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观摩全过程对提高护士工作实践能力、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护士满意度效果。方法与手术室联系好1月12日到24日共两周12个工作日进手术室观摩,并定于下一周即1月26日到31日期间进行择期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手术例数共58例,将1月5日到10日进行择期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共56例,对照组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护士在1月12日到24日共两周共12个手术日参加手术观摩,观摩护士术前一天与床位医师联系了解患者明日手术患者手术方式,并收集相关资料,跟随医生进手术室全程观摩,术后将观摩内容制作成PPD集体交流分享心得,并对眼科常见疾病提供针对性护理。结果在护士进行手术观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由(92.32±3.27)上升到(96.2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77,t=13.1666,p<0.05),医务人员对护士满意度比较由(92.50±3.22)上升到(94.90±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45,t2.6543,p=0.0102),护理工作质量两组比较由(94.20±4.26)提高到(91.42±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43,t=3.0069,p=0.0033)。结论护士在参与专科手术观摩后工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也提高了病人与医务人员对护士满意度。

  • 标签: 眼科护士 手术观摩 围手术期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HairCells,OHCs)快速分离方法及其活力观察。方法采用机械与胰蛋白酶消化相结合方法快速分离耳蜗OH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结果可快速分离出一定数量活性良好耳蜗OHCs,其贴壁所需时间较短,分离后静置7分钟即观察到贴壁。不同形态OHCs在正常细胞外液中存活时间不同,胞体较短能存活3小时左右,胞体较长能存活6~7小时。同时可观察到基底膜上其它几种细胞形态。结论使用此方法可快速分离出单离活性良好耳蜗OHCs,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其正常生理功能及某些病理状态下功能及形态变化。

  • 标签: 耳蜗 外毛细胞 快速分离 活力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分离、传代培养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初步鉴定,为利用大鼠骨髓MSCs进行感音神经性聋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细胞,第1组于24小时全量换液,第2组于24小时半量换液,第3组于3天全量换液,传代扩增。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检测培养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定向诱导培养细胞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结果24小时首次全量换液组培养7天后观察见少量细胞集落,细胞形态不规则;24小时首次半量换液组培养7天后观察见较多细胞集落,细胞规则,呈梭形、椭圆形;3天首次全量换液组培养7天后观察见较多悬浮细胞.与贴壁细胞混杂在一起。培养细胞表面分子SH2、CD31、CD44呈阳性表达,但不表达CD34。第2组培养细胞传代后加入不同诱导剂定向诱导分化一定阶段,分别经油红O及VOFIKossa法染色鉴定证实MSCs可分别向脂肪细胞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原代细胞24小时首次半量换液培养利于大鼠骨髓MSCs分离和纯化,可稳定表达SH2、CD31、CD44。MSCs具有多项分化潜能。

  • 标签: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细胞分化 鉴定
  • 简介:目的通过制备、分离和鉴定正常情况下内耳表达蛋白质,了解内耳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以正常大鼠内耳组织为起始材料,通过2-DE分离内耳表达蛋白质组,利用MALDI-TOF质谱仪对分离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20只新生大鼠内耳组织提取到800μg蛋白质,在18cm×20cm2-DE胶上可分离到300多个蛋白质斑点,质谱仪鉴定提示这些蛋白质分别属于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代谢相关、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相关蛋白质及未知蛋白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鼠内耳蛋白质组分离和提取方法,初步构建内耳2-DE参考图谱,并对其中部分蛋白质进行了鉴定和分类,该图谱有助于内耳研究,尤其是不同状态下如疾病时内耳蛋白质表达变化研究。

  • 标签: 大鼠 内耳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所在地区内确诊3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积分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CD4+T细胞计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3、4、5、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有助于改善中医证候、增加CD4+T细胞计数,是治疗艾滋病更为理想且有效方案。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病毒 中药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经过骨外科处理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自行完成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肱尺分离技术后配合患者主动运动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肱尺关节分离技术 上肢骨折 肘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疾病,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引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是目前临床治疗、控制艾滋病有效方法,在艾滋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能大幅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和发病率,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梳理,从AIDS发病机制、HAART免疫重建作用、HAART治疗方案、HARRT最佳治疗时间、HAART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艾滋病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进展。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本文介绍了语音能力及语音障碍含义,列出了语音障碍评估指标,阐述了语音障碍评估流程,为制订有效语音障碍矫治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语音能力 评估指标 评估流程
  • 简介:摘要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重要分支,也是急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率、减少伤残、促进康复及提高生命量为目的,研究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床质量管理一门综合学科。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一个重要专业。社会大众对医疗关注促进医疗模式转变,急诊医学在医疗中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改善急诊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人性化护理服务,需要注重培养和使用急诊专科护士。本文介绍了培养和使用急诊专科护士重要性,对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解决策略。

  • 标签: 急救护理学 急诊专科护士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由于地质活动频繁、植被过度砍伐、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不断出现,导致现如今,自然灾害在世界各地都频繁发生着。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海啸,当这些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活、人身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不可估量损失。灾后,救护人员要对受灾地区民众进行及时救治,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与专业护理知识。本文我们就针对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 标签: 灾害 护理人员 救护能力
  • 简介:听障儿童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听觉能力 听障儿童 评估方法 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 实际年龄
  • 简介:目的通过评估健听儿童言语识别能力,修订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方法采用听觉语言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分别对300名健听儿童进行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进行修订。结果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岁1个月~2岁12个月健听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都低于90%,3岁以上健听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均≥90%。结论①制定了2岁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②对于3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听障儿童可以用实际测试得分代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康复 单音节词识别 双音节词识别 短句识别
  • 简介:目的考察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方案对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儿童有效性。方法运用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多媒体软件。对一名植入人工耳蜗6岁听障儿童进行目标辨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儿童认知特点编制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系统训练3个月后再次进行测验,将前后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训练有效性。结果通过系统有效训练,该儿童目标辨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是一种可行训练方案,可为教师有效开展目标辨识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听障儿童 目标辨识 个案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情绪理解能力。方法对32名听障儿童和18名健听儿童进行表情分类任务、表情指认任务、情绪情境任务测查。结果听障儿童在表情分类F(1,49)=9.601,P=0.003、表情指认,(1,49)=7.958,P=0.007、情绪情境F(1,49)=48.731,P=0.000三方面的表现均低于健听儿童。结论听障儿童情绪理解能力评估及干预工作要引起康复工作者关注。

  • 标签: 听障儿童 情绪理解 面部表情识别 情绪情境
  • 简介:目的了解聋儿对声调识别能力,以指导聋儿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3组:人工耳蜗组、助昕器组和对照组。人工耳蜗组和助昕器组均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人工耳蜗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2.5~7岁;助听器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对照组28例为听力正常儿童,男13例,女15例,年龄3~6岁。测试3组儿童对单音节词声调、扬扬格词声调识别能力。结果人工耳蜗组对单音节词、扬扬格词声调识别能力显著优于助昕器组(P〈0.01),但弱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听觉干预手段对聋儿声调识别能力有影响,人工耳蜗对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较助昕器有更好声调识别能力

  • 标签: 人工耳蜗 助昕器 声调辨别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命名能力。方法采用自编词语命名评估工具测评正常人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命名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命名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失语症患者命名能力在视听继时刺激模式下最好,听觉刺激模式下最差。结论在失语症患者训练过程中可先采用视听继时刺激模式进行命名训练。

  • 标签: 失语症 刺激模式 命名能力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区角活动对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发展影响。方法选取30名4~5岁听障儿童(教改班和非教改班各15名),在教改班开展4个月区角活动,非教改班不开展区角活动。区角活动前后,对所有听障儿童进行希一内学习能力评估中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项测试。随机选取15名4~5岁健听儿童,同样进行上述3项测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通过访谈法对被试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区角活动听障儿童在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个方面与未参与区角活动听障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参与区角活动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存在极为显著差异(P〈0.01)。结论开展区角活动对提升听障儿童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有助于逐渐缩小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差距。

  • 标签: 听障儿童 区角活动 学习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分听能力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材料对小学三年级学业优良和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分听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声调分听能力显著低于学业优良儿童;②在声调分听材料中,有意义材料分听具有右耳、左脑效应,而无意义材料则没有明显半球优势;③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分听无意义材料时,四声最容易,一声、二声其次,三声最难;而分听有意义材料时,则一、三、四声较容易,二声最难。结论教师应采用恰当训练措施帮助学业不良儿童提高双耳分听能力,增强其听处理能力,最终提高其学业成绩。

  • 标签: 学业不良儿童 声调 双耳分听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按照品管圈PDCA4个阶段,运用品管圈方法,按照活动计划实施并收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单绘制缺陷率由活动前656次/月下降到活动后252次/月,体温单绘制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有利于护理安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圈员实施品管圈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呼吸内科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处方在提高化疗病人运动耐力中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8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化疗疗程结束后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指导病人执行个性化有氧运动处方。分别于出院前、随访3个月后测定6MWT、运动后HR及动脉血乳酸(LA)含量,比较两组心理症状。结果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运动后HR及L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处方能提高化疗病人运动耐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 标签: 化疗 运动处方 运动耐力 心理状态