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牙周组织 手术后 针尖 结合上皮 显著性差异 牙周探诊
  • 简介:水肿、疼痛和张口受限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患者必然产生的症状,受到包括手术难易程度、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减轻术后反应获得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广泛关注.根据文献资料,减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反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技术的改进等.其中,寻找更好的手术策略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近3年来关于不同手术策略影响术后反应程度的文献,其中的手术策略主要包括不同的翻瓣方式、新辅助手术技术和不同的缝合方法等三个方面.

  • 标签: 磨牙 第三 阻生 拔牙 术后反应 翻瓣 缝合
  • 简介: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患者360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54例,涉及上颌窦提升手术86例,植骨术64例.按患者就诊顺序给每位患者编号,奇数患者为心理护理组,偶数患者为对照组,每位患者初次就诊心理护理前和心理护理后(术后24h)分别填写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dentalanxietyscale,MDAS)[1],评估患者牙科焦虑情况.MDAS由4个问题条目组成,每条目5个备选答案,分值1-5分,4题选项分数之和为MDAS得分,MDAS评分≥11分可诊断为牙科焦虑症.

  • 标签: 口腔种植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需求,他们要求尽可能保留口腔内固有的牙齿.冠根折患牙的保留及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冠根折前牙一般由外伤引起,后牙一般由牙合创伤引起.牙周储备力(牙周潜力)[1]是这种修复方法的生理基础,正常人健康牙牙周储存力为所能支持力的1倍.因此理论上讲健康牙冠折或一定深度的根折都可以修复.

  • 标签: 根折 全冠修复术 牙周术 冠折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舌癌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系统、口腔及饮食护理,对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做好并发症观察。结果:50例老年舌癌患者通过实施肿瘤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全部成功。结论:对老年舌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舌癌 老年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舌再造的护理。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有13例舌癌患者接受了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化移植修复术,对该类手术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本组病人术后无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无血管危象,无院内感染,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股前外侧皮瓣成活,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对皮瓣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对舌再造的功能指导是护理的重点。

  • 标签: 舌癌 皮瓣 舌再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手术矫正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患者术后上颌骨的稳定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34例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均行改良LeFortⅠ型截骨术前徙上颌骨,其中29例患者同期行BSSRO和/或颏成形术,术后随访时间≥12月.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齿槽座(A)点、后鼻嵴(PNS)点、∠SNA的变化.结果34例患者术后1年以上(平均19个月)水平向复发率为(20.10±18.09)%;垂直向复发率为(34.78±32.89)%.∠SNA术前平均为77.9°,术后即刻为82.3°,术后1年以上为81.4°.水平向复发率与上颌骨前徙量无相关性(P>0.05),但垂直向的复发率与上颌骨下移量呈正相关性(P<0.05).通过对15例连续随访患者资料的方差分析提示,上颌骨术后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前徙术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发,其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垂直向的复发率与颌骨下移量成正相关.

  • 标签: 正颌外科 唇腭裂 上颌前徙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8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入院后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用临床标准情绪评价表进行评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一段时间的负面情绪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负面情绪评分平均为20.16±5.18,对照组评分平均为42.25±8.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好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可以考虑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颌面外科 负面情绪 医患纠纷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牙列缺失患者微创种植牙的围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种植科行微创种植手术的患者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微创种植牙的围手术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在种植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种植体植入顺利患者感觉良好,种植体存活率达94.01%,术后未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患者基本能按要求维护种植体。结论:口腔种植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是种植牙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细致精心的口腔护理可提高种植体存活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老年牙列缺失 微创 种植牙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siveperiodontitis,AgP)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快,但我国牙周炎患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故就诊时多已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此外,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牙菌斑有关,某些全身和局部危险因素如遗传背景、白细胞功能缺陷、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牙齿的解剖结构等也有关,故治疗相对复杂,远期疗效如何更值得关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非手术 牙齿松动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气道管理措施。方法对38例口腔癌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吸痰、吸氧、气道湿化、气囊处理、局部感染预防等治疗和护理。结果38例患者无出现呼吸道感染、窒息、呛咳、声嘶等并发症。结论对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正确的气道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口腔癌 气道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语音功能 语音清晰度 舌癌 舌切除 功能性重建
  • 简介:牙周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肿胀和组织坏死、化脓或感染、一过性菌血症、神经损伤和出血。切除性的牙周手术通常可能导致附着组织的减少。而牙齿移位作为术后并发症从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详细报告了一例在接受牙冠延长术后发生牙齿移位的病例,采用上颌可摘式改良Hawley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而将牙齿复位。医生必须在术前仔细检查患牙的咬合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在愈合期内可能出现的牙齿移位。如果不能使咬合与牙弓达到稳定,就可能引起术后牙齿移动,并由此影响患牙的预后和使日后修复计划复杂化。

  • 标签: 牙齿 术后并发症 牙冠延长术 移位 牙周手术 咬合
  • 简介: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慢性根尖周炎、咬合创伤及牙周炎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磨牙某一牙根严重病变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法保留患牙或经过常规治疗后不能取得较好疗效,反复出现临床症状,被迫拔

  • 标签: 截根术 联冠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颧骨骨折在手术治疗中既保持面部美观,又能达到良好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对17例患者行上颌前庭沟切口+颧骨颞骨头钢丝牵引复位固定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行临床检查,3个月时加作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及定位X线片头影测量双侧外侧缘高度、眶下缘宽度、双侧颧骨长度,并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软组织均I期愈合,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复位颧骨无移位、变形现象.3个月时CT示颧骨对位对线良好,头影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眶外侧缘高度、双侧眶下缘宽度、双侧颧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简单颧骨骨折手术进路与固定术式改进方法.是一种在术后面部不留瘢痕、手术复位与固定效果稳定、功能修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进路 术式改进 面部美观外科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种植义齿手术误差测量分析方法。方法:14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9岁,24颗种植体。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患者工作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植入种植体安装愈合基台,制作手术导板并进行种植手术,整合模拟手术和种植手术术后CT图像数据。计算拟合生成愈合基台中心线作为术前设计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愈合基台顶面的交点,然后向根方分别截取愈合基台和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术前设计种植体的根尖点和进入点。计算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中心线确定为术后实际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种植体尖端平面的交点是实际植入种植体的根尖点,由此点向冠方截取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实际植入的种植体进入点。相对应标志点间的空间距离为手术距离误差,轴线间夹角为手术轴向误差。结果:工作模型图像与CT图像准确整合,种植体上缘中心点误差为0.54±0.43mm,尖端中心点误差为1.58±0.74mm,轴向误差小于10°。结论:图像拟合准确,使用数学计算方法找出的标志点是唯一的,此方法重复性好,适于评价种植手术前后之间的误差。

  • 标签: 种植义齿 导航手术 手板 误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新入路.方法:对6例(8侧)髁突下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视野好,骨断端暴露充分,便于复位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无面神经损伤.结论:此手术入路是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髁突下骨折 坚强内固定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