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危害患眼视力。这类病变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s,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等眼底病。当前,药物治疗新生血管(neovscularization,NV)主要是针对NV生成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用于临床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的药物。

  • 标签: 新生血管形成 抗新生血管药物 视网膜 脉络膜
  • 简介:目的:研究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眼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A组)以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B组)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超声粉碎晶状体技术可以考虑应用。

  • 标签: 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复杂性白内障
  • 简介: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的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的致盲原因)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的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防盲治盲 VEGF 视网膜血管异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正>晶体坠入玻璃体内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眼科中心自1993年12月到1997年3月期间共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058例,术中发生晶体脱位于玻璃体内二例,发生率为0.065%,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女,70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核心性)伴高度近视眼,术前矫正视力0.05。于1993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晶体掉入玻璃体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体核 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脱位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 回顾性分析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型青光眼手术是常刷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双针劈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采用双针劈法劈开晶状体,小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第三天裸眼视力≥0.5分别为39眼(41.5%)和68眼(72.3%)。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4眼(14.8%),前房出血5眼(5.3%),8眼(8.5%)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均好转恢复。结论把双针劈法应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掌握且手术成本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和大规模防盲行动中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劈核 小切口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会出现缺血区,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刺激物,它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力。随着VEGF药物的出现,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VEGF药物已经成为治疗RVO黄斑水肿的一线用药。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边缘系统兴奋对耳鸣状态下听觉传导主要团下丘外(extemalnucleusofinferiorcolliculus,ICx)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急性水杨酸(sodiumsalicylate,SA)耳鸣模型大鼠杏仁外侧(lateralamygdaloidnucleus,LA)自发放电及电刺激LA后ICx自发放电活动和放电间隔直方图。结果1.SA模型大鼠LA神经元平均自发放电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5.42±0.68Hzvs3.36±0.24Hz,P〈0.01)。2.电刺激LA2h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ICx平均自发放电率较刺激前增加(7.90±0.85Hzvs3.21±0.41Hz,P〈0.01);0~50ms间隔放电脉冲比例由31.9%增加到55.1%。3.急性SA模型大鼠在电刺激LA前,ICx的平均自发放电率(7.63±0.70Hz)已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0—6ms短间隔放电比例明显增加;刺激LA后2h内,ICx神经元平均自发放电率降低(5.66±1.05Hz)与电刺激前比有差异(P〈0.05),但较正常组刺激前,自发放电活动仍明显增加;0~20ms的ICx自发放电脉冲数比例明显下降(28.4%vs14.5%)。结论大剂量SA可引起LA和ICx神经元放电增加;SA引起的LA神经元兴奋可引起ICx兴奋程度的改变,耳鸣是否伴随情绪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耳鸣 自发放电 水杨酸 杏仁核 下丘 边缘系统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中采用两种不同娩的手术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采用“夹面包法”娩(A组)及常规注水圈匙娩(B组),比较术后的视力、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二组病例的角膜水肿率分别为:A组5.1%,B组27.8%,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二组病例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分别为:A组82.1%,B组69.7%,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夹面包法娩核能明显减少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水肿发生率,提高术后视力。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娩核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BRVO且病史〈3mo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6例16眼,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联合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微脉冲组),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联合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格栅光凝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结果:治疗后6mo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34±0.18提高到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0.75±0.52提高到0.1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的CFT: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362.25±119.33μm降低至232.25±56.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419.75±96.30μm降低至229.25±43.9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与传统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良好疗效。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微脉冲激光 传统激光 疗效
  • 简介:儿童眼球的生长、发育及稳定离不开眼球血管的发生和成熟。正常视网膜血管形成起始于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终止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促血管生成因子(pro-angiogenicfactors)和血管生成因子(anti-angiogenicfactors)共同作用调节血管新生的过程。缺氧和炎症等多种刺激可以导致病理性的血管新生[1]。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药物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血管 血管生成 视网膜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16眼(96例)白内障行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白内障摘除术,记录术中患者眼疼痛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6眼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术中疼痛分级情况:0级96眼,1级14眼,2级6眼,3级0眼。手术平均时间为13.6±3.5min。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情况:0.2-0.4者16眼,0.5-0.8者82眼,≥1.0者18眼。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纹样水肿28眼,均于术后3天左右消退;局部斑片样混浊3眼,术后1周内消退。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前房操作空间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10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PCNA和IGF-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翼状胬肉组中PCNA,IGF-Ⅱ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1),IGF-Ⅱ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1(P〈0.01)。结论:翼状胬肉为一种具有肿瘤潜能的增生性眼表疾病。IGF-Ⅱ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翼状胬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增殖细胞核抗 原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每日4次,治疗组加用敏滋肝明目汤口服,每日2次,治疗14天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色甘酸钠滴眼液。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抗敏滋肝明目汤 色甘酸钠滴眼液
  • 简介:1概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目前被认为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一种亚型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以脉络膜异常分枝状血管网(branchingvascularnetwork,BVN)末端息肉样扩张灶(polyps)为特征的。

  • 标签: 脉络膜血管 息肉样 choroidal MACULAR degeneration branching
  • 简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随之,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危害也日显严峻。如何治疗DME,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1DME的基本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管在非增殖期还是增殖期,都可出现黄斑水肿,黄斑区局部的微血管瘤渗漏可引起局灶性水肿,而后极部毛细血管的广泛渗漏则引起弥漫性黄斑水肿。

  • 标签: MACULAR 微血管瘤 弥漫性黄斑水肿 眼内注射 毛细血管床 注射组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进入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等,玻璃体切除术是临床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存在,术中复杂且难以预估的出血,不仅干扰术者的手术视野,增加各种手术器械的更换频度,提高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对治疗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DETACHMENT 围手术期 手术视野 玻璃体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