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100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中,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100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1例追加球周麻醉;有疼痛者为1例,占1%。手术平均时间(15±5)min;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占98%。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选择,适用于防盲手术中开展。

  • 标签: 表面麻醉 白内障 防盲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formation,CPR)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成人尸头标本20具,行颞骨MSCT超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在3个垂直平面上分别进行面神经管CPR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面神经管与各外科解剖标志结构间的距离,并与标本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外半规管与面神经管关系在横断面重建CPR像上显示最好,壶腹部与面神经管间距离最短,为(1.74±0.29)mm,外半规管后缘与面神经管锥曲处间距离最大,为(2.47±0.51)mm。(2)砧骨短脚窝形态在矢状面重建CPR像上显示最佳,与面神经管锥曲最短距离为(2.88±0.41)mm。(3)乙状窦沟在冠状面重建CPR像上显示最好,与面神经管最短距离为(8.97±2.72)mm。CPR像上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面神经管CPR重建可用于测量面神经管与外科标志性结构间的距离,为术中面神经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9-91)

  • 标签: 面神经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耳 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应用退翳明目汤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例初103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应用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退翳明目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水肿消退、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及干眼症状计分均低于对照组,SchirmerBU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3.89P〈0.05)-Ⅰ及%(。结论退翳明目汤能够有效提升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提升泪膜稳定性,消除干眼症状,促进创面上皮修复,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退翳明目汤 翼状胬肉 泪膜稳定性 复发率
  • 简介:目的: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泪小管内排出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以寻找放线菌。结果: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中,有56眼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碾开涂片均见放线菌。57眼患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55眼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63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

  • 标签: 泪小管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电极检查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上皮肤电极结果均明显低于角膜接触镜电极,其占角膜接触镜电极幅值的比值为20%~30%;但潜伏期较角膜接触镜电极稍提前,其占角膜电极记录结果的比值为95%~96%。结论:将脑电皮肤电极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视网膜功能信息。

  • 标签: 视网膜电图 皮肤电极 正常值
  • 简介:目的:针对较大翼状胬肉,采用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术,或胬肉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侵及瞳孔区的较大翼状胬肉40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术(羊膜组),另一组行胬肉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绷带镜组),每组各20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第l、3d,1、3wk眼部舒适程度和角膜愈合情况与随访复发情况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羊膜组为61.4±5.2min,绷带镜组为34.5±2.7min,绷带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在术后第Id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第3d和术后lwk,绷带镜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明显优于羊膜组(P<0.01),至术后3wk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wk时两组患者的角膜愈合率评分分别为0.85±0.18分和1.15±0.1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羊膜组有1眼胬肉复发。结论:在侵及角膜的较大翼状胬肉治疗中,胬肉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或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均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症状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患者更舒适,治疗更便捷。

  • 标签: 较大翼状胬肉 羊膜覆盖 角膜绷带镜
  • 简介:目的提升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知晓率,提高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掌握率低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住院患者的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掌握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80%,目标达成率为14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使眼科住院患者能正确掌握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安全地使用眼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了我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塑造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良好形象,激活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眼药水 住院患者 应用
  • 简介:ToficIOL,又称散光人工晶状体,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ToficIOL可使白内障合并散光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效果。本文回顾了ToficIOL的发展史,全面讨论了ToficIOL植入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探讨了ToficIOL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TORIC IOL 散光 白内障
  • 简介:眼科疾患的影像学检查过去主要依靠头颅、眼眶平片、CT、超声、眼底萤光素血管造影、颈内、颈外动脉造影以及眼静脉造影等。九十年代末,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问世使检查眼部疾病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MRI作为一种新的、无创伤、无痛苦、无辐

  • 标签: 高信号 视神经孔 增强扫描 低信号 良性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在泪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CT泪囊造影,并以X-线平片泪囊造影做对照.结果23例(26眼)中大泪囊11眼,中泪囊13眼,小泪囊2眼.CT泪囊造影片能清晰显示泪囊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泪囊造影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泪囊造影 其临床应用 CT 鼻腔泪囊造口术 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
  • 简介:全世界有亿人在视觉上受损,其中2.85390080万人是盲人,百分之的失明是可以避免的。不过,问题是大部分眼疾患者都在发展中国家或者偏远乡村,缺医少药,眼科医师更是稀缺资源。在最需要的领域,病人没有获得诊断或治疗。

  • 标签: 眼科检查 PEEK VISION 手机应用 眼科专家 PEEK
  • 简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目标已经从复明逐渐发展为获得良好视功能的屈光手术.而人工晶状体作为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设计、造型、固定方法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使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更清晰、更舒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远、中、近程视力创造了条件.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 视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瞬目症BUT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15例患者均排除全身疾患,检查角膜、结膜、屈光不正等,着重检查BUT,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不良生活习惯等,治疗上停用含有防腐剂及激素类滴眼液,避免及纠正不良卫生及生活习惯,心理治疗,合理用眼,矫正屈光不正,给予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点眼,如3g/L艾丽滴眼液3次/d点眼,需用抗生素的给予可乐必妥滴眼液3~4次/d点眼,酌情给予抗病毒及维生素类药物。结果:215例患者BUT小于10s者197例(91.6%)326眼,其中5S以下123例224眼。本组215例病例中经过7~28d治疗,173例(80.5%)治愈,37例(17.2%)好转,5例(2.3%)无效,均未患眼部疾病,且不配合治疗,仍每天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2h以上。经治疗BUT正常者192例(89.3%),好转19例(8.8%)无效者4例(1.9%)。随访1~6mo,复发31例,均为长期看电视、玩电脑、习惯揉眼者,BUT检查再次异常者,重复治疗后治愈或好转。结论:泪膜的保持并发挥其生理功能与瞬目动作休息相关,我们认为泪膜稳定性差是瞬目症的另一重要因素,BUT检查在诊治儿童瞬目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正确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使患者早日康复,而且简单易行,无痛苦,儿童易接受。我们建议BUT可作为儿童瞬目症的常规检查。

  • 标签: BUT 儿童瞬目症 检查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后段的玻璃体手术,术中需借助角膜接触镜/非接触镜才能观察眼底。现对不同的眼底观察系统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眼底观察系统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方面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423例789眼使用角膜塑形镜验配和定期的跟踪复查,观察使用角膜塑形镜后的角膜健康状况以及视力、屈光度等变化;同时针对15岁以下戴镜人群,观察戴镜1a后近视度数增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矫正视力;针对以控制近视增长为目的戴镜者,1a后对戴镜结果基本满意。结论:在使用合格的产品、规范的流程、合格的验配技术和严格的复查的前提保障下,角膜塑型镜是青少年阶段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是眼视光技术针对青少年近视治疗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矫正
  • 简介:目的:运用Sheard准则对集合不足的屈光不正患者的双眼视失平衡症状进行评估和诊治。方法:对2009-06以来18例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眼屈光检查,同时检测远近分离性隐斜,远近辐辏,正相对调节,调节状态,负相对调节,辐辏近点,调节幅度等眼动参数。计算AC/A参数,检测其对Sheard准则符合性,并利用该准则计算所需的棱镜处方。结果:近距棱镜不符合Sheard准则有14例(78%),其所需的基底朝内棱镜度数为(3.47±2.83)△。结论:临床上运用Sheard准则可有效地评估和诊治近距离用眼不适的集合不足患者。

  • 标签: 集合不足 Sheard准则 双眼视
  • 简介:对近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又称快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减少了手术的盲目性,但在安全性和技术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经皮气管切开术不能代替常规气管切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并发症
  • 简介: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的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的致盲原因)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的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防盲治盲 VEGF 视网膜血管异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