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保留残根可以大大减缓牙槽骨的吸收,同时由于保留了牙根,牙周膜本体感觉也得以保存,提高了义齿的咀嚼效率。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可以通过桩冠修复的形式得以保留。我科从2006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全新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进行桩冠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纤维桩 桩冠 光固化 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聚合瓷纤维核与玻璃纤维核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口腔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20颗根长相似的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聚合瓷纤维组和玻璃纤维组,每组各10颗.根管治疗后切除牙冠,聚合瓷纤维组采用牙周固位纤维增强的Adoro聚合瓷纤维核修复,玻璃纤维组采用ParaPostTaperLux玻璃纤维核修复.两组样本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断模式及所加载的最大负荷.结果聚合瓷纤维组牙齿折裂时负荷为(593.0±71.01)N,玻璃纤维组为(645.4±63.63)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7,P>0.05).两组的折裂位置大部分发生于牙根颈1/3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结论聚合瓷纤维核系统与玻璃纤维核系统的抗折强度和折裂位置分布相似,聚合瓷纤维核系统应用于临床的修复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聚合瓷 玻璃纤维 桩核 抗折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微钛支抗对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大连市口腔医院应用微钛矫治的12例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模型等临床资料,评价微钛对牙齿移动特征及正畸疗效的影响。结果12例正畸矫治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2例患者使用的23枚微钛均由同一外科医生埋入,每个微钛埋入时间需10min左右。微钛作为绝对支抗的应用时间为9~20个月。治疗中23枚微钛均稳定,无脱落。其中9例患者利用微钛在远、近中方向上调整牙齿位置,其移动方式以整体移动为主,上下颌磨牙远中移动最多可达3.5mm。结论微钛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实现了传统正畸手段在牙齿近远中移动、压低方面难以完成的牙齿移动类型,有效地获得了传统正畸方法难以达到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正畸学 矫正 微钛板支抗 牙移动
  • 简介:金属翼粘接桥是以金属翼为固位体,金属熔附烤瓷为桥体,使用树脂粘接剂粘接在基牙上的一种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牙齿磨除量小,避免牙髓损伤,预备时不需麻醉,制取印模不需要排龈等。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翼粘接桥的设计、牙体预备、金属翼的处理方法、粘接剂等相关问题以及粘接桥的一些特殊使用方法。

  • 标签: 牙黏合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非刚性固体
  • 简介:目的观察玻璃纤维加树脂核和铸造镍铬金属核修复上颌前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口腔科行上颌前磨牙核冠修复的143例患者的176颗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各88颗。分别使用玻璃纤维加树脂核和铸造镍铬金属制作核,然后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随访2年,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A组成功86颗,失败2颗,成功率97.7%;B组成功85颗,失败3颗成功率96.6%。两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加树脂核和铸造金属核修复上颌前磨牙,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但玻璃纤维在失败后的再次修复方面具有铸造核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上颌前磨牙的核修复方面首选玻璃纤维

  • 标签: 上颌前磨牙 桩核技术 玻璃纤维桩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3种常用比色的色度值差别,以指导临床及技工室制作瓷修复体.方法:将比色每一色片分成上中下、左中右9个象限,分别测试每1象限的Lab值,并对不同比色相同编号色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种常用比色同一编号色片在同一部位的色度差值(△Eab)范围是:1.67~22.83NBS,超出肉眼可分辨的范围1.5NBS.结论:不同比色同一色片之间存在肉眼可分辨的色度差,建议医师在登记比色结果时,应注明所用比色的厂家名称,技工应采用相应比色厂家的瓷粉完成瓷修复体.

  • 标签: 比色板 色度差 瓷修复体 固定修复
  • 简介:近年来,随着酸蚀——粘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修复临床,前牙钨翼极粘接桥有希望成为永外性的修复体,但仍存在暴露金属影响美观的问题,从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改良式前牙金属翼粘接桥修复17例,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材料和方法1适应症选择前牙缺失,基牙健康,舌侧有较大面积的釉质粘接面,且可取得共同就位道.2基牙预备基牙近缺失侧邻面片切,按3/4冠

  • 标签: 前牙金属翼板粘接桥 适应症 基牙预备 桥体唇面 固位力
  • 简介:髁突软骨和生长软骨是不同部位的两种软骨,其发育过程均为软骨内成骨。下颌髁突软骨是继发性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生长软骨为原发性软骨,由透明软骨构成。二者行使的生理功能不同,在胚胎发生、生长特性、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的终末方式及对生长因子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此差异对比做一综述。

  • 标签: 髁状突软骨 生长板软骨 发育 差异
  • 简介:良好的封闭性是施行高质量的核修复要求之一。充填、修复材料和牙体组织间的微渗漏与修复远期效果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核微渗漏的研究众多,研究提示核修复过程中道预备时机、道预备器械、剩余根充物长度、核材料的选择及核预备时机都可能与微渗漏的发生相关,本文就核修复过程中微渗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渗漏 桩核 桩道预备
  • 简介:目的研究铸造镍铬合金核、黏接银汞核、传统银汞核和纤维树脂核的冠向微渗漏情况。为临床核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颗新拔除的人上颌磨牙,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制作铸造镍铬合金核、黏接银汞核、传统银汞核和纤维树脂核,另2组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然后浸入印度墨水中1周,评价不同核的冠向微渗漏情况。结果4个实验组微渗漏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纤维树脂核组和黏接银汞核组微渗漏明显小于传统银汞核组和铸造镍铬合金核组(P〈0.05)。结论各种核修复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微渗漏.其中黏接银汞核和纤维树脂核修复更为有效。

  • 标签: 银汞桩核技术 纤维树脂桩核 冠向微渗漏
  • 简介:残根、残冠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传统方法是由成品或螺纹钉固位,用树脂套冠或光固化树脂等修复,由于成品与根管不密合,易脱落,多次桩冠或多次光固化导致牙体继发龋,使牙体组织缺损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牙缺失.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金属核修复残根、残冠共50例70颗牙,并随访1—2年,无一例脱落及牙根折断,仅二例出现崩瓷,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残根 残冠 金属桩核 根管制备 桩核 FX玻璃离子
  • 简介:临床上常采用二段式核加全冠的形式修复经过牙髓治疗的牙齿.因材料和制作方式不同,现有多种类型的核系统,但各存在优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粘结银汞核进行了研究,它不仅能有效的防止微渗漏,还可以保留较多的牙体组织,而且能有效的避免侧穿,是一种前景广阔的修复形式.

  • 标签: 粘结银汞桩核 后牙 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外伤造成的前牙牙折很常见.一般情况下.冠折及部分冠根折的病例在根管治疗后做烤瓷冠修复.按口腔修复的传统理论.对大部分根折的病例予拔除断根后义齿修复或种植牙修复治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拔牙.特别是牙冠完好的前牙根折病例。本研究尝试对此类病例进行根管治疗之后以铸造纯钛固定.经过3个月至1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前牙根折 保存治疗 钛桩 铸造 根管治疗后 烤瓷冠修复
  • 简介:上颌前牙龈上残根残冠的修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应用也很普遍,但是,当由于外伤、龋齿等原因造成前牙的残根位于龈下时,尤其当残根位于龈下1mm-3mm时,修复后常常并发牙根折裂、牙周炎、牙龈炎等。从2003年以来,我们开始探索进行前牙龈下残根的修复治疗,其特点是:甲冠排龈,根据不同的断面形式进行不同的根面预备,并采用不同肩台设计来避免修复后的并发证。

  • 标签: 残根 桩核 桩冠 排龈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机用环形钻针在拆除平行根管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人离体单根尖牙,截去牙冠后预备并接受预成钛修复,使用PanaviaF树脂粘结剂粘固。10颗牙做为对照;10颗牙使用机用环形钻针在周围切割出4mm深的窄沟;另有10颗牙用超声器械处理10分钟。使用通用测量仪检测使脱位所需的外力大小,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结果环形钻针可去除周围的复合树脂粘结剂,但相当困难。两种方法均不能有效地使脱位。

  • 标签: 根管桩 脱位 尖牙 超声器械 预备 粘固
  • 简介:纤维是一种由环氧聚合物树脂和无序排列的长碳纤维组成的碳纤维加强树脂根管钉,为非金属成品,有较高的韧性抗弯强度,不易折断,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更有利于力的分散,可更好的保护牙体组织,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和美学性能.为了使临床医生顺利开展此项新技术,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败率,其护理配合至关重要.现就纤维修复残根残冠中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 标签: 纤维桩 修复 残根 残冠
  • 简介:临床上患者和牙医越来越重视天然牙根的保留,利用完善根管治疗过的牙根做桩冠修复,越来越普遍[1].前牙牙冠缺失,不仅影响切割和发音功能,而且影响面部外形美观.利用钉插入根管内得以获得固位的桩冠修复,特别是烤瓷桩冠的修复,不仅固位良好,颜色和形态均能接近天然牙.但是,如果在桩冠制作的过程中,钉选择不当,钉加工技术欠缺,或者因外部因素,如外伤,咬合创伤等,均可造成钉的折断或脱落.临床上常采用取出断端钉,重新修复.当断面发生在根中1/3处,根内部分牢固,X线片显示根内部分较长(大于5mm),且临床上又难以取出时,作者认为可以不取出断端,采用钉两端凹凸相嵌的办法,进行桩冠修复.

  • 标签: 桩冠修复 根中1/3桩钉折断 X线检查 基牙预备 蜡型制作
  • 简介:目的应用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治疗颌面部骨折,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3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均行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共使用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67块,下颌骨颏孔区骨折术后辅以牙弓夹板固定。术后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固定稳定,咬合关系良好。其疗效评价:优22例(62.86%),良13例(37.14%),无效果较差病例;远期随访未出现骨折移位、瘘管形成和固定材料排出等现象。结论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可广泛应用于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正中线性骨折;颏孔区线性骨折需辅以牙弓夹板固定。

  • 标签: 颌骨骨折 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板 应力遮挡
  • 简介: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的分体插入式铸造核冠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颗后牙残根残冠应用分体插入式铸造核冠修复,观察患者自我感觉、临床使用效果等.结果:68颗后牙修复后随访2年半至3年,所有患者均使用良好.其中2颗根管预备中发生意外侧穿,早期有轻度胀痛;2颗根管超填者,偶有不适感.结论:后牙残根残冠插入式铸造核冠修复,既方便、简洁,义解决了共同就位道的问题.

  • 标签: 核冠修复 后牙 分体插入式 铸造桩核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核-冠(预成螺纹型金属核和螺纹钉树脂桂)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3年修复的113例前牙残根残冠的单冠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核-冠修复治疗方法。并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两种-核-冠修复方法在核冠钉松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防止牙根折裂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成螺纹型金属核-冠组,在防止冠钉松动方面明显优于螺纹钉-复合树脂核-冠组(P〈0.05)。

  • 标签: 预成桩核 螺纹桩钉 复合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