照侧显著增加(P〈0.001)。2周时MUC5AC表达最强.4周时表达稍减弱,8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修复,但与正常结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减轻手术对上颌窦及黏膜的损伤.可降低术后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上颌窦外侧壁截骨 上颌窦黏膜 MUC5AC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为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南京地区435名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口腔黏膜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435名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中共查出189例(占43.45%)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24.14%)最高,其次为干燥综合征、口腔白色角化病和沟纹舌(均为6.90%)。本调查中,男性患病率为55.56%,女性为38.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5);抽烟组的患病率高于非抽烟组(P〈0.005),饮酒组与非饮酒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义齿组的患病率高于非义齿组(P〈0.005)。结论: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予重视。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口腔念珠菌病 流行病学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鼠衰老过程中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的改变,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的后期建立提供自然衰老数据。方法:常规饲养雄性Wistar大鼠至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分别作为自然衰老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对其进行口腔颊黏膜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Wistar大鼠的口腔颊黏膜上皮角化层的厚度和基底层至粒层的厚度在老年组中显著高于青年组或中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Wistar大鼠自然衰老过程中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增加,但因样本量小,该结论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 标签: WISTAR大鼠 口腔黏膜 自然衰老 上皮厚度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右上前牙腭侧萌出.否认相关系统性疾病且无家族史.二、临床检查1.面部:左右基本对称,微笑时右上前牙区露有空隙(图1).2.口内检查:恒牙期,双侧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牙列中线不正,上中线右偏2mm,13低位且近中旋转,11和12腭侧异位,拥挤度为上颌5.8mm,下颌3.1mm,Spee曲线曲度4mm.前牙覆盖1.1mm,覆(牙合)1.1mm,上前牙牙轴唇倾.Bolton指数分析:前牙比为79.16℃;全牙比为92.35℃.(图1)。

  • 标签: 上前牙区 正畸治疗 腭侧 Bolton指数分析 成角 冠根
  • 简介:目的:通过优化条件培养基用于非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扩增,为进一步开展组织工程牙提供上皮种子细胞来源奠定基础。方法:获取出生后1dC57BL鼠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有Y27632的上皮条件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细胞长满后,消化传代,采用条件培养基与3T3饲养层细胞共培养进行扩增并连续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连续传代后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干细胞鉴定。结果:与传统上皮细胞培养方式相比,含Y27632的条件性培养基加3T3饲养层方式培养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这些干细胞表达CK14,SOX2和LGR5。连续传代至第7代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干细胞标志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含有Y27632的条件培养基可有效用于体外大量扩增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并能保持干细胞生长特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牙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上皮干细胞 3T3 细胞 条件性培养基 Y2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